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隧道突水突泥风险段落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突水突泥风险段落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024-07-13 阅读 3820

工程简述福仁山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低中山区,隧道范围平均海拔1200m,最高海拔1634.1m。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分布有众多基岩“V”弄侵蚀谷,多为南北展布,隧道区域山高坡陡,基岩裸露,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植被茂密。隧道起讫里程为DK159+625.95~DK172+725.5,进口位于金水河牛角坝,出口位于酉水河宋家堰,最大埋深929m,最小埋深46m。洞身均位于直线上,隧道以3‰上坡进洞至DK162+900后以8‰下坡出洞。进口位于金水河右岸坡地上,无既有道路到达洞口处,但距村村通水泥路较近,交通便利,场地开阔,出口下临酉水河,无施工场地,无便道可利用。隧道中含有一座斜井,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隧道。本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中规定的限界尺寸,隧道内轮廓采用“通隧(2008)0201”中的衬砌内轮廓,轨面有效面积为92㎡,隧道内线间距为4.6m,曲线上隧道衬砌内轮廓不加宽。施工针对围岩情况采取短进尺分部开挖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时跟进,确保施工安全。沿线气象条件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量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常有暴雨灾害。年平均气温15.2°C,极端最高气温38.4°C,极端最低气温-5.9°C,年平均降水量785.5mm,年平均蒸发量1160.5mm,最大风速19.6m/s,风向E,最大积雪厚度4cm。工程性质地层岩性1、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志留系下统(S1)、元古界中上统(Pt2-3)太古界(AΥ)、构造岩类。(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包括:膨胀土(Q4dl9),卵石土(Q4al7),碎石土(Q4dl7、pl7),块石土(Q4dl8),灰黄色,粒径2-60mm,粒径在20-60mm占10%,大于60-100mm占25%,大于200mm约占55%。(2)志留系下统(S1)主要包括:片岩夹大理岩(S1Sc+Mb),大理岩(S1Mb),片岩(S1Sc),灰黄,青灰色变晶,片状,块状构造。(3)元古界中上统(Pt2-3)主要包括:变粒岩夹大理岩(Pt2-3Gr+Mb),片麻岩夹云母石英片岩(Pt2-3Gr+Mb),片岩夹片麻岩(Pt2-3Gr+Mb),大理岩夹片麻岩(Pt2-3Mb+Mb),片麻岩夹片岩(Pt2-3Sc+Mb),片麻岩夹大理岩(Pt2-3Gr+Mb),片岩夹大理岩(Pt2-3Gr+Mb),片麻岩夹片岩夹大理岩(Pt2-3Gr++Sc+Mb),灰褐色,浅灰色,风化厚度1-10mm。(4)太古界(AΥ)主要包括:片麻岩夹大理岩(Pt2-3Gr+Mb),灰褐色,浅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风化厚度2-8mm。(5)构造岩类主要包括:碎裂岩,青灰色,灰褐色,宽约20-65m,工程地质差。2、隧道位于商丹断裂带和勉略-巴山弧形断裂构造带夹持的南秦岭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蜂腰部位,主体上位于佛坪窟窿的南半部。经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1)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隧道进口处左侧分布的大理岩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发育在隧道进口左侧金水河右岸的大理岩中,以溶洞形式发育,溶洞直径约1~3m,可见延伸深度大于10m,不完全填充,充填物为角砾及杂砂土。(2)隧道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为膨胀土,具弱-中等膨胀性。地质构造本隧道主要断层:f66、f67、f68、f69、f70、f70-1、f71、f71-1、f71-2。其中:f66:逆断层,断层产状N65°~N80°W/65°~75°N,断层破碎带宽10~30m。断层带成份为碎裂岩,局部夹断层角砾组成,断带内岩体较为破碎,隧道洞身通过地段为DK159+856~DK159+878.4。f67:逆断层,断层产状N60°~N80°W/50°~65°N,断层破碎带宽30~40m。断层带成份为断层角砾组成,隧道洞身通过地段为DK160+281~DK160+318。f68:逆断层,断层产状N70°~N75°W/50°~60°N,断层破碎带宽30~45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碎裂岩,隧道洞身通过地段为DK160+575~DK160+610。f69:逆断层,断层产状N50°~N85°W/50°~80°N,断层破碎带宽30~45m。结构面粗糙,断层面上有挤压膜,局部已糜棱岩化,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断层角砾,岩体节理很发育,较为破碎,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61+297~DK161+338。F70:逆断层,断层产状N65°~N88°W/35°~45°N,断层破碎带宽10~25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断层泥,局部可见糜棱化现象,物探反应明显,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62+250-DK162+270。F70-1:逆断层,断层产状N65°~N88°W/35°~45°N,断层破碎带宽10~25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断层泥,局部可见糜棱化现象,物探反应明显,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67+943~DK167+968。