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精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精选)

2024-07-30 阅读 5792

第一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难以比拟的。

中国较早进入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成熟和完备。早期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

a、含义: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具体讲,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传说中我国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b、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生活必须用品极度匮乏,任何个人和家族,离开了部落整体,都无法单独生存。人类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c、认识:“禅让制”制下选贤与能“天下为公”,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谋利。

2、王位世袭制:

a、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b、特点: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c、演变: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过程。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

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d、认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替代。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更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该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是为传子不传贤,任人唯亲。二是极端的极权与专制,并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权夺利的斗争。三是人治,且此制度易导致继位者腐化堕落。王位世袭制的这些弊端极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从夏商周看,他们灭亡的原因都在于为王的不贤,而导致这种原因的正是王位世袭制。对此不难看出,王位世袭制是历史的顽症,只有消除它,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清朝以后,王位世袭制的消失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历史的消失并非没有痕迹,近代,王位世袭制的遗毒依然存在,值得注意。同时,王位世袭制与宗法制也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对本科进行简单的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是本课的地位,本课是本书的第一课,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过程与方法,教师因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考古材料以及古籍史料,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最后是本课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这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的知识。难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其需要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之确定我本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新的手段加以补充,即在充分运用情境讲授法、问题设置法、集体讨论法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快乐地探究和学习。

第三部分说学法,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第一步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好的开场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本课的兴趣。第二步新课讲解,本课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夏商政治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属于了解的范围,可以略讲;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应当重点进行讲解。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教师只需指出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这一知识点即可。第二目教师通过影片、歌曲、图片或文字资料再现武王灭商的宏大战争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讲解。教师提问: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分封制的概念,对之拓展延伸,例如分封的对象、主体、主要分国及其方位。教师出示古籍史料,让学生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最后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即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教师首先提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认识其影响,然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和补充。第三目教师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方诸侯,在你百年之后,你的权力、土地和财产究竟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指出西周又实行了与分封制相适应的宗法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学习。教师提问什么是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教师要重点指出宗法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以做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关于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树状示意图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关于宗法制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分析,务必使学生能够理解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最后回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来,教师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让一些同学作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本课一些粗浅认识,盼望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教研组周华锋

第三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练习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2014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内容来源好范文网:)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

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

adcbcbdbcbcaddacaab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

第四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

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14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

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第五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2.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篇2: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精选)

);?>第一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新课:

教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建立的?它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学生:看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这就是说夏朝已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但是,夏朝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真正完备的国家是商朝。

那么,我们来看商朝。首先,同学们知道商是怎么建立的吗?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以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商王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那什么是内服外服制度呢?

学生:回答内服、外服的概念。

教师:(解释商王是如何通过内服、外服进行统治的。这一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也是商王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是商王的统治根本。外服是商部族以外的方国。这些方国或者是依附与商部族的,或者是被商部族征服的。他们的首领即邦伯要听命于商王。由此,商王控制了方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通过内服官员的设置,商王控制了自己的统治区域,通过外服,商王控制了各个方国。形成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除了内服外服制度以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略

教师:有,那就是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但是,商朝的方国联盟形式的内服外服制度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控制有限,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方国周部落所灭。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

学生:略

教师:请大家结合课本和《形势图》,来讲讲为什么西周要实行分封制?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以上问题。

教师: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分封,就是帝王分地以封诸侯。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同时被分封的还有在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功臣以及一些古老的方国和前代的贵族,例如商的贵族等。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王和方国的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分封,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王的最高统治地位。

分封制的局限:诸侯国具有独立性和离心力,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咱们来做包青天--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教师: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这位官员的小儿子有继承权。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教师: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大宗和小宗体系。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念。

教师: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成为宗子。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关于礼乐制度。同学们可以看小字方框里的介绍。教师: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总结: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自夏朝开始,出现了国家。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夏商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制度。夏商两朝建立了方国联盟形式的内外服制度。西周修改了这一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了维护这种制度的礼乐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行,使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广大的劳动人民则成为王的臣民,并且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以后,为了继续统治和压榨劳动人民,统治者们不断的修改着自己的政治制度。

