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问题式教学与历史课课堂整体优化

问题式教学与历史课课堂整体优化

2024-07-31 阅读 6791

“问题式教学”与历史课的课堂整体优化

内容提要: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以接受性与继承性为主要特征。随着教改和新课标理念的深入,“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通过对顺德一中历史教师全仁经老师的“问题式”教学经验的学习,阐述了对“问题式教学”的总体认识和初步实践,并对实践后反思作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字:问题式教学课程标准课堂优化

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化,新课程的理念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头脑中扎根。解读一:《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要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主要的亮点是在功能上第一次提出要关注对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这体现在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层面,即: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二:《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解读三:《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消除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各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上有益尝试而探索出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教育家叶圣陶所)。

对“问题式教学”的认识

全老师以明代大学者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为引言,对其“问题式教学”做了深刻剖析,也让我们初步形成了有关“问题式教学”的基本认识:

内涵是以质疑教材,形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历史教学。

形式是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一般是由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分组相互设问、相互回答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特点是用“问题链”的形式串联知识结构,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或由此及彼进行层次性解决。这种模式也被人们形象地俗称“剥玉米”。

优点是1、巧妙的提问能集中学生注意,使其在听课过程中表现出某种认真、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2、层层推进,由表及里,使教学环节自然过渡,环环相扣,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3、有意于帮助学生树立历史科的正确地位,从而对学习好历史科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认识。4、从“问题”出发,引向进一步的探究、讨论问题,可以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民主化的课堂,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善教者,必善问。在利用“问题”施教的过程中,全老师长期坚持探索“问题”立意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将具体做法和经验作了如下概括:

第一,让问题教学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整堂课充盈着激疑置问的气氛,竭力营造一种寻章摘句、释疑解惑的情境。

第二,设问应注意历史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一问题都是源于历史教材的历史问

题教学链条中的一环,形成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

第三,注重历史问题的实用价值。一是真正利用了教材的显性材料,挖掘出教材内容的隐性联系,融复习、新授、巩固功能为一体,集阅读、思辨、运用能力训练于一役,寓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于不断的激疑置问之中,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综合功能;二是简便易行,并不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也毋须很多的教学器材设备,各种类型的历史课、各个年级的历史课,都可经常进行。

综其全部,全老师在关注朱熹所揭示的“疑”与“长”的辩证关系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也曾精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不时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就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对高中历史课“问题式教学”的尝试

受全老师教学理论的启发,在我校的“历史问题教学”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较成功的范例有:

第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从“文明史观”一词着手,先设计这样的提问:“什么是文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注意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总结并给以准确的定义。进而提问“政治文明表现有哪些?”“古代、近代、现代政治文明各有何表现?”这样的提问,对单元整体知识体系起到很大的牵引、铺垫作用。

第2,从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角度出发,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案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学案导学法。学案当中应该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在平时教学中已经形成一种学案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学案要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自查反馈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问题引领”、“知识纲要”、“情境设置”等都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学反馈并及时调控的手段。这些问题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开阔了学生视野,迁移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理解,又帮助教师成功地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的传播之中。

例3,适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书中的第二、第三目整合为一个大知识点: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在总结*x经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从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体有哪些表现?让学生归纳(通过导学案),教师最后以填空的形式总结,强调指出其间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2.重点讨论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身边的民主

篇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基本应用程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1、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目的】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2)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步骤】

(1)布置自学任务;

(2)指导自学的方法;

(3)明确自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

(3)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道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步骤】

(1)学生自学

(2)完成检测性练习

【注意事项】

(1)学生自学时,教师督察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自学习惯,或不善于自学,或自觉性不高,但教师不能放任。对自学认真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被表扬的会更认真,其他同学也会变的认真起来,自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能不断提高。

(2)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做过细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中差生,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个别解决,典型问题在后教中再重点讲评。

4、后教。(10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难、补充、更正,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为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步骤】

(1)交流,中上生评判、更正。

(2)教师点拨、补充、更正、归纳。

【注意事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组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适当的渗透思想教育。

5、堂完成课堂作业。(6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