F71:正断层,断层产状N20°~N45°W/40°~60°N,断层破碎带宽10~40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断层角砾,局部可见糜棱化现象,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68+500~DK168+525。F71-1:正断层,断层产状N55°~N75°W/55°~75°N,断层破碎带宽50~70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碎裂岩,局部可见糜棱化现象,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71+255~DK171+322。F71-2:正断层,断层产状N45°~N55°W/60°~80°S,断层破碎带宽25~40m。断层带内物质主要为碎裂岩,局部可见糜棱化现象,隧道洞身通过里程为DK171+977~DK172+009。隧道段发育两处背斜及一处向斜,背斜核部洞身中心里程DK165+543、DK169+062,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向斜核部未穿过洞身,富水,岩体破碎。节理发育。由于隧道区各地质体的发育时代,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性大断裂贯穿东西,发育数条低序次断裂,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分布较多节理密节带,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具体见隧洞设计图纸。地下水特征1、地下水特征隧道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植被、降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特别是在构造作用下,断层碎裂带、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以及岩溶发育地区,为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创造了良好地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岩溶水。地表水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矿化度小于0.3g/l,PH值一般为7~8.3,呈弱碱性,水质良好。地下水隧道区地下水属于典型的渗入-径流型循环系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沟水,山脊、各支沟的分水岭地段为各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各系统之间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水力联系。斜坡地形使得地下水以片流、线状、泉点等形式向地表沟谷快速排泄。地下水水质类似于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矿化度小于0.3g/l,PH值一般为7~8.3,呈弱碱性,水质良好。2、涌水量预测隧道正洞及辅助坑道的涌水量分布如下表所示:隧道分段涌水量预测表里程长度km富水性分区单位长度可能最大涌水量qo隧道可能最大涌水量Qo单位长度涌水量qs隧道正常用水量Qsm3/dm3/dm3/dm3/dDK159+625.95-DK161+6302.00405弱.21127DK161+630-DK171+5509.920中等.8028845DK171+550-DK172+727.51.1775弱4267.55085853.51017合计13.辅助坑洞涌水量预测表辅助坑道长度km可能最大涌水量Qo(m3/d)正常用水量Qs(m3/d)1号斜井1.平导5.平导支洞0..4横洞0.5671605321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隧道进口处左侧分布的大理岩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发育在隧道进口左侧金水河右岸的大理岩中,以溶洞形式发育,溶洞直径约1~3m,可见延伸深度大于10m,不完全充填,充填物为角砾及杂砂土。隧道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为膨胀土,具弱-中等膨胀性。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及GB18306-2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本工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工程设计情况简介洞口工程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并设置明洞段,出口采用倒斜切式,洞门边仰坡设置截水天沟,边坡采用锚网喷支护。具体支护设计及参数详见相关设计图纸。洞身工程隧道内轮廊采用“通隧(2008)0201”中的衬砌轮廊,轨道面以上有效净空面积为92m2,隧道内线间距为:按防火要求设置两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度不小于1.5m,高2.2m,其外侧距线路中线不得小于2.3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设置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二次衬砌等,各衬砌类型均预留变形量。特殊地形地质地段,对支护措施采用管棚、小导管等等措施进行了加强,具体支护参数详见相关设计图纸。隧道防排水福仁山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制理的原则,满足一级防水标准。具体防排水设计见相关设计图纸。高风险隧道管理机构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管理方针,规范福仁山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项目部特成立了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张寿福成?员:黎文海?段汝健?杨道德?王如电?陈云辉曹国义?高扬智?段景朝林丛忠安全生产监控领导小组下设行政生产组、技术组、安全监察组、质量控制组四个小组,其中技术组又分为技术控制组、监控量测组、超前预报组。福仁山隧道突水突泥风险段落汇总

