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处理方法

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处理方法

2024-07-12 阅读 3233

1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复杂而繁多。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形成的裂缝是经常出现的。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过快表面产生裂缝;二是因为混凝土在硬化时,由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的温差过多而产生裂缝。

刚浇筑完成的水泥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相对温度过小,表面蒸发过快使表面变干,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过快而使表面产生裂缝。这种原因出现的裂缝不规则细小,不连续,且很少,在边缘产生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通常不超过30cz'no对这种原因产生裂缝的预防7b"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措施遮掩浇筑面,使其避免风吹日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将表面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

对于体积过大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沉降。当混凝土初凝到未终凝前这段时间内,如果遇到钢筋或模板的连接螺栓等物体时,这种沉降现象就会受到阻挠产生裂缝。特别是当模板存在不平整或粉刷的脱膜剂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也会阻止沉降,以至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水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大体积混凝土内,水化热使温度升高的现象更加明显,致使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形成很高的温差,特别是在桥梁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中,现场实测内外温差有时会达到50℃以上。当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的受拉一旦超过混凝土的应变力将产生裂缝。为尽量减少收缩约束以使混凝土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反应,就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温的速率。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粉及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即在混凝土内部采用冷却管道以循环水也能阻止混凝土内部升温的速率。

在拌制水泥混凝土时,同一混凝土使用不同品牌的水泥也会使昆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时,应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高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碱性骨料也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由于硅酸盐水泥中会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因此,混凝土内的孔隙液体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产生碱硅胶,碱硅胶吸收水份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对于混凝土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采用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份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就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修补,修补工作要及时,使混凝土达到内实外光的质量要求。

2混凝土表面产生破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表面破损包括:表面产生蜂窝,麻面、表面产生气孔,表面冲蚀等。对于表面蜂窝,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到位引起,在施工中只要加强责任心,振捣到位就能避免,现针对表面麻面,气孔冲蚀的表面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自己多年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和体会。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产生麻面,主要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缓凝现象所至。这可能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脱模剂或脱模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当脱膜剂用量过大时,既浪费又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缓凝,还会污染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表面的气孔主要是模板表面携带的水、气泡所引起。

如果模板有定的吸附性或透气性,气孔就会减少。(如采用木制模板就会使混凝土气泡减少)若采用抗渗透陛强的钢模板,则气孔一般都是因为振捣不充分所致。即使振捣充分,有时混凝表面也会产生气孔。特别是在混凝土上层表面或模板向内倾斜的情况下,气孔很难避免。

水在模板与混凝土浇筑面之间渗流时,水泥浆随水一同流走,会使混凝土结构的垂直面产生网状图形。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和易性较差,或使用外渗剂不当有泌水现象,大多是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所致,这种现象对混凝土本身强度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极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的表现质量,特别是当冲蚀破损较深或钢筋保护层较簿时,必须进行过细、过好的修补。

混凝土表面产生的鱼鳞斑现象也是由于表面的冲蚀破坏所引起,这往往同模板的刚度有直接关系。对混凝土所产生的这种缺陷修补时,为了获得可以接受混凝表面颜色,可以经过试验,把白水泥与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使用,砂应使用筛除了未见颗粒的细砂,砂浆中要掺用奖合物(以如环氧树脂、白乳胶等),并采用砂浆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使混凝土达到光滑的表面。

3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颜色发生变化。比如材料的种类,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及混凝土的振捣情况,混凝土脱模剂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收附性能等不有折模时人为的造成混凝土颜色变化,都是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产生不一致的原因。

混凝土表面的锈迹也是常见的影响混凝土表面颜色的一个因素。锈迹产生应有四种可能:一是由于含有黄铁矿(硫化铁)的骨料引起的,骨料中的黄铁矿(硫化铁)与空气接触会产生氧化反应产生铁锈。二是可能从混凝土结构中伸长的钢筋(比如模板拉杆钢筋,混凝土表面漏筋)以及绑扎钢筋用的铁丝,暴露在外面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锈迹;三是由于模板表面本身产生了锈迹;四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露出的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铁锈随雨水或养护水顺混凝土表面,流下时污染了混凝土表面而产生锈迹。

在拆模时,由于一些人为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特别是使用氧爆气割用的氧炔焰,其温度很高,施工中往往由于操作不当将氧炔焰对着混凝土而熏烤破坏了混凝土表面原有的颜色。对于颜色不均匀的混凝土表面,首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处理,首先考虑使用稀释的酸性溶液进行情况,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彻底冲洗。当情况确实无法产生显效时,再考虑使用表面涂层处理。

