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环境和健康安全控制程序

环境和健康安全控制程序

2024-07-14 阅读 4340

1、?目的通过对公司在管理活动、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重大影响的环境和危险因素,依据公司的环境和健康安全管理方针,针对重大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确保管理方案在计划时间内得以实施,从而实现对环境和健康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2、?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管理活动、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更新,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实施、评审和修订。3、?职责3.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总部办公环境范围的环境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建立及时更新公司总部《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制定公司总部办公环境范围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实施。3.2公司物资部负责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中的环境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建立并及时更新公司总部采购物资的《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3.3项目经理部负责其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所属范围内(包括其采购的物资材料)环境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建立并及时更新项目经理部《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制定项目经理部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实施。3.4公司工程部负责汇总、确认各部门上报的《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建立并及时更新《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制定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实施。4、?工作程序4.1工作步骤:环境和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价→确定优先或急需解决项→制定周期性目标和指标→制定管理方案并实施→监测管理方案的实施→如环境或危险因素发生变化→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价及后续步骤。4.2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4.2.1识别方法:公司办公室、物资部、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采用现场调查、活动分析的方法来识别,必要时可通过专家评议识别的方法进行识别。4.2.2识别的依据:针对公司管理活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个方面”,主要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A、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C、七个方面:大气排放、水体排污、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4.2.3各有关部门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台帐》供分析评价用。当出现新的环境因素或原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台帐》并重新评价。4.2.4评价的依据: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相关方的期望与合理要求;c.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方法。4.2.5?评价的方法:a、是非判断法:不符合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的、社区或顾客反映强烈的、严重影响公司形象的都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b、评分法见《环境因素评分标准》附录1。4.2.6各有关部门对《环境因素台帐》上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当出现新的环境因素或原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台帐》并重新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填写《重大环境因素清单》。4.3?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4.3.1危险因素识别的主要范围:自然环境条件、场区布局及施工作业区小环境、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安装、运行和维修、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人的素质、意识和技能培训、生活卫生和健康、防火消防等。4.3.2危险因素分类,根据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的规定,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a.物体打击;b.车辆伤害;c.机械伤害;d.起重伤害;e.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f.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g.灼烫(包括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h.火灾;i.高处坠落;j.坍塌;k.爆破;l.火药爆炸;m.化学性爆炸(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爆、气体分解、喷雾爆炸);n.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o.中毒和窒息;q.其它伤害(指摔、扭、挫、擦、刺、割伤等)。4.3.3危险因素识别的方法,本公司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询问与交流、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方法。4.3.4危险因素识别时,应考虑“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4.3.5各有关部门将识别出的危险因素填入《危险因素台帐》供分析评价用。当出现新的危险因素时应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台帐》并重新评价。4.3.6本公司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采用作业风险性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三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评价公式:?D=L?E?C注:D——危险性分值详见《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附录2。4.3.7各有关部门用上述方法对《危险因素台帐》逐一评价,填写《危险因素评价表》,从表中查取D值的分数值,确定重大危险因素(本公司确定D≥200的危险因素为重大因素),填写《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并将《危险因素评价表》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上报公司工程部。4.4各有关部门在制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c.可选择的技术方案;d.财务、运行和经营的要求;e.相关方的意见。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4.5各有关部门针对目标和指标,制定环境和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填写《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管理方案要求体现预防思想,明确职责、资源需求、技术方法、时间表。4.6各有关部门将各自的《环境因素评价表》、《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危险因素评价表》、《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一并上报公司工程部,公司工程部依据公司的方针和长期目标,对各单位的《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进行审核,确定出公司总的《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批准后由工程部下发至各有关单位。4.7?监测实施4.7.1各有关部门每季度对自己管理范围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与实施情况进行自检自查,评估是否可行有效,必要时重新修订。4.7.2公司工程部每半年应对公司各有关部门完成与实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是否可行有效,必要时重新修订。检查的结果作为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信息输入。4.8更新4.8.1公司工程部每年组织一次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的评审,并予以更新。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作为制定企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信息输入。4.8.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上述程序,及时重新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a.当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发生变化时;b.当公司生产内容或技术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c.当公司经营宗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更时;d.当顾客有合理的抱怨时。?4.9当新开工项目时,要求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准备阶段按上述程序进行环境与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4.10分包方的环境和危险因素管理纳入我公司项目经理部的管理范围。当分包方已经获得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要求分包方将其有关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交我公司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负责按其提交的文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考核;当分包方没有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按我公司的管理体系执行。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物资管理程序》《分包方管理程序》《监测整改控制程序》《施工准备过程管理程序》《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程序》6、?相关记录《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评价表》《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危险因素台帐》《危险因素评价表》《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

篇2: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服务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确定并管理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引用标准

GB/T19001-2008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

4、职责

4.1管理处负责对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4.2绿化班、保洁班、保安队、维修班等作业组分别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5、控制程序