序号里程范围长度(m)风险成因分析风险施工处理措施起始桩号终止桩号1DK162+250DK162+27020断层不良物质,断层排水不畅,地表、地下水位高,大理岩洞段。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防排水。6、做好坍塌、突水应急预案和演练。7、设置救援钢管。2DK167+943DK167+96825f70-1断层及岩性接触带不良物质,断层排水不畅,地表、地下水位高。3DK168+500及相应平导洞段DK168+551及相应平导洞段25f71断层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防排水。6、做好坍塌、突水应急预案和演练。7、采用平导洞导排水。8、设置救援钢管。4DK169+746及相应平导洞段DK169+846及相应平导洞段100岩性接触带5DK170+446及相应平导洞段DK170+596及相应平导洞段130浅埋段,上部有居民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防排水。6、做好坍塌、突水应急预案和演练。7、平导施工采取横洞工作面施工。8、采取洞外注浆,形成防水帷幕。在洞内形成超前环形注浆。9、做好地表沟梳理。6DK162+250DK162+27020f70-1断层及岩性接触带不良物质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坍塌应急预案和演练。6、设置救援钢管。7DK167+943DK167+968258DK168+500及相应平导洞段DK168+551及相应平导洞段25f71断层9DK169+046及相应平导洞段DK169+081及相应平导洞段35背斜核部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坍塌应急预案和演练。6、设置救援钢管。10DK169+746及相应平导洞段DK169+846及相应平导洞段100岩性接触带11DK170+446及相应平导洞段DK170+596及相应平导洞段130浅埋段,上部有居民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坍塌应急预案和演练。6、平导施工采取横洞工作面施工。12DK171+255及相应平导洞段DK171+322及相应平导洞段67f71-1,f71-2断层1、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地质探孔。2、按设计参数、三台阶工法施工,控制仰拱和二衬安全步距。3、控制预留变形量。4、控制关键工序和半成品质量。5、做好防排水。6、做好坍塌、突水应急预案和演练。7、设置救援钢管。

突水突泥风险技术对策突泥突水风险突出表现在断层、岩性接触带等中等富水带。安全风险技术对策1、中度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根据地质预报和红外探水情况,分析主储水带的相对位置;进入主区域前采取超前探孔,探明地下水位置;对于局部储水带采取排水减压,水量小后采用台阶法施工;快速开挖,快速支护;作好围岩排水,必要时增加径向排水孔,降低围岩地下水位,减少对支护体的水压,并根据情况,采取堵排结合的处理措施。2、高度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采取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长探水探孔的层叠式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实施预案演练;做好超前孔地下水减压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水压;根据地下水的出水量,及时与设计单位对地表进行对比调查,查找水源,采取针对性堵水措施。采取小断面、短进尺开挖方式进入风险源,必要时增加排水孔数量;根据拱墙地质情况,必要时作好超前注浆堵水,提高不良地层的完整性,解决塌方和突泥突水并发的可能性,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快速开挖,快速支护、多种方式结合的支护方式,必要时采用纳米材料支护等措施,通过出水区域。以下为必要时采取的措施:采取堵排结合的方式,在在拱墙中下部增加排水孔,集中出水点位置,加强排水,同时出水区域完成自上而下的径向注浆,提高围岩承载能力,把地下水集中到集中出水点。作好仰拱施作条件,针对集中出水点,采取集中引排的方式,解决仰拱施工条件,必要时,针对仰拱部位作超前预固结,帷幕,为仰拱施作提供条件。完成仰拱及周边排水系统,施作仰拱,及时施作拱墙二衬工作,作好防排水和结合部的止水处理。3、对于极高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在做好高度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的前提下,根据出水情况和地质预报探水情况下,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问题。作好地表水的梳理,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必要时采取梳导的方式解决地下水下渗问题。浅埋区必要时采取地表帷幕注浆和固结注浆相结合的堵水方式。必要时采取洞内超前环形注浆的防水帷幕方式加已开挖洞段排水结合方式解决地下水突出的问题。对于特别大的地下水,必要时采取在正洞两侧开挖辅助排导坑,加利用导坑进行人字防水帷注浆方式解决堵排结合的正洞处理方式。根据洞内出水量大小,必要时与设计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开挖洞段,并作好洞段的排、堵结合处理方案。突水突泥应急预案(1)隧道施工现场突水突泥事故的主要环节在本项目中可能在断层带,接触带、过浅埋沟谷等部位发生突水突泥事故。(2)预防措施①当反坡开挖时,高压电缆设于起拱线处,专线专闸;拉专线内外连接警报装置;设36伏低压照明,专线专闸;边线下水沟处设φ100供水管、φ150排水管、φ200排水管,预留φ300排水管位置。②在突水突泥可能出现段准备好钢管、型钢架,填充草袋、木板等堵水材料,并对该地段加强监控。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水地段及岩溶发育地段雨季施工时,备足抽排水设备,保证电力供应,专人24小时值班。③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特别是可能发生的地段要引起各级领导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④对可能发生突水突泥可能性大的地质加强施工进度控制,难过后及时完成衬砌工作,并且预留变形空间。加强监控量测。(3)突水突泥事故应急、处置措施①当上坡开挖时,工作面出现突泥、突水时,首先撤出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待突泥、突水情况稳定后方可进行处理,不可冒进;其次进行洞内降水和排水,由洞外向洞内清理、疏通排水设施,降低洞内水位,尽快满足施工条件;进行钻孔卸压施作,对涌水处钻孔分流,钻孔数目根据水量而定。②当工作面发生突水,人员、移动机械立即撤离,启动警报,断开高压电,启动低压照明,避免触电事故,启动大功率抽水装置减缓水位升高以利人员安全撤除。事先在边墙一定位置设救生圈和矿灯,一旦水位急涨,照明短路,此乃救生之道。人机安全撤离后,采用机械排水,进行处理。③监测突泥突水地表的变化情况,防止地次伤害的发生。④在洞口设置排水通道与警戒线,以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4)突水突泥事故紧急救援注意事项①当出现突泥突水时,在第一次撤离之后,进行再次救援时,必须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展。②对现场情况不明时,要掌握情况后才能进行救援行动。③突泥突水发生后,认定突泥水量稳定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

