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过瑞利波物探异常点安全技术措施

过瑞利波物探异常点安全技术措施

2024-07-15 阅读 8804

距瑞利波物探异常点15米时,打探眼,深度不低于12米,探孔两个,均布置在巷道所沿煤层顶板下500MM,巷道两侧:

一、如若发现断层:

1、继续打探眼,控制落差,由地测部门制定合理的坡度通过断层。

2、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安全通过。

3、按防突措施要求,过断层前后10米范围内,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技术措施。

4、过断层期间,严格按照地测部门所给的中心及腰线施工。

5、施工期间,每小班要汇报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施工人员要密切注意顶板情况,及巷道迎头岩性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必须向队值班人员汇报。

6、严格执行防突科制定的防突技术措施。

7、过断层期间,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坚持小循环进尺,一次一架棚,棚距700(误差±100)mm,最大空顶距不大于900mm。

8、过断层期间,坚持放小炮施工,炮眼深度不超过900mm,不低于600mm,一次拉炮个数不超过15个,每眼装药量不超过200克,柱窝眼(岩石)不超过300克。

9、放炮时,放炮地点在避难硐室,由当班班长负责将所有人员撤到风巷反向风门外。

10、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1、放炮采用全断面一次起爆,炮眼个数和深度以放炮后瓦斯不超过0.8%为宜。

12、坚持正确使用前探梁、防倒器,每次放完炮必须及时前移前探梁,前探梁刹实背牢后,再上网、连网、上梁,然后再挖柱窝、载腿子、帮顶刹实后,再循环下一架,临时支护的棚子必须合格。

13、每次放炮前必须对放炮地点临近10m内的棚子进行加固,劲巴力补齐,放炮崩倒崩歪的棚子必须由外向里逐架扶正帮顶刹实背牢。

14、过断层期间,必须严格按照架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架棚子,严禁空顶作业,临时停工各种支护必须到迎头。

15、施工中坚持“敲帮问顶”和“专人观山”制度。

16、如有空帮空顶,必须刹实背牢,(刹顶用圆木1.4m长,直径140-160mm刹成“井”字花)。

17、巷道必须备足刹杆、圆木等刹顶材料,以备急需。

18、如发生冒顶时,处理冒顶必须按照以下措施执行:冒落在1.5m以下时,(冒高在1.5m以上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处理)

[1]刹顶前后先清理好路道,出碴前后进行敲帮问顶和找掉活动岩石;

[2]刹顶前先备足料和工具;

[3]刹顶时,每刹一层,刹杆搭接处要用楔子背牢或用抓钉打牢后再进行下一层,最后用小板或楔子与顶板背紧,不准空帮空顶;

[4]刹顶过程中,其它无关人员不准在刹顶下边通过,刹顶地点以里不准有人;

[5]每隔三层用大板放牢站人递料;

[6]刹顶工作自始至终有一人专门观山,负责安全工作;

[7]根据冒顶区大小确定刹顶多少,用多少料,.料的长短和直径的大小准确递料;

[8]每次刹顶必须有工长或头长在现场组织刹顶工作和现场指挥.刹顶必有专人指挥,底根用长铁道或粗大木料打底,刹成“#”字形,木料间用楔子、抓钉打牢。

[9]在巷道上部刹顶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及时观测瓦斯变化情况,严禁在瓦斯超限情况下作业。

19、在过断层期间,注意观察瓦斯变化情况,班组长入井必须带便携,施工时悬挂掌子头,随时观察瓦斯,如有异常必须停电撤人,并向值班干部及调度室汇报。

20、过断层期间,要经常观察顶板压力情况,如顶板压力突然增加,或有旋棚子,摧棚子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向队值班干部汇报和现场跟班干部汇报。

21、跟班干部及跟班组长入井必须随身携带便携,施工时悬挂掌子头,以便观察瓦斯情况。

21、过断层期间每小班必须由有经验的队干部现场统一指挥作业。

二、如若探眼瓦斯异常、在物探异常点及物探异常点附近打防突钻孔发现瓦斯异常、在物探异常点及物探异常点附近打放炮眼和锚杆、锚索眼发现瓦斯异常,应立即停止掘进停电撤人,并向值班干部及调度室汇报,以便制定合理的措施,避免以外发生。

