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液体静电防护措施

液体静电防护措施

2024-07-18 阅读 9488

除基本措施中(2)(6)(8)(13)条最常用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条:

(1)绝缘性液体产生的流动静电大体上与其在管道内的流速平方成正比,因此管线中液体的流速对起电影响很大,管线中液体的最大流速可参考表4—1。

(2)烃类液体对罐车等大型容器的罐装,以底部进油为宜。若只能采用顶部进油时,则其注油管应伸人罐内接近罐底。否则在注油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应抑制在lm/s以内。

(3)为减少起电,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溶的第二相杂质,如水等。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积水。若管道内明显存在第二物相时,其流速应控制在lm/s以下。

(4)当液体带电很高时,例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可先通过流速缓和器,待大部分静电消散后再输出,缓和器可以是一个小容器,或是一个大直径管子。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停留的时间,一般可按缓和时间的3倍来设计。

(5)设备在罐装、循环或搅拌等操作中禁止进行取样、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运行后,仍需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行上述操作。所需静置时间见表4—2。对铁路槽车油罐车则需静置2min以上。对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与大地进行联接(可用导静电绳索与已接地的构件相接)。有条件时应采用自身具有防静电性能的工具。(6)当在烃类流体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来消除静电时,应注意其容器应是导电的并可靠接地,还需定期检测其电导率,以便保持在规定要求以上。

(7)当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来减少静电积聚时,可以在管线的末端,装设液体静电消除器以限制出口后液体所带的静电。

(8)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胶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且在相接时应注意静电的导通性。

(9)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容器,避免采用绝缘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对绝缘性容器则应避免摩擦容器的外表面。

篇2:某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防护途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1.防止静电的产生(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2)防止人体带电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3)材料选用要求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4)工艺控制措施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1)接地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②人体接地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④设备、仪器接地⑤管路、运输传送设施、装罐设备、存储设施(设备)接地(2)增湿①使用各种适宜的加湿器、喷雾装置②采用湿拖布拖擦地面或通过洒水等方法以提高带电体附近或环境的湿度(3)中和针对场所和带电物体的形状、特点,选用适宜类型的静电消除器,以消除器具、器材、产品、场所、设备和人体上的静电荷(4)掺杂①在非导体材料、器具的表面通过喷、涂、镀、敷、印、贴等方式附加上一层物质以增加表面电导率,加速电荷的泄漏与释放②在塑料、橡胶、防腐涂料等非导电材料中掺加金属粉末、导电纤维、炭黑粉等物质,以增加其体电导③在布匹、地毯等织物中,混入导电性合成纤维或金属丝,以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性能④在易于产生静电的液体(如汽油、航空煤油等)中加入化学药品作为抗静电添加剂,以改善液体材料的电导率3.减少静电危害(1)提高产品自身抗静电能力①对CMOS等静电敏感集成电路采用输入、输出保护电路设计②对于静电敏感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采用抗静电防护设计(设置输出、输入保护电路和网络,使用隔离电阻器,设置边界保护环,尽量选用非敏感元器件等)③对敏感元器件进行静电防护设计(设置串联限流电阻器、设置钳位放电间隙、降低瞬态能量密度、避免引线交迭和寄生MOS电容的形成等)(2)采用静电蔽幕和接地设计①对敏感部位和敏感元器件采用加防护盖、罩、片等静电屏蔽措施,以减少静电的力学、感应和放电危害②应尽量避免孤立导体的存在③在液体储油罐等设备中设立具有屏蔽作用的检测井,以保证采样和检测的安全(3)确保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的静电安全①控制易燃、易爆的液体或粉体使爆炸化合物浓度在燃烧、爆炸的极限浓度之下②保持作业场所各种接地设施和系统(雷电保护、故障保护、信号参考、大地电极、防静电操作等)正确和有效接地③控制作业区内各点静电电位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④安装局部放电器、放电刷等,以通过电晕放电不断释放静电能量使其积聚的能量在安全范围之内⑤严格静电安全作业操作规程4.严格防静电管理(1)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①建立健全各类人员(领导者、技术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静电安全防护管理职责,并备有检查制度②建立静电安全事故分析制度③编制具体详细的防静电操作规程④对设备、装置、器材、器具、工具等的防静电性能要求建立定期检测制度⑤建立产品静电损害机理分析制度(2)培训教育①针对领导者、管理和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实施有关防静电意识、知识、技术和安全要求教育②针对不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3)警示装置、标记、及符号的使用①应在静电敏感产品上和内外包装件上做出警示标记或符号②应当对装置、设备中的静电敏感部件、部位、按照标准的要求做出标记或警示符号③应对防静电作业场所(工业区)做出规定的特别标记④对关键控制部位应报警装置,以提醒人们及时处置(4)按标准规定进行检测试验①对有防静电性能要求的工具、器具、服装、鞋袜、地面、桌椅和工作台垫等应定期检测,使之保持合格状态②对有明确指标要求的环境参数(例如湿度、温度、浓度、静电位数等)应按规定测量监查③对人本和设备、装置、系统的接地状况应按规定检测④对产品的静电敏感度(抗扰度)应按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并建立质量分析和反馈制度