篇2:隧道防坍施工专项管理制度

防止隧道围岩坍塌,综合因素很多,本规定侧重于技术措施,并不再重复技术规范、规则、规定等所规定的具体内容,未提及的规范、规则、规定等内容,当然应当认真执行。

1.总则

一、隧道围岩坍塌,一般可以防止。防塌的关键,一是对隧道的客观条件,特别是地质条件,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应有充分的认识,并根据认识,精心编制和及时修订隧道设计、施工方案;二是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杜绝施工纪律的“自由化”。只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可以防止围岩坍塌。

二、防止围岩坍塌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施工中与设计配合,发现围岩与设计不符,及时提出设计变更;二是选定正确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开挖方法,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稳能力;三是认真搞好爆破施工,特别是光爆技术;四是保质保量、及时搞好支护,保证围岩稳定。抓住以上环节,围岩坍塌一般不会发生。

三、发生围岩坍塌的技术原因与管理原因并存,但管理原因大于技术原因。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而言,应在管理上下更大的功夫。

2.防坍管理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认真贯彻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制度。

二、健全内部安全质量检查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安检或质检工程师有权监督工区是否按设计、按标准施工,对违反规定进行施工的有权责令停工。

三、完善经济责任承包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制,经济承包必须和安全质量挂钩。凡采用偷工减料、降低标准、减少数量等手段而获取承包效益的,必须严肃处理并进行行政处分和处罚。

四、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方面的作用,凡技术干部发出的关于防止坍塌、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等方面的指令,必须认真执行。有不同意见的应先执行而后上报裁决。拒绝执行指令的人员,要负安全责任并给予处分。

五、加强技术培训。各单位均应举办光爆、锚喷、不良地质和特殊条件下的加强支护等方面的培训班,培训班应注重培训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根据不同对象明确培训重点。

六、加强同工地设计配合组协调配合。遇到特殊疑难问题时积极主动与设计配合组沟通,做好技术方案研究和设计变更工作。

七、长大隧道,不良地质、特殊地质隧道,应建立安全技术小组,专门组织、定期分析研究施工安全对策,加强量测监控,并且编制应急预案,当有坍塌预兆时迅速作出决策。

八、明确防坍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应负贯彻防坍技术措施的责任,项目总工应负编制防坍措施的责任并指导实施的责任,质检人员应负监督防坍技术措施实施的责任。

3.防坍技术措施

一、施工准备

(一)、施工前应对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认真分析,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核实。落实有无偏压、煤层、含水大的黄土、断层、陷穴、膨胀岩(土)等特殊地段。

(二)、根据地形、地貌及地质资料,分析设计的洞口位置是否恰当,洞口和洞身的支护、衬砌设计是否适应现场实际条件,洞口仰边坡是否稳定等。

(三)、分析设计的施工方法和有关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实际。

(四)、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的选择原则:

1、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技术能力、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2、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但应有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具体措施。

3、尽量采用大断面或分部少的开挖方法。?