练习:(略)

第二篇: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一历史编写:张楠审定:马启臣、李立2014年8月23日

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_____政权。建立于_____年。禹的儿子启把政治权力由“_____”变成“_____”,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_____所取代。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_____和王位世袭制。

2、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_____年,商族首领_____灭夏,建立商王朝。

(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内服:即王畿,是_____的活动区域。

②外服:是商族以外的_____。

③关系:_____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__________的关系。

(3)政权特点

①商王朝是一个弥漫着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_的。

思考探究

商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封邦建国

1、西周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_____。

(2)含义:是在保证_____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_____和_____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_____。

(3)内容:

①_____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_____是周王直接驻地。

②_____是分封的主体,他们在分封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异姓封国包括:_____、_____;古老附属国;_____、旧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

④对周的_____、_____和_____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⑤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周王确立了_____、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周天子通过分封,编织起来中央控制_____的纽带,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局面,密切了同_____的关系,推动了_____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思考探究

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三:宗法制

1、目的:巩固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____和_____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1)以_____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_____、_____体系。

(2)_____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_____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_____。凡是嫡长子_____的系统都被称为大宗。

(3)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_____。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特点:宗法制是周人把_____和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____关系,也是_____关系。

4、作用

(1)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把“_____”和“_____”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_____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礼乐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_____,成为维护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更多请搜索:)

思考探究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商朝政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①商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③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④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2、下面对周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b、周礼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c、它成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d、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3、据说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是()

a、分封诸侯国的意思b、封建制度的意思

c、一个社会发展阶段d、封界建城的意思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黄四子继位

二、非选择题

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高考真题:1.(2014?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1.a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2.(2014?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c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2014?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3.b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三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

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

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

导入新课:

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从2800多年推到4000多年前。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历史的发展也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例如在民国初年,我国考古学的严重落后,至使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有东来说,西进说等众说纷纭。你想了解夏商周的具体年代吗?你想知道四千多年年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吗?可以说,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那么夏商周的国家运作机制是什么呢?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一谈到封建制度就觉得不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中国的考试选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到后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学习这一制度(西方是政党选举制度);户口调查制度,中国自周代以下,直到清代初期,都有户口调查一项;文武分职,军人不干政的制度,在中国又是古已有之,亦属中国旧制中一项优良的传统;宗教信仰,政教分离,又是自古已然,并亦极少有因民间信仰冲突而酿成宗教战争的。

导入2:同学们,你们的回老家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祠堂,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如果有同学参加过请你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同学介绍)那么皇帝祭祖则是在课本上见到的插图太庙。那从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夏商周)那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有关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原始社会末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2014――1600年,那时已经出现管理部落族人和其他部落的臣民的公共权力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一政治

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商: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小方国,这样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前1600――1046年。

请考虑几个问题:

1、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小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2、商与其他方国是什么关系?(从殷卜辞反映的情况看,殷王国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方国之上“令”,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其他方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方国。控制力是有限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

3、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4、现在让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回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假如当时河水泛滥,良田被毁,饥民如潮,商王心急如焚,而你又是当时的一名官员,请你设计一句在早朝时的对白或一个动作。由学生各抒已见

5、

二、封邦建国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殷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殷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可初建的周朝出现了动荡,周公平定了三监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才得以稳定局面。那么首先采取什么制度以克服商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呢?即分封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周王一个目的是巩固王权和本族势力。

大家首先清楚西周的基本情况,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分封制)把什么进行分封?(土地和人民)

提问讨论: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受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

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内容: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要继续分封。)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开疆拓土,开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4、(选择)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新的生命诞生,自然就和他们的父母、长辈、兄姝、晚辈之间建立了同宗关系。“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族戚党亦即由此而生。??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79~80页,学林出版社,1987。)

