首页 > 职责大全 > 盾构施工危险源评估控制措施

盾构施工危险源评估控制措施

2024-07-23 阅读 3737

在盾构施工作业中危险源存在于盾构吊装、始发、接收、开仓作业及联络通道施工等方面,为更好做到施工安全,我项目部针对危险源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盾构始发掘进、管片拼装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

控制措施:

(1)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遵守我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规定。

(2)管片安装进行时,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安装区域,安装人员不得站立在管片安装机上,管片安装机操作司机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关注管片安装区域内人员的情况。

(3)在进行紧固螺栓时不得移动管片安装机,避免人员摔跌受伤。拼装机上不得放置任何工具、物体,拼装机下严禁站人,以免造成人员伤害。

(4)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做好盾构掘进及管片拼装过程中的机械及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除周围危险点,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安全。

2、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安装、拆卸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盾构机体及后配套设备重量过大,故采用大型吊车进行吊装作业,吊车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吊装操作规程。盾构机外壳吊装,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在机体上焊接吊耳。焊接完成后,由专业单位人员进行吊耳探伤检测,合格后进行吊装作业。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任何变更需经各方施工人员的共同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2)严格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安全规定,遵守吊车操作规程。

3)所有作业人员上岗前不得饮酒,着装规范、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防滑工作鞋;各工种人员作业时佩带好本工种劳动保护用品;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施工人员必须服从项目部技术人员及安全人员指挥,文明施工,作业时作到三不伤害。

5)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必须提前对现场管理人员、各工种施工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同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交底;各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6)吊车行走、作业的路面必须坚实平稳,吊装载荷必须保证在其额定起重能力范围内,禁止超载作业。

7)运输吊装时必须与带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影响交通及高压电器设备安全。

8)吊装所有机具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保证使用的机具确保吊装安全

9)由专业人员任吊装指挥,指挥动作准确敏捷,哨音清楚洪亮,吊装时动作平稳缓慢,尽量减少晃动产生的惯性力,与周围保证安全距离,不得触碰,并用晃绳控制方向。

10)要保证井口上下通讯畅通,各种吊装作业必须听从信号工的统一指挥若通讯堵塞,应立即停止各项工作,待通讯恢复后方可继续作业。

11)设置吊装作业警戒区域,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超过四级以上风力不得吊装,能见度低于100米禁止吊装。

12)作业人员不得疲劳上岗,要精力集中、相互之间互相关照,防止高空坠落或其它事故发生。

3、盾构进洞、出洞时容易产生洞门涌水涌沙、地面塌陷等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在盾构机进出洞前,要提前进行旋喷加固和洞门环梁施工,旋喷桩要进行钻芯取样试验以确定旋喷加固效果是否满足要求,降水井的设置如点位、井深等一定要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计算确定,并保证在盾构机进出洞之前,断头井区域水位始终稳定在设计要求水位以下,避免出现涌水涌砂。项目部设专业检查人员定期对降水水位进行监测,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4、盾构机在进行开仓作业过程中易发生机械伤害和人身伤害:

控制措施:

在进行开仓作业时,工作人员及时检查仓内压力及控制盾构出土量,开仓作业时,应做好如下安全措施:

1)、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不能患感冒、鼻窦炎等影响耳咽管舒张的病症,以防工作人员造成耳膜气压伤。

2)、工作人员必须穿着雨衣、防滑鞋,配戴好护目镜,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且安全带必须固定在已焊好在人闸内的铁环上。人闸内备座垫,避免座位的冰冷表面给人体造成不适。由土建工程师鉴定开挖面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土仓工作。

3)、始终保持土仓与人闸主室的畅通,以便有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能迅速撤离土仓。

4)、在舱入口地面1.4米高处,安装照度不低于100lu*的照明设备。舱内不设座位的地方最小照度不低于100lu*。配备应急灯,并在正常照明有故障时能自动打开。应急灯的照度不低于15lu*,并且能持续照明至少1小时。检查电线、管线接头部分是否严密,必须有防水性。尽量减少电线的条数。

5)、在有压条件下进行闸门的开关时一定要保证舱内、外压力完全相同时,才能进行闸门开关作业。

6)、必须作好人闸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工作人员在舱内能够正常呼吸。内部还要配备医用氧气瓶,以便紧急情况下给伤员吸氧,吸氧应在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