4、地质多变的隧道,选择的施工方法要有较多的适应性。

(五)、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安排,拟定防坍措施,准备必要的料具。提出主要工序网络,及时调控,力求均?施工,避免盲止冒进。

(六)、技术干部要对施工人员(含行政领导,下同)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含新技术培训)。

二、隧道开挖

(一)、地质描述:在开挖过程中应对地质作进一步的核对和描述,发现与设计不符,特别是围岩类别低于设计所提供的类别或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上报或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研究处理,马上会发生坍方的,应先采取措施制止坍方,然后请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补充调查处理,只要通过地质描述并加上适应的地质预报技术配合隧道施工,地质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坍方是可以防止发生的,在施工中进行地质描述,应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来安排。

(二)、洞口工程:正洞开挖前,应先做好仰坡,对山坡危石应及时进行处理或进行必要的锚喷加固,不留后患。洞口挖方,不得采用大爆破开挖,并宜全部做完,洞顶排水系统应尽早完成,使地表水不致冲刷坡面,浸入洞口岩体造成洞口坍塌。

(三)、洞身开挖

1、选择正确的开挖方法,一般情况为: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对破碎、软弱围岩或大断面施工,要采取以下一些辅助措施配合开挖:上半断面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喷射混凝土支护中设钢架支撑;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超前锚杆,管棚、插板;预注浆加固,设临时仰拱封底。

2、钻爆: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并按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控制爆破进尺,特别是软弱破碎围岩地段,Ⅳ级围岩不准超过1.5m,Ⅴ级不超过1.0m,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器材,不得直接使用火雷管,凡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结果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3、仰拱开挖:一般情况同开挖一次到位,当必须二次开挖时,应采用分段跳跃法进行,不允许长距离开挖和使用铲运机等大型机械敞开开挖,以免导致隧道坍方。

4、分部开挖法(台阶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施工适应特别注意防止坍塌,开挖中层或落底,为确保拱部稳定,必须在公交边原料由0.5m~1.0m宽度的平台。

5、开挖应尽量一次开挖到位,对于个别部位应产生瞎炮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局部欠挖,应及时处理后再做初期支护。

6、加强水的管理,水是造成施工坍方,使围岩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疏导、堵截以及施工用水的管理,加强洞内施工排水。

三、锚喷支护

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进行支护和衬砌,以维持围岩稳定,保证安全。作为防止坍方的有效手段,应优先采用锚喷支护。

(一)、锚喷支护的一般要求:

(1)、严格按设计(含变更设计)要求施工。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上报或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方案;特别是实际围岩类别低于设计提供的类别时,有可能坍方的,应先采取正确措施制止坍方的发生,然后请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补充调查处理。作为临时支护,如设计单位所给锚喷参数不足时,可根据有关规范选定。

(2)、控制爆破(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监控量测会直接影响锚喷衬砌、初期支护的质量和成功与否。因此,必须按有关规定(含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分析监测资料:认真搞好控制爆破。

(3)、必须同设计单位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综合分析各项施工信息,及时反馈,及时修改设计参数或改变施工方法。

(4)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锚喷支护,不允许几茬炮放在一起喷。一般情况为先初喷一层混凝土,然后再架立钢支撑、安设锚杆、挂网,最后把喷射混凝土作到设计厚度。

(5)、锚杆施工应注意锚杆方向应与岩面垂直,锚杆插入深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95%,锚杆孔沿隧道周边径向布设,但孔不宜平行于岩层层面,锚杆孔插入锚杆后,若孔口无砂浆溢出,应将杆体拨出,重新灌浆插杆。锚杆应与钢筋网、钢架支撑焊接成—体。

