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前导入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前导入

2024-07-31 阅读 3367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海南省东方中学柳其英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生活事实是它的基础,逻辑关系构成了它的理论结构。物理教学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高中阶段学生怕学物理的状况,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惧怕心理让物理一直徘徊在他们大脑之外。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入尤为重要。下面就课前导入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物理的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现状

力学在整个物理学当中既是基础、又是难点,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如何减缓这个矛盾,合适的课堂导入会让老师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降低走进物理课堂的门槛。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接触物理已有两年的时间,在初中阶段,物理着重于从现象和结果上学习、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过程与结果,他们在对物理的学习中缺乏目的性、导向性、趣味性。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他从上课一开始的不明确性让他将自己的头脑都封闭了起来,不管你老师讲的再抑扬顿挫,对他来说都只是干巴巴的一个音,在耳边轰鸣却进不到他的脑子当中一个字。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从而引入新课,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顺利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原旧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过渡到新的知识;二是给学生经感性认识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然后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下面简述我常用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的引入

教学一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多设计一些把学科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有所用。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会感觉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主动学习。

例如,讲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金色的阳光洒满校园,操场上人声鼎沸,高一年级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一场比赛下来,胜者不免得意洋洋,负者倒也不很气馁,因为他们发现拔河中有许多力学问题值得探讨: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一下双方拉力的大小?

有人说,运动员的体重越重,拔河时越有利,为什么?

拔河时,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上面的很多问题都与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系,我们可以在学习本课后再来探讨这些问题,还有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呢。

2、创设实验情境的引入

创设实验情境,提供很容易观察的现象,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例如,讲到力的合成时创设如下实验情境:

①请一位同学提起一桶水。

请大家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

②请两位同学一起提起水桶。

请大家分析提水桶的力有几个?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3、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质量有多大?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解决方案: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

4、随机应变法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而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风刮着使小雨成一条斜线,很多同学不时的向外看,我就适时的抓住这个机会,问如果没有风,雨滴讲沿什么方向运动,同学很自然的说沿竖直方向,由此从有效的将他们的注意里拉回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5、视频情境引入

“视频”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使对一件事物的描述变为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不但可描述事物的瞬间状态,还能描述其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认识的直观性,使问题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例如,运动快慢的描述

篇2: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前导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海南省东方中学柳其英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生活事实是它的基础,逻辑关系构成了它的理论结构。物理教学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高中阶段学生怕学物理的状况,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惧怕心理让物理一直徘徊在他们大脑之外。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入尤为重要。下面就课前导入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物理的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现状

力学在整个物理学当中既是基础、又是难点,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如何减缓这个矛盾,合适的课堂导入会让老师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降低走进物理课堂的门槛。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接触物理已有两年的时间,在初中阶段,物理着重于从现象和结果上学习、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过程与结果,他们在对物理的学习中缺乏目的性、导向性、趣味性。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他从上课一开始的不明确性让他将自己的头脑都封闭了起来,不管你老师讲的再抑扬顿挫,对他来说都只是干巴巴的一个音,在耳边轰鸣却进不到他的脑子当中一个字。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从而引入新课,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顺利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原旧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过渡到新的知识;二是给学生经感性认识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然后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下面简述我常用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的引入

教学一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多设计一些把学科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有所用。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会感觉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主动学习。

例如,讲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金色的阳光洒满校园,操场上人声鼎沸,高一年级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一场比赛下来,胜者不免得意洋洋,负者倒也不很气馁,因为他们发现拔河中有许多力学问题值得探讨: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一下双方拉力的大小?

有人说,运动员的体重越重,拔河时越有利,为什么?

拔河时,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上面的很多问题都与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系,我们可以在学习本课后再来探讨这些问题,还有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呢。

2、创设实验情境的引入

创设实验情境,提供很容易观察的现象,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例如,讲到力的合成时创设如下实验情境:

①请一位同学提起一桶水。

请大家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

②请两位同学一起提起水桶。

请大家分析提水桶的力有几个?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3、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质量有多大?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解决方案: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

4、随机应变法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而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风刮着使小雨成一条斜线,很多同学不时的向外看,我就适时的抓住这个机会,问如果没有风,雨滴讲沿什么方向运动,同学很自然的说沿竖直方向,由此从有效的将他们的注意里拉回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5、视频情境引入

“视频”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使对一件事物的描述变为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不但可描述事物的瞬间状态,还能描述其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认识的直观性,使问题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例如,运动快慢的描述

篇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模拟场景,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物理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老师可以模拟一个学生们常见的生活情境,以自己言行去引导学生,叫学生可以发现其中被隐藏起来的物理现象,从而发现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会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彩虹,对于它的颜色的组成,它出现的条件等等一系列问题。真正的把物理将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合作探讨,解决难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后,同学们以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在老师的帮助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去搜集资料,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告诉同学留意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物理现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由从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团队精神,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3.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

问题学习是学生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会让同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一种状态,激发内心的求知欲望,拥有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目前学生问老师的问题都是老师加给他们的,一般不是自己提出来带有自己的想法那类,不利于培养他们使其自主学习。老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单单只是课本中的,还有在学习过程中的。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以前认为答案就只有一个就是标准答案,老师要培养有自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的价值远远高于你得出一个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参与到问题当中去。

二、“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的实际应用效果

“问题教育”法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小问题,但是在大体上也丝毫不能影响它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和完善,在一些课堂已经呈现出高效学习,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现象,并且大多数的学校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日将实现。那么来了解一下“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提高了师生感情

在以前的课堂就是单纯的说教式、灌输式。老师在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记。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一点互动和交流,这无形之间就拉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问题教学”法在新的课堂上的应用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和同学有交流有互动,相互探讨问题。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抒发自己的看法,如果对老师的答案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提出来说给老师听,老师在对其不解或者困惑的地方进行解答与指导,这样一次次的交流与沟通,一次次思想的碰撞,逐渐将师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的交流也不会仅限于他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彼此之间的感情会更进一步。(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2.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自然就带着兴趣上课,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起来,直接减少了学生走神,老师讲课跑题的现象。避免了一个问题老师重复强调,同学记忆时间短的情况。真正的了解物理中的意义,不再只因为考试而寻找答案。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应试教育。因为有兴趣,所以不用死记硬背也可以记住所学的知识。保证了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们在问题中学习,虽然在应用中还可能存在着小问题,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它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可以从此方法找到更多好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

物理教学,彩虹,教学法,好奇心,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