7)、人闸内作业的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如果不在这一范围内则必须马上进行换气工作,调节内部温度。

8)、土舱内安装一个工作支架,用于搭建工作平台,以便工作人员方便安全的工作。

9)、当清理刀盘周围泥土时,必须注意开挖面的变化,如有不正常现象,马上停止作业,退出土舱。待重建立稳定的开挖面后,方可进入土仓继续进行换刀工作。

10)、人闸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监视开挖面的土质情况,发现土质变软或含水量变大时,及时撤出土舱内的工作人员。如果开挖面失稳,应立即撤出土舱内的所有人员和工机具;并重新恢复掘进,建立稳定的开挖面后,方可进入土舱继续进行工作。

12)、检查完毕后,必要时向土仓内回填砂袋,重建土压。尽早恢复掘进,并加强盾尾注浆,确保将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填充密实。

5、盾构机穿过沈本公路、三环桥、高速匝道桥等特殊地段容易造成地面坍陷、桥体沉降等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本标段盾构区间所处地层主要为砾砂、粗砂,为确保盾构推进施工的安全,在穿越路、桥之前,预先设定沉降、位移监测点,盾构机穿越时加密观测,并根据监测数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掘进参数、及一次、二次注浆量、注浆压力。盾构穿越"机场高速立交匝道桥"、"环城高速立交桥"时有别于其他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和可能出现产生的问题很多,需准备和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施工中,对工作面前方土体要进行超前探测,提前了解土体质量,(可采取打孔或小断面超前等方式)采用相应技术措施;

2)在开挖过程要坚持尽量不超挖,开挖与支护要紧密衔接。派有经验的施工员日夜跟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后患;

3)确保必需的安全投入。购置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备及设施齐备,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

5)所有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有安全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及技术复杂的专题方案,必须严格审核批准手续、程序。

6)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有书面资料或有作业指导书(或操作细则)。技术交底针对性要强,并履行签字手续,保存资料。项目经理部质安员负责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规定要来进行作业。

7)施工现场应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保证其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以及安全运作。

8)建立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于24小时工作时间内安排专人值班,保证盾构下穿三环桥及匝道桥的施工安全。

6、联络通道施工中容易产生涌水、涌沙、地面塌陷等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1)为防止在进行暗挖施工时造成地表沉降,需提前对联络通道土体周围进行旋喷桩加固处理,并加设降水井,确保降水水位满足设计要求。

2)暗挖施工中密切注意围岩变化,随地质变化而改变施工方法。遇不良地质地段采取先治水、短进尺、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等短循环措施。支护措施超前,支护严格按照设计施作,保证支护密贴、密实、坚固、有效,及时观察围岩变形,有效制止围岩坍塌,同时根据制定的工程险情应急预案,备足料具,以防突发事件,确保施工安全。

7、盾构机运行所需高压线路容易造成电击等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盾构运行过程中由专业电气工程师对高压用电线路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并保证线路远离作业区域,线路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每次盾构始发及到达前后都按照要求对线路进行打压试验,确保高压用电线路完好无损,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1)电缆检验人员必须遵守电气高压试验一般规程。

2).所有试验工作人员在进行试验工作之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否则不准工作。

3)试验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首先断电,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4)进行耐压试验的场地应有"高压危险"等警示牌。

5)在剥电缆两端头护层(麻被、钢带、铅皮)时,要防止所用工具(刀、钳、剪)及钢带铅皮等将人碰伤。

6)剥开电缆两端头护层的长度,以满足试验要求为准,不宜过长。不要损伤接近铅皮处的总绝缘。

7)确信接线无错、漏、试场上无人得知清场信号后,由主试人员通知方可送电。

8)电缆送电试验后,须等1~2分钟后,电缆无击穿、放电等现象再离开。

9)进行电缆试验前,必须详细检验试验设备、仪器和其它测量线路是否正常良好,调压器在零位。

10)高压隔离开关,除试验时不得合闸,试验完毕必须断开,并经组长检查无误。

11)耐压试验结束,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发出电压试验解除电信号(电铃、电喇叭)。

12)试验过程中,随时掌握被试品和试验设备、仪器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试验,问题解决后再继续试验。