(6)、钢筋网应随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为3cm。钢筋的保护层不小于2cm,钢筋网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成品钢筋网安装时,其搭接长度不少于20cm。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喷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7)、钢架支撑应严格按设计加工,保证质量;钢架支撑必须放在原状土、基岩或特制的基础上;钢架支撑与围岩之间应尽量接近,留2—3cm的间隙,并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喷混凝土应将钢架支撑覆盖;同一榀各节钢支撑之间应用等强度螺栓连接或焊接牢固;钢架支撑间距按设计以纵向连接钢筋牢固焊接,连接成整体;地质较差时,视具体情况加密钢支撑。

(8)、锚喷前应清除松动岩和墙(拱)脚松碴,并用风、水冲洗受喷面(当岩面受水易泥化时,只能用高压风吹);岩面的渗漏水应妥善处理。

(9)、锚杆、钢筋网、钢支撑在使用前均应除锈。

(10)、确保锚喷支护质量,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作到锚杆数量够数,位置正确,注浆密实,拉拔力合格,喷层混凝土强度合格,并且保证厚度。

四、模筑砼衬砌

(一)、普通衬砌

1、衬砌工序应尽量紧跟前面的工序,以防止围岩暴露时间过长而发生坍塌。

2、围岩压力较大地段的衬砌,在封顶和封口的砼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准拆除支撑的模板。

(二)、复合式衬砌的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具备下列条件时施作:

(1)、隧道周边位移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

(2)、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度小于0.15mnl/d,位移速度取七天或七天以上的平均值;

(3)、已产生的收敛量达到总收敛量(回归值)的80%以上;

(4)、初期支护表面没有发展的明显裂缝。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已发生的收敛总量达到预留变形量的80%,以上围岩变形无收敛趋势时,应立即上报或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措施;对变形速率有增加趋势、初期支护表面的裂缝在发展,分析认为可能坍塌的地段,应先采取措施,如施作仰拱、加强初期支护、或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本身也应加强),同时上报或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开挖后l一2个月内变形就能收敛,否则,就应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

