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师教研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研究

教师教研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研究

2024-07-31 阅读 40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策略研究

在新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形式多样,动手操作多了,发挥交流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时常是一幅忙碌的景象。这样的课堂时效性如何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谈一谈有关于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个人素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它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反之,就会很大程度上失去工作的动力,失去起码的责任心,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也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的劳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广博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用自己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来迎接新的教育挑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多阅读一些关于教学专著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基础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其次,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问艺术,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这就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从兴趣出发,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的设计一般靠教师的语言魅力,这种做法并不是总见成效,尤其是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使用直观、生动的图片、录像,配以渲染气氛的音乐,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位失去了父亲的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孩子对和平的呼唤。而战争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很陌生,教师在设计导入时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并配以枪炮的轰鸣声,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在后面的学习中始终沉浸在其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多媒体课件因其灵活性、多样化,能大大的缩短时间、空间的距离,因此不仅仅局限在导入环节。只要使用合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法学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保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同时也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构,就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篇2:合作学习教研论文加强小组建设全面提升质量

在教学中如何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就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时时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适当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展现学习个性、畅所欲言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过于肤浅直观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也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于深奥生僻的问题,超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这些都会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合于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力争人人参与讨论,个个加入交流,尤其是那些胆子较小,基础较差,平时不敢在全班面前发言的学生,此时也能放松心情,大胆地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代表小组在全班面前交流,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扭转以往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局面,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合作学习形式

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同组异质小组,每组组员各有分工。一个同学负责每次学习的组织,也就是组长,他来组织组员学习,一个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负责整理,其他同学提出意见,两个成员要负责综合组内意见在班级中交流。这样组内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协作的意识。每个学生担任的工作可定期轮换,让每个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能使优、中、差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四、优化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安排的应该是经过小组合作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开阔的问题。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杜绝教师一言堂,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教师尽量不重复,课堂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应该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也许这条道路走得越远,发现的问题就会越多,但我想这也是正常的,搞研究就是这样的,问题出来了就得想办法解决,始终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也许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理想中的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获得教育的新灵感,必定会积累到更过的经验或教训,这就是我们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篇3:小学教研论文培养学生自学几件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当代社会,自学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即便脱离了学校和老师,也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甚至有可能取得有老师的引导更大的成就。

华罗庚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例子。在他的小时候他非常喜欢数学,他初中的数学老师也单独给他开小灶,但是家境贫寒的他由于家里无力供养他,只能上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但是喜欢数学的他并没有放弃数学,他边打工边研究数学问题,终于在28岁当上了西南联大的教授。并在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

英国的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也是这样的人。他也是因为家境贫寒就早早的辍学了。但是他天生喜欢学习,他常常是天还没亮就点起蜡烛开始读书。他没有钱买书桌就坐在床上披着毛毯坐在床上读书。他的兴趣广泛,求知欲特别强,不但学习医学、法律、建筑,还学习了法、德、意等国的语言。成为了伟大的自学成才的佼佼者。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自学的道路完全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自学的能力还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自学的能力是可以靠我们的引导和培养的。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和那些名人的事迹。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

兴趣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兴趣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当一个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脑子中总会有那些各种离奇的问题和想象,他们的眼神里总会闪现出异样的光芒,他们总会围着老师问为什么。这时候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一颗耐心去帮助孩子解答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适当的夸他、鼓励他进行自我的探索。

二、引导孩子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各个科目的学习当中,要从开始时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引导孩子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寻找一些问题的学习。告诉他们自学是学习的基础,要想把学习搞好,自学是一件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任务。并在教学当中要适时的检验自学的效果,对一些自学良好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教给孩子一些自学的方法。

比如在语文的学习,可以告诉孩子首先应该做好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抓好几个环节。首先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把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和词语划出来;把文中一些不理解的词、句找出来并通过查阅字典和资料的办法解决;还可以跟同学们交流自己对一些重点词句的阅读感受。有了好的方法做指引,孩子自学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有时候还要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时候要自己先解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不了的事情再问爸妈和老师。

五、鼓励孩子自学自悟,分享自学成果。

自学能力强的孩子常常在自学后就会有自己的自学体会和感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这些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自学感悟,同时把自身的好方法推荐给班里其他的学生。学生是一个模仿能力特别强的群体。这时候的分享在班里会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影响。慢慢地,孩子们一个个都愿意无拘无束的分享自身的自学成果,都愿意主动的表现自己了。这时候自学的氛围就构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