13)试验设备、仪器,应有专人管理操作,在没有得到管理人或站长同意之前,任何人不准乱动。不准对设备及安全装置随便更改或拆卸。

14)设备、仪器、仪表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校验,保证指示准确。

15)试验完毕或停电后,应把所有开关断开,把试场门打开。调压器降回零位。

8、14标盾构吊装、运输场地紧挨牦牛河,且盾构井被新修三环匝道覆盖2/5,场地空间狭小、高低不平、土体松软,故必须使用大吨位吊车500T吊装。在吊装及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控制措施:

对运输场地进行道路维修、加宽和填河。填河位置抛石挤淤及吊装场地土体置换,大型吊车支点处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吊车吊装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十不吊"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指挥,保证作业范围内机械操作安全。

9、大型龙门吊安装及拆除过程中易造成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

本工程所用门式起重机为双梁行走式箱型门式起重机,起重机部件在吊装过程中,要选用与其相适宜的配重吊车,并配备专业指挥人员及协调人员,吊车吊装部件时严格遵循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一、指挥人员

1)、负责整个工程的协调工作,把握施工进展情况;

2)、负责安装作业的现场指挥工作;

3)、密切保持与各工种的联系,掌握和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质量安全有保障。

二、安全防护措施

1)、吊装工作区内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其中臂下严禁站人。

2)、身体不适的工人不能进行高空作业,作业前全体作业人员必须明确重点措施方法,按既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作业。

3)、安装起重机横梁、电动葫芦、司机室、屋架及电器系统时,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带。

4)、不准超负荷吊装,吊装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带工具袋,不能在工作中嬉闹,必须认真作业。

5)、严禁工人站在被吊运的构件上,构件上也不能摆放零星物件。

6)、吊运时,绑扎方法要可靠,以防止中途落下伤人和起重机因失重而倾翻。

7)、吊装过程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信号要求准确、明确到位。

8)、电工须穿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不违章操作。

9)、构件吊装到位后要求固定可靠,再进入下一步操作,严禁将构件浮放在某一处,以免落下发生意外。

10)、设备工具摆放整齐、合理,做到安全、有序。

11)、安装拆卸作业中,应严格按安装顺序进行,作业时严禁抛掷物件;

三、安装及拆除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1)、保证龙门吊安装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高各防护措施的技术参数。

2)、安装及拆除龙门吊时所用起重机应装有音像清晰的喇叭、电铃或汽笛等信号装置,在起重量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应标以鲜明的色彩标志。

3)、起重机吊钩上须持有防脱钩装置。

4)、起重吊装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操作人员应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5)、在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6)、安装立柱时应先检查地脚螺栓是否固定牢靠再安装立柱。

7)、检查各连接部件的螺栓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每安装一个部件后螺栓都要拧紧再安装下一个部件。

8)、重物提升和下降速度应平稳、均匀,不得突然制动,左右回转应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

9)、作业中所使用钢丝绳应有制造厂签发的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当无证明文件时,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0)、应根据所吊重物的重量和提升高度,调整起重臂长度和仰角,并应估计吊索和重物本身的高度,留出适当空间。

11)、起重臂伸缩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在伸臂的同时应下降吊钩。当限制器发出警报时,应立即停止伸臂:起重臂缩回时,仰角不宜太小。

篇2: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评估

安全评估工作由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的结果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危害程度;

4、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5、重大危险源等级;

6、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7、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8、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对所评估出的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2、危险辨识与评价;

3、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

4、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与资源;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7、保护措施与程序;

8、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9、培训与演练。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

1、安全评估的内容

⑴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⑵重大危险的基本情况

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⑷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

⑸重大危险源等级

⑹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⑺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⑻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2、危险源安全验收评估程序

危险源安全评估的程序为: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估单元、评估方法选择;现场检查;定性评估;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评估结论;编制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评审等。

3、工作要求

⑴危险源评估工作必须由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支持进行。

⑵危险源评估小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规程以及规范等评价依据。

⑶评估过程中参加评估人员必须明确评估危险源的对象、范围和评估的目的,熟知现场实际情况。

⑷安全评估内容和工作程序必须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建议。

⑸必须在对评估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的基础上,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结果,指出现场应重点防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明确重要的安全对策措施,并做出安全评估结论,编写危险源评估报告。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职责