篇3:静电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部门生产自动化、高速化和精密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静电现象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产生过程及方式是相当复杂的,主要有感应起电、介质的极化起电、温差起电、压力起电、吸附起电、电解起电和接触起电等。有时几种起电方式同时存在。其中接触起电是产生静电电荷的主要方式,生产中常见的物体经接触和分离过程而产生静电的现象有;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物体分别带有等值异号电荷的过程。液体和粉体类产生静电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2)冲流起电——液体类物质与固体类物质接触时,在接触界面形成整体为电中性的偶电层。当此两相物质做相对运动时,由于偶电层被分离,电中性受到破坏而出现的带电。

(3)剥离起电——剥离两个紧密结合的物体时引起电荷分离而使两物体分别带电。

(4)喷雾起电——喷射在空间的液体类物质由于扩展分散和分离,使之形成许多微小液雾和新的界面,当此偶电层被分离时而产生静电。

(5)碰撞起电——粉体类物体由于粒子与粒子或粒子与固体之间发生碰撞,形成快速的接触和分离而产生静电。

(6)溅拔起电——溅泼液体时,微小的非湿润液滴落在物体上并在其界面产生偶电层。由于液滴的惯性滚动而发生电荷分离,使液滴及物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电荷。

此外还有如喷射起电、沉降起电、破裂起电、滴下起电等。

在工业生产中,固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如传动皮带与导轮的接触,塑料被碾压,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等)可产生大量的静电现象。此外,固体经磨碎、研磨而分散成细小的颗粒(粉尘),在粉碎、运输、搅拌等过程中,粉体静电可高达数千伏甚至数万伏。

2.静电的物理现象及其危害

带电物体在其附近空间产生静电作用,这种由带电体产生静电作用的附近空间,称为静电作用场。由于静电场的存在,在带电体附近便呈现出各种静电现象,如静电力学现象、静电放电现象以及静电感应现象等。并且,由于这些物理现象又将引起各种静电危害与事故。

(1)静电力学现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带静电物体在其附近空间产生的电场具有电能,从而使其他物体具有被吸引或被排斥的作用力。静电场的作用力仅及磁铁作用力的万分之一大小。因此,静电的力学现象只对于毛发、纸片、尘埃等轻小物体起作用,而对重物却不起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静电的力学作用将导致粉末堵塞筛网,或粉末粘附在输送管道和管道转弯处而造成输送不畅。而且静电斥力还使粉尘飞散,收集困难。在纺织生产中,静电力会使线纱缠绕、漂丝、绕线不紧,甚至造成线纱混乱而使织机停车。在印刷中,由于静电力作用而使纸张吸附而造成不能翻页或套印不准,或因油墨带电而使印刷不匀。在医院,电子器件生产车间和计量容器里,因静电力而吸附灰尘,造成污染、产品质量不良和计量误差等各种故障和危害。

(2)静电放电现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当物体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或其电位高于周围介质的击穿场强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这种静电放电现象是电场能量引起带电体周围空间的气体发生电离而产生的能量释放过程,即静电能量转变为热能、光能和声能的过程。

根据静电放电的发光形态,静电放电可以分为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以及沿带电体表面发光的表面放电。

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相距较远,且表面有尖凸的不同电极间。放电时使局部空气电离,其放电能量较小。

刷形放电多发生在绝缘体上。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具有许多分支的放电通道。这种放电能量略大于电晕放电能量。

火花放电多发生在金属物体之间。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了很集中的放电通道。此种放电能量释放快且集中,因此其引燃的危险性最大。

导体放电时,其上电荷一次全部消失,即静电场所储存的能量一次集中释放,因此有较大危险性。绝缘体放电时,其上电荷不能一次放电全部消失,其静电场所储存的能量也不能一次集中释放,因此危险性较小。但是,当爆燃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很小时,绝缘体上的静电放电火花也能引起混合物燃烧或爆炸。而且,正是由于绝缘体上的电荷不能在一次放电中全部释放,因此使得带电绝缘体具有多次放电的危险性。

静电放电可导致生产故障,可使半导体元件遭受破坏,并使使用这些元件的电子装置等发生误动作并出现故障;静电噪声可引起信息误差;可引起火灾和爆炸;以及对人体产生静电电击,引起皮炎或皮肤烧伤等伤害。

(3)静电感应现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静电感应是在静电场影响下,引起物体上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这个表面上的感应电荷有正负两种,而整个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则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总带电量为零。但由于表面正负电荷完全分离而存在,因此它和表面带有静电是相同的,并由此也将出现上述的静电力学现象和静电放电现象。而由于这些静电现象的存在,又将引起如前所述的一系列静电危害和事故。被绝缘的良导体如受到静电感应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为了防止液体、粉体输送作业中使用的软管带、薄膜、绕线骨架、旋转机的转子等受到静电感应,都必须进行静电接地。

3.静电的安全防护

由静电引起的最严重危害是火灾和爆炸。因此,静电安全防护的着重点主要就是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护。

(1)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消除静电的危害,首先应采取技术措施,从工艺上限制或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如在材料的选用上或生产设备的材质选用上加以注意;改善作业方式,防止溅泼起电、冲洗起电等,并尽量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灌装溶液时先清除罐底杂质,并净化石油制品,有助于消除附加静电。也可以采取泄漏法和中和法消除静电。

(2)个体防护

人体在行走、穿脱衣服或从坐椅上起立等活动过程中,由于衣着等固体物质的接触和分离以及静电感应等原因,均可使人体产生静电。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放电时,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石油蒸汽及许多气体。因此,在易爆易燃环境中,必须穿着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和用导电橡胶制做的防静电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