三、如若未见异常按原措施执行。

篇2:工程物探处安全交底书

工程物探处:

根据你处任务备案情况,现将该项目安全生产任务进行如下交底:

一、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体检,确认身体合格后方可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癫痫、消化道溃疡病、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患有肝脾、肾、内分泌等疾病的人员,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和高血压病Ⅱ期、经常感冒体弱的,严重贫血者,严禁进入高山、高原低气压地区作业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二、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如护目镜、劳保服、登山鞋,遮阳帽等;购置大功率对讲机、罗盘、绳索、车用枕木、铁锹等应急救援器材;配备高原反应药物、氧气袋、感冒药等。

三.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四、气温38℃以上时,应当采取降温措施或者避开高温期,选择在清晨、傍晚作业。

五.在悬崖、陡坡下作业时,应当清除上部浮石。在坡的上下不能同时作业。

六、野外作业途中,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职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严禁不请示、不仅请假在高原地区自由活动。

七、每天天黑以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应当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警告: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严禁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八、掌握高原地区作业要求

1.进入高原应当多食用高糖、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品。饮食应当适宜,禁止饮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上呼道感染。

2.初入高原,应当避免剧烈活动,日海拔升高一般应不超过1000米。乘车上、下山,途中应当分段停留,嘴应尽量作咀嚼吞咽的动作,以平衡体内外气压。

3.在空气稀薄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作业,应当配备氧气袋(瓶),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

4.在雪线以上高原作业,应当配备防冻装备及药品,在温度低于-300C时应当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5.野外步行作业,应佩戴风镜,雪山、冰川地区,应采取防雪盲措施。夏季光照强烈时,应防止中暑和高原性唇炎及日光性皮炎发生。

九、危险地段施工

危险地段是指工区施工地形坡度大于20度的无杂草、灌木和树木地段和高压线密集地段,此地段容易发生人员摔伤、触电事故。

施工标准是设置安全绳索,固定的一端应有专人看守。施工人员手扶或系安全绳施工。

十、高原行车

1.出行前的准备工作

(1)行车前需准备以下物品:定位及通信装置,如手机、GPS、车载电台、卫星电话等;随车工具,如备用胎、刹车片、防滑链、弹簧钢板、减震器、机油、制动液、冷却液及易损件等;救援设备,如千斤顶、钢丝绳、铁锹、木板等;应急物品,如氧气袋(瓶)、防寒衣物、应急药品、水、食物等。

(2)出行前要检查车况,确认车况良好。在高原行车时一定要保持车况良好,出行前务必要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发动机、轮胎以及车灯一定要保持状态完好。进入高原后汽车的动力性变差,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加,为了使汽车顺利行驶,可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改善行驶性能。

1)在发动机方面,增加氧气量或增大点火提前角,使其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得到改善。

2)在散热器前面加装帘布或百叶窗来控制空气流量,防止发动机过热或过冷。

3)加强冷却系统的密封性,使冷却液的沸点提高,避免冷却液过早溢出。

4)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液压制动器及离合器的液压传动装置因气阻而失效。

5)经常在高原行车时,应调换山地轮胎,适当调整轮胎气压。

(3)注意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出行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认驾驶员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患有心、肺、脑、肝肾病变,严重贫血、高血压或感冒等疾病时不宜进入高原。进入高原应多食用高糖、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品,饮食应当适宜,禁止饮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初次进入高原地区驾车的司机,除注意自己的身体外,还应适当的准备防寒衣物、药品、干粮等,预防在高原上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被困在途中的情况。

2.行车要点

(1)高原行车心态要稳,切莫心急。

(2)尽量两车以上或单车两人以上同行,确保遇险情后能相互救援。

(3)在行驶陌生线路前,先了解道路情况和路途食宿点。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必须尊重其风俗习惯。