人类最初的权力是用强力取得的,是原始人群中的强者取得管理权,宗法制是人类告别动物时代的文明产物,是老幼有别、尊长有别、父子兄弟有别的产物。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黄帝时代是华夏族人口大爆炸时代,也是政治制度--宗法制社会管理方式的延伸爆炸时代,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扩张,完全自然的大宗管理小宗的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华夏族,因为大宗不一定发展得最好,不一定最有管理能力,血缘关系的自然权力取得形式发生了变化,禅让制产生了,这就是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是承认华夏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内成员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的产物,或者说,华夏族成员品德既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都可以当领导。禅让制是领导提名的代议制公推公选制度,由于推选范围的局限性,领导提名的局限性,随着华夏族人口群的进一步扩大,用禅让制取得领导权的方式,已不能使许多枝族信服,由于通讯和交通的限制,又不能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同为华夏族的各枝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了,夏启第一个夺得最高领导权,宗法制政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代,政治制度的宗法制主要是确定继承权力的一种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度等。这种继承制度由于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确定,划定等级地位,防止了同族对于权力、地位、财产的争夺。

正是因为有了分封制,才会有宗法制,在讲述宗法制之前,先请同学们当一回青天大人,判决一件遗产案件。此案是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学生阅读后进行分析,爵位应该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主要也留给妻子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从而让学生理解嫡长子孙继承法则,并理解这是因为分封之下的产物。因最上层向下分封,下层为上层进行保障。你认为这种做法合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遗产案又怎样判?(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义务)。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是出生的不同决定你不同的命运,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例子吗?(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抢到皇位)虽然宗法制有不足之处,但他还是有很大作用,请你分析一下其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所以宗法制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提问: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

3、结合课本11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5、纳说明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6、宗法制怎样来维护?(贡赋与礼乐制度。)

7、讨论:西周的封国和商代的方国有何不同?

最后通过学习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早期的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第四篇: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kaiser

篇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精选)

第一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难以比拟的。

中国较早进入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成熟和完备。早期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

a、含义: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具体讲,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传说中我国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b、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生活必须用品极度匮乏,任何个人和家族,离开了部落整体,都无法单独生存。人类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c、认识:“禅让制”制下选贤与能“天下为公”,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谋利。

2、王位世袭制:

a、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b、特点: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c、演变: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过程。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

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d、认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替代。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更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该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是为传子不传贤,任人唯亲。二是极端的极权与专制,并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权夺利的斗争。三是人治,且此制度易导致继位者腐化堕落。王位世袭制的这些弊端极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从夏商周看,他们灭亡的原因都在于为王的不贤,而导致这种原因的正是王位世袭制。对此不难看出,王位世袭制是历史的顽症,只有消除它,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清朝以后,王位世袭制的消失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历史的消失并非没有痕迹,近代,王位世袭制的遗毒依然存在,值得注意。同时,王位世袭制与宗法制也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对本科进行简单的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是本课的地位,本课是本书的第一课,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过程与方法,教师因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考古材料以及古籍史料,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最后是本课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这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的知识。难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其需要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之确定我本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新的手段加以补充,即在充分运用情境讲授法、问题设置法、集体讨论法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快乐地探究和学习。

第三部分说学法,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第一步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好的开场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本课的兴趣。第二步新课讲解,本课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夏商政治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属于了解的范围,可以略讲;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应当重点进行讲解。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教师只需指出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这一知识点即可。第二目教师通过影片、歌曲、图片或文字资料再现武王灭商的宏大战争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讲解。教师提问: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分封制的概念,对之拓展延伸,例如分封的对象、主体、主要分国及其方位。教师出示古籍史料,让学生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最后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即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教师首先提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认识其影响,然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和补充。第三目教师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方诸侯,在你百年之后,你的权力、土地和财产究竟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指出西周又实行了与分封制相适应的宗法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学习。教师提问什么是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教师要重点指出宗法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以做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关于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树状示意图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关于宗法制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分析,务必使学生能够理解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最后回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来,教师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让一些同学作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本课一些粗浅认识,盼望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教研组周华锋

第三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练习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2014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内容来源好范文网:)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

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

adcbcbdbcbcaddacaab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

第四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

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14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

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第五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2.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