1、生产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登记注册、监督管理,以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订事故抢险、抢修;负责重大危险源岗位生产工艺的应急处理。

2、重大危险源所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并根据《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事故应急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管理要求

1、重大危险源所属各单位必须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人。

2、各专业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所属各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并对监控措施进行审查,对监控效果进行评价。

3、生产部要按规定的监测周期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检查应做好记录。

4、生产部要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力度,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对重大危险源的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他专业技术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5、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场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对从事重大危险源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7、重大危险源岗位职工要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立即汇报。

8、登记完善重大危险源内容,内容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地点(用图示表明具体位置)、性质、潜在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对措施等。

篇3: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评估办法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险源现状,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至施工现场,这对改进当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管理缺陷、落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提高施工现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普遍缺少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预测和风险评估控制的机制,并且对制度措施的正确贯彻执行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较多地停留在应付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层面上,制度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较多地用“经验”管理,随意性较大,麻痹心态严重,缺少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数据说话的现场监督管理方式,以致于同类型事故频发,重、特大死亡事故得不到有效遏制。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管理中的严重失职,制度的虚设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说明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型人才严重缺乏,面对新的安全生产要求无所适从。

一、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运用

现代安全生产技术,更趋向于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消除危险源,如何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发展方向。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建立风险评价与运行。全面实施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支撑,建筑应建立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机制,正确评估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风险,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性,提高控制事故发生的能力。但是,一些企业即使是建筑业资质等级较高的总承包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仍没有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建筑业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可遵循风险管理的一般规律,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建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与运用,为施工现场风险管理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这样,既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又可通过科学的管理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成本。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运用程序如下图所示:

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预控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以及拆除与爆破工程都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量(S)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序(E)及事故发生的后果(C)相关,即S=LEC。根据风险量大小,风险分为5个等级,S在20以下为可忽略风险,S在20~70为何容许风险,S在70~160为中度风险,160~320为重大风险,320以上为不容许风险。

在安全管理环节中,对这些不容许风险的预控措施应包括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即风险量大于320的工作),或只有风险降低时才开始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的风险是不现实的预控策划,因为每一个工作项目必须完成。因此,配备大量资源来降低或消除重大危险是唯一可行的预控措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了对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中重点突出编制、审批专项施工方案,专项验收、专人管理。这都是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配备大理资源来降低风险具体表现,只有这些预控措施得以实现,才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而不能采取为了应付检查而编制的毫无针对性的形式主义方案。

三、施工现场一般危险源的辨识及预控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如对临时用电在潮湿环境中应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来替代;像脚手架等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地方用“警示标志”来明示危险源的存在;对“危险物质存放”采用可靠的监控系统监视,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转等。总之,针对一般危险源,制订预防措施既应考虑预防措施能切实有效,又应考虑最佳的降低风险的成本措施。一般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消除转化的因素、正确地评估是确定它们本质的基础工作;否则,把重大危险源当作一般危险源处理而酿成重大事故,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四、建立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估对现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建筑业已被《安全生产法》列为高危生产企业,国家通过对其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查,从源头上把握住市场准入关。但现实是,建筑业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环节中,很少是由于自身的基础制度不足而被法律所淘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制度管理与现场管理的重大脱节,一方面有关企业制订的相关制度能应付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却与标准规范要求相关甚远。因此,建立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估对现场管理更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建立危险源评估机制,目的在于让大量从事现场管理的施工人员熟悉它的作用和意义,使之能更直观地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危险源的真实涵义,从思想意识上加深对危险程度的理解,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当前施工现场的一线人员,即使是懂得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有关人员,对规范标准提及的强制性要求,往往理解为是因为政府要求我做到的,是一种“要我做”的行为,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理解这些强制性要求后面包涵着的科学理论与教训。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就应把“强制式、说教式”的一般管理模式与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的教育监督管理模式努力相结合,即通过建立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估机制与运用,把本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危险源予以公示,用直观明了的警示标志把每一个危险部位都标注出来,注明“危险等级,危险后果,预控措施”。因此,建议在现有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上,增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牌”,明示施工现场各部位危险的存在,以利警示人们,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