膨胀性围岩,对二次衬砌的施工作时间,不宜限制在0.2mm/d的收敛速率,而应适当提前作二次衬砌,设计参数选定应考虑这个问题。

(三)、二次衬砌的施作

模板台车灌注砼时,必须两侧轮流交替灌注,减少偏压,使台车受力均匀,尽量一次连续灌注完毕,模板台车脱模要保障养护时间,砼未达一定强度禁止脱模。

篇3: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技术措施细则

一、总则1.为了确保隧洞工程施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望遵照执行。2.施工生产管理人员及直接生产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本规则并组织工人学习,新进场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场教育培训和学习本细则,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3.从事爆破、焊接、压力容器以及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4.各职能部门应经常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施工安全规定的,有权要求整改,直到检查合格。5.各施工队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坚持安全活动,认真贯彻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制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作用,做好施工安全工作。6.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和劳保用品严禁使用。7.各工点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工作情况及有关安全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代,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簿内。8.如发现隧道有险情,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9.在隧道洞口或适当处设置应急材料储备库,备好支撑及各种工具,储备材料不得挪用,使用后应随即补足数量。10.所有进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11.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即(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方法处理。12.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应按本规则执行外,尚应符合爆破安全规则和隧道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二、洞口工程1.洞口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洞口的路基及边、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在高于2m的边坡上作业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规定。(2)边、仰坡以上山坡松动危石应在开工前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检查,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3)爆破作业应符合有关规定。爆破后应在清除边仰坡上的松动石块后,方可继续施工。地质不良时,边、仰坡应采取加固措施。(4)端墙处的土石方开挖后,对松动岩层应进行支护。2.隧道门及端墙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体工程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并设有扶手、栏杆。脚手架不得妨碍车辆通行。(2)起拱线以上的端墙施工时应设安全网,防止人员、工具和材料坠落。(3)起吊作业应符合有关规定,起吊材料时机下严禁车辆和人员通行,吊具经常检查。三、开挖1.隧道开挖应根据各种围岩地质情况制定相应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2.钻孔人员到达工作面时,应首先检查工作环境的安全状态,如有松动的岩石应立即加以支护或清除。以及瞎炮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孔作业;3.气腿钻钻孔前应作下列检查,不合要求者立即修理或更换。(1)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2)管路是否良好,连接是否牢固。(3)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钎孔堵塞现象。4.使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应将支架安置稳妥。5.站在石堆上钻孔时,应注意石堆的稳定,防止操作中坍滑伤人。6.严禁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风钻。7.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8.工作台车进洞经过的道路和临时台架,要认真检查安全界限,并有专人指挥,就位后不得倾斜。9.爆破作业除应符合爆破作业有关规定外,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洞内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撤离的安全距离应为不小于200m。10.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min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有无瞎炮;(2)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3)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围岩;(4)支撑有无损坏与变形。四、爆破1.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2爆破器材的运输和使用必须准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离到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不少于200米。4.爆破时,爆破工应随身配带手电筒,并设故障照明。5.装药与钻孔不得同时作业。6.两个相向贯通开挖的开挖面之间的距离只剩下15m时,只允许从一个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停止工作并撤走人员和机具设备,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告标志。7.爆破器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存储药量仅限于当班用量;(2)洞深应大于10m,并与隧道中线有60°的交角,设有两道外开的门;(3)设立明显的标志和专人看守;(4)设在坚固的围岩中,并应设置栏杆,严禁无关人员入内。(5)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有关规定。8.预裂孔炸药绑扎和装药时远离火种,设立安全安全警戒线,非爆破人员严禁进入。9.为防止点炮中途突然发生照明熄灭,爆破工应随身带手电筒,并设事故照明。10.钻孔与装药不得同时作业。11.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12.有下列情况时,严禁装药爆破:(1)照明不足;(2)开挖面围岩破碎尚未支护;(3)出现流沙、流泥未经处理;(4)有大量溶洞水及高压水涌出,尚未治理;(5)没有警戒好的。13.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才准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且其相距时间不得少于15min并经过以下各项检查和妥善处理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1)无瞎炮及可疑现象。(2)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3)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头。(4)临时支护有无损坏变形。14.当发现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五、装载与运输1.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料混装。2.装载料具时,不得超出装载限界,装运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时,应捆扎牢固,还应专人指挥。3.装渣前及装渣过程中,应检查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岩石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后装渣。4.运输车辆限制速度应执行下列规定:洞内车辆限制速度(km/h)项目作业地段非作业地段成洞地段正常行车102020有牵引车51515会车510104.洞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立“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防护人员指挥交通。5.车辆行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严禁超车。(2)会车时,空(轻)车让重车,重车减速行驶,下坡车让上坡车,两车厢间安全距离至少为50cm。(3)同向行使车辆,前后两车间的距离至少为20米,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应加大距离。