4混凝土表面产生露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表面露筋主要是因为钢筋绑扎不牢,或保护层垫块安置不规范,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有时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发现钢筋位置放得不对,导致混凝土表面至少一个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有时甚至完全没有保护层。

表面露筋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混凝土漏振引起严重蜂窝,钢筋暴露在表面。

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要教育操作工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设计图纸操作,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安置稳固,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操作要细致合理。

如果出现表面露筋现象,首先应客观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采用的措施是否达到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确保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修补范围,使其形成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必须要将钢筋向里移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采用喷身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篇2:某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核芯筒钢筋混凝土有害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控制的方法与我方在基础工程裂缝控制中所采取的控制方法一样,即采用综合控制的方法来处理。主要分为材料控制、施工控制、结构构造控制、外部环境控制四个方面。

1材料控制

1.1原材料选用

为了控制或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应妥善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

使所配制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的含量小于8%。水泥质量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2)骨料:选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骨料质量分别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骨料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查。

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适量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掺合料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7086、《混凝土泵送剂》JC473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做好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6)钢筋:所用钢筋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778、《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冷轧带肋钢筋》GB13778的规定。

1.2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外,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同时要考虑以下参数。

2)干缩率:混凝土90天的干缩率宜小于0.05%。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建筑物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30mm,建筑物上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30mm。

4)扩展度:钢管中的自流平混凝土的扩展度宜控制在550±75mm。

5)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6)水泥用量:根据不同设计强度等级,确定不同的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含替代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7)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砂率: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砂率。

9)泌水量:宜小于0.3ml/m3。

10)宜采用萘系、聚羧酸外加剂。

11)在箱基工程中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控制箱基的开裂。

2施工控制

钢筋混凝土工程有害裂缝的产生,与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相当影响因素。在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配置相应技能的熟练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2.1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注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必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

4)拆除模板前,应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浇水养护,拆除模板后,应马上涂刷养护液。

5)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6)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2.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

1)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2)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家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3)混凝土运输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光滑平整,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4)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5)运至浇注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应符合要求。

6)由搅拌、运输到浇捣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时,持续时间据试验另行确定。

2.3混凝土的浇捣

1)捣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捣。

2)混凝土的一次浇捣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3)对现场浇捣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4)浇捣剪力墙时,一次浇捣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m,捣平后再浇捣上层,浇捣时要注意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填充至每个角落。

5)要注意混凝土浇捣的程序。浇捣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钢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6)混凝土采用快插慢拔,梅花状布点的方法震捣。每点震捣的时间在10~15秒。振捣要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7)分层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捣完成。在浇捣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便

形成整体。

8)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捣混凝土时,如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捣后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9)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浇捣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

10)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捣完毕后,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1)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捣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12)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前,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处结合良好。

2.4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捣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浇捣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4)底板和楼面等水平结构:混凝土浇捣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或蓄水养护。

5)在本核芯筒剪力墙等竖向结构中:混凝土浇捣完毕,达到一定强度(1~2天)后,必要时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模后,在墙两侧涂刷养护液,沿外墙周边包裹聚乙烯彩条布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并连续喷水养护。

3结构构造控制

结构上的构造措施是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产生的最有效措施。

在本工程核芯筒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对有害裂缝进行控制:

3.1在-18.00标高垫层处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

由于箱基底板直接支承于-18.00标高的中风化岩上,岩层对2m厚的箱基底板大体积砼有很强的约束力。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收缩,徐变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摩阻力将导致底板开裂。

为此在垫层和基础底板之间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可以大大减少其约束力。从而减少有害裂缝产生的机率。柔性隔离层可以采用二毡三油或三元一丙,也可以采取沥青砂的方法。

3.2在核芯筒外壁剪力墙中增加抗裂钢筋网片,洞口处增加放射抗裂钢筋

在结构设计时,设计师所关心的是竖向的结构受力钢筋,对于环向钢筋,大都仅作构造配筋处理。根据以往的施工实践中发现环状结构的有害裂缝主要是竖向裂缝。而混凝土的环向收缩是导致竖向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本工程椭圆形结构施工事中在筒体外壁钢筋保护层内,布置Φ6mm的弧状钢筋网片;在洞口处增加抗裂放射细钢筋的方法,来预控制高耸核芯筒结构竖向有害裂缝的产生。

篇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二)

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