5.1基础设施的确定

公司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健身娱乐场所、机房等)、服务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如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讯设施、水、电、气供应、电梯系统、供暖系统、道路及排污管线等)、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的设备和工具、车辆等)。

5.2根据建设部《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和部门实际情况对于各类服务设施的管理应做到:

a、各类设施图纸、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良好;

b、设施运行正常,有正常的保养、检修制度;

c、运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d、电梯按规定时间运行;

e、居民生活用水、高压水泵、水池、水箱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水质化验单、操作人员健康合格证齐全;

f、消防系统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

g、锅炉供暖、煤气、燃气、中央空调等运行正常。

5.3设施的提供

5.3.1设施的接管、验收在接管物业设施时,由物业验收接管领导小组的工程人员负责按设施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对接管的设施进行验收。达不到要求者,应通知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设施接管的相关资料由管理处复核存档。

5.3.2设施的采购

管理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备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

5.3.3采购设施的验收、安装

采购的设备设施,由管理处验收,并在“设备进场开箱验收单”上签字,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确认满足要求后,管理处监督安装调试。验收不合格的设施,采购部门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进场开箱验收单”上记录处理。

5.3.4设施的登记建帐

a、验收合格的设施由管理处进行编号,在“设备登记台帐”上登记,并建立设施档案,并将档案目录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b、按照规定悬挂设施标识卡。

5.4设备设施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a、根据需要,管理处负责组织编写设备设施使用、保养和维修规范,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放给使用部门。对国家有规定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有相应的国家授权管理机构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

b、服务设施的运行,由使用部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由操作者按规定填写相关的运行记录;

c、设备设施日常维修保养,由维修班执行,管理处经理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处每季度汇总,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d、设备设施大中修,应在年初或需要时,由管理处提报“设备检修计划”报公司,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处实施,验证合格后交付使用部门;

e、日常运行中使用部门无法排除的故障,由部门联系外部维修,金额较大的,可提报公司列入大中修范畴,程序按大中修程序执行。检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维修设备验收单”,验收后方可使用。管理处应将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设备档案”中。需外部维修的设施,可根据情况,参照《采购控制程序》中对供方评定的一些规定;

f、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g、对工作场所的管理由在该场所工作的相关部门管理,确保适宜的工作条件。

5.5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各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总经理审批后报废,在“设备登记台账”中注明情况,并将相关报废资料目录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b、报废的设施应挂黑色报废牌。

5.6工作环境

绿化班、保洁班、保安队等作业组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确定并管理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服务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配置适用的办公用房并根据服务需要适当装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b、配置必要的空调、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为业主/住户提供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6、相关文件

6.1《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6.2《采购控制程序》

7、记录

7.1“设备配置申请单”YC/JL-63-01

7.2“设备进场开箱验收单”YC/JL-63-02

7.3“设备登记台账”YC/JL-63-03

7.4“设备检修计划”YC/JL-63-04

7.5“维修后设备验收单”YC/JL-63-05

7.6“设施报废单”YC/JL-63-06

附记录格式

篇3:公司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提供和维护产品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设施,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通讯和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主管对生产所需的设施和生产环境进行控制。

3.2车间负责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

3.3车间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维护保持。

3.3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维护和工作环境保持。

4.程序

4.1设施的识别和提供

4.1.1设施的识别

本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工具和设备(包括工、卡、量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的供应),通讯和设施(电话、传真等)、运输设施。

4.1.2设施的提供

本公司主要设施为生产设备,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应选择并配置必需的生产设备。新购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新设备安装投产后能否适应产品质量和生产发展要求的关键工作。因此,如需外购设备,应由生产部或需用设施的部门提出申请,注明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产地等,报总经理审批后,物资部实施采购。

4.2生产设备的验收

a)采购的设备,由生产部负责组织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在设施档案上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产地以及验收人签名等。《设备档案》由生产部保管。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属采购的设备,由主管部门与供方协商解决。

c)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生产设施一览表》。

4.3设施的使用和保养

4.3.1生产部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设备检修保养计划》,对生产设施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4.3.2操作者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施,保持设施完好。

4.3.3车间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的定期检修,保持设施正常运转,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4.3.4车间主任对检修质量进行检验确认。

4.4设施的报废

4.4.1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主管部门写书面报告,经总经理审批后报废,并在《设施档案》和《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报废的设施应有明显的标识或对其隔离放置;

4.4.2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人员报告生产部负责人,即可审批报废。

4.5工作环境

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配置适用的厂房、库房和办公室;

b)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工序之间的接口和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c)库房要注意接电用电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d)生产现场应整洁有序,标识清楚,进行文明生产;

e)确保员工生产施工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5.相关文件

5.1《安全操作规程》

5.2《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6.记录

6.1《生产设施一览表》

6.2《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6.3《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