(4)车辆相遇及发现洞内有行人时,应闭大灯光,改用小灯光或近灯光。(5)车辆启动前,应进行瞭望与鸣笛,进出隧道口时应鸣笛,但不得使用高音喇叭。(6)车辆在使用前应详细检查,不得带病运行。(7)洞内车辆行驶时,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①行人靠边或在人行道上行走。②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③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④卸料时渣场边缘内80cm处设置挡埂,并专人指挥倒车。⑤洞内道路应加强养护,保证车辆安全运行。⑥洞内倒车应有专人指挥。6.用扒渣机装渣时,距作业面的斜长安全距离不宜小于6m。装渣时斗车进入槽下接渣,扒渣机司机应在栏杆旁操作,其余人员必须退至安全地点。六、支护1、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根据围岩稳定情况采取有效支护。②施工期间,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应由专人每班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修整加固。③构件支撑的立柱不得置于虚渣和活动石块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柱底面应加设垫板或垫梁。④暂停施工时,应将支护直抵开挖面。⑤正洞与支洞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2、喷锚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渣堆上作业时,应避免踩踏活动的岩块。②在梯、架上作业时,安置应稳妥,应有专人监护。?、清除开挖面上的松动岩体、开裂的喷射混凝土时,人员不得处于被清除物的正下方。③作业中如发生风、水、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风、水、料的输送。④钢架及钢筋网的安装,作业人员之间应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或本片钢筋网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⑤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当险情危急时,应将人员撤出危险区。⑥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时,应有防护措施。七、衬砌1.衬砌工作台上应搭设不低于1米的栏杆,跳板设防滑条,梯子应安装牢固,不得有钉子露头和突出尖角.2.工作台、跳板、脚手架的承载重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并在现场挂牌表明,脚手架与工作台的底板应铺设严密,木板的端头必须搭设在支点上。3.吊装拱架、模型板时,工作地段应有专人监护。4.在隧道内作业地段倾卸材料时,人员与车辆不得穿行。5.在2米以上高处作业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6.检查、修理压浆机械及管路,应停机切断电源与风源。八、通风与防尘1.施工通风①经常用有害气体检测仪器监测隧道内的空气。②隧道施工时的通风,用设专职人员管理。③不管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2.防尘①隧道施工必须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检查测定粉尘浓度。②凿岩和装渣工作面,做好下列防尘工作:1)放炮前后必须进行喷雾与洒水。2)出渣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喷湿岩壁。3)在压入式的出风口,宜设置喷雾器。3.防尘用水,固体质含量不应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IL,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沉淀或过滤设施。⒋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湿喷,如采用干喷射时,应加强通风和照明,并采取防尘措施以减低粉尘浓度。5.施工供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动机械与软管连接必须牢固;拆卸连接风管应在停机关机后进行;(2)风管网路中应分段设控制闸阀;检修风管时,应先关闭控制该部分管路的闸阀;(3)过风系统在使用期间应有专人检查养护,保护供风管路不得损坏。6.施工供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水水池位置不宜设在隧道的顶部,应根据机械及管路的要求控制过高水压。(2)机械抽水应有专人负责,当抽水机房设在河边时,应有防洪措施。水池与机房之间应有信号联系。(3)供水管路铺设宜避开交通繁忙地区和地质不良地段,管路铺设不宜采用高架的形式。(4)检修供水管路前,应先关闭控制该段管路供水的闸阀口。九、防火或防水⒈各洞口的施工区应设置有效而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放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上,设立明显标志并定期检查。2.库房20米以内严禁烟火。3.洞内及各洞室不应堆放易燃物品,清洗风动工具的洞室应安装外开的防火门。4.洞内严禁明火作业与取暖。5.洞口20米以内的杂草必须铲除干净。6.在雨季前应进行一次防洪及洞顶地表检查。十、供电及电器设备⒈洞口(内)配电变压器按规范标准布置。⒉洞内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3.操作洞内电器设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①非专职电器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②操作高压电器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鞋并站在绝缘板上。③手持式电器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绝缘,使用前应进行绝缘检查。④低压电器设备宜加装触电保安器。⑤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电线上,严禁装设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员联系。⑥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每班均应由当班职能人员进行一次外表检查。⑦洞内照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十一、不良地质隧道1.一般规定(1)施工前应备齐充足的抢险材料。(2)隧道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应首先观察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3)如发现隧道内有坍方的迹象时,应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及派专人监守,并迅速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段。(4)如发生坍方,应积极处置和抢救,首先清点人数,其次清理主要机具设备,并详细记入施工日记,分析坍方的原因,吸取教训;同时拟订切实可行的清方、支护、掘进、安全等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2.不良地质地段的掘进施工时应对洞内拱部和洞顶地表进行定点监测,发现变形量加式变形加快时,应暂停开挖,分析原因并采取稳定围岩的有力措施。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施工前应采用超前钻孔,探明地质情况,采取预防对策。②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③施工中应有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储备。④如发生坍塌,应积极处理和抢救。处理坍塌应在查明坍塌情况、制订出安全措施后进行。(2)软弱破碎富水围岩隧道施工,应采取截、排、堵等综合防水措施,并应制订处理突发性大量涌水的措施。(3)岩溶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施工中应加强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测、预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沙和泥石流。②开挖与支护应根据岩溶的大小、填充情况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③对溶洞填充物的清理及对溶洞围岩处理,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专项安全措施。(4)流沙地质隧道施工时应先护后挖,随挖随封闭,遇缝必堵,防止沙粒漏出,并加强防水措施。(5)膨胀岩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支护与围岩应紧贴,严格控制围岩变形;②采用严防水、少扰动、早封闭的措施;③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测;当围岩变形加速时,应即撤走人员。(6)岩爆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岩爆地段应有专人观测,发觉岩壁面发生响声,立即示警撤离人员;②发生岩爆应先撤人后撤设备;③岩爆地段严禁人员停留;④岩爆后应加强找顶工作,并延长通风时间。(7)挤压型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开挖宜采用全断面法;②衬砌宜优先采用整体式衬砌,或采用仰拱超前,先墙后拱的分部衬砌;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变形速率小于0.5mm/d之后进行;③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变形速率的监测;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