(4)控制车速。多数高原上翻车事故原因是车速过快,来不及避让大坑与石块,甚至滑出公路。

(5)禁止在山路上空挡滑行。

(6)长时间下坡时应适时停车冷却刹车片。

(7)车辆驶完泥水路面后,要多踩几次制动,防止刹车失灵。

(8)遇到特殊地段,应下车勘察道路情况,确认能够通过时再驾车通过。

(9)山区道路上需要停车时,应选择道路较平坦和视线良好的路段停车,拉紧手刹,将档位放在一档位置以防溜车。在山区道路上超车时因,应选择视线良好,道路较宽的直路上超车,禁止在弯道上超车。

(10)高原复杂地形和多变的天气是出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出行前应多了解一些路况和气象信息。行车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或各类地质灾害时,一定要经常下车观察路况,做到有备无患。冬季,高原地区地冻天寒,路面容易结冰。下坡时,切记不要急刹车,防止刹车抱死和甩尾;上坡起步时,油门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太重,防止空转打滑,发生侧滑。遇到前方有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要急刹车或急转弯,防止甩尾,要缓慢减速和转向。遇见雪崩应立即将车停放在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切记停靠在山崖路边,防止塌方或飞石。夏季,出行前要尽量带上雨具、钢丝绳、铁锹、防止遇上雨水天气和车陷入泥、水坑。行车过程中尽量找没有积水的地方经过,防止陷入水坑或被石头挂住底盘。行车遇见泥石流、塌方时,立即将车停放在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尽量不要停靠在河、沟或山崖路边,防止泥水冲击或飞石。

3.应急处置要点

(1)初次进入高原易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若症状不严重,在静息时较轻微,尽量不要吸氧,多休息、多饮水、多吃水果可以帮助适应高原环境;若上述症状愈来愈重,静息也十分明显时,应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2)车辆一旦陷入泥潭不要惊慌,要立即停车,挂上倒挡,将汽车倒出泥坑。倒车时注意油门和方向的控制,不能操之过急。若陷车车轮打滑无法前后移动,不要使蛮力,一味采用轰油加速方式只会越陷越深。可用自带的千斤顶将车辆顶起,然后在驱动轮前后垫些石块、砖头、树枝、柴草、木板等或者直接在驱动轮上缠上绳索,加大车轮的抓地力,使汽车平稳开出泥潭。

(3)高原迷失路途时,应当保持头脑冷静,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在人烟稀少、罕至的陌生地段一旦迷失方位,在无法判明道路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的自寻出路。应避免进行大运动量的行为,防止感冒和保持体能,原地等待救援。

以上交底要求单位负责人认真贯彻执行,尤其是职工体检必须认真执行,并按照要求传达给每位职工,做到人手一份。

交底人:吴杨云接收人: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篇3:物探测井安全操作规程

1.从事测井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本工作岗位的安全防护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仪器设备在运输和搬运时要妥善包装,注意防潮、防震,汽车运输时不准与笨重的机械和管材等混装。

3.测井前,机场上一切妨碍测井和影响测井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工作都必须停下来,待测井工作结束后方可继续进行。

4.夜间工作时,必须备有足够的照明。

5.布置井场时,必须将井口附近有可能掉入孔内的工具、物件移开。

6.仪器设备启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外接电源的电压、频率等是否符合仪器设备的要求;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安全位置,接线是否正确,经反复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启用。

7.井下仪器在下井前应仔细检查其连接和密封情况,在与电缆连接处应留有弱点,其拉断强度不得大于电缆最大拉力的二分之一。

8、绞车和滑轮在启用前要检修完毕,不许在运行状态下进行检修。

9.电缆在提升和下放时禁止跨越,禁止用手抓摸井口滑轮附近的电缆。

10.井下仪器下到孔底后应立即进行提升测量。如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在检修的同时,应将井下仪器提到安全位置。

11.不准用井下仪器冲击孔内障碍物。

12.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各开关、旋钮等置于安全位置。

13.井下仪器在孔内被卡后,如经上下松动不能解脱时,则可在电缆拉力许可范围内使用大于弱点的拉力提升,强行将其在弱点处脱开,尔后用打捞工具捞取。如采用其它方式处理时,以不损毁电缆和仪器为原则。

14.测井过程中突遇雷雨时,应立即断开仪器电源,并将井下仪器提到套,管或提出井口,暂停作业。

15.发生人身事故时,除立即将受害者送医院急救外,还必须按《伤亡事故报告规程》迅速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