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案例小组合作为孩子们带来真正成长

优秀案例小组合作为孩子们带来真正成长

2024-07-31 阅读 3189

在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班里的孩子也是分小组坐的。只是那时候的小组是象征性的,仅起到值日作用,而且从讲台前到后墙一排排的坐着。偶有调整也是排与排之间依次交替轮换,别的就不记得了。老师关注的经常都是前排学习好的学生,后面的孩子几乎不在老师的视线中。像我这样又不活泼又不爱发言的人更是被遗忘在角落里。印象深刻的是,我上二年级的一天,和我一排值日的学生放学都逃走了,所谓的组长也不例外,只剩下我一个,我是没有胆量逃走的,就自己一个人扫完了整个教室的地。第二天将此事报告给老师,却没有得到任何方式的肯定,那些逃跑的学生依然洋洋自得。至今想起来,心里依然不是滋味。

现在,我也是一名老师了,我的学生坐的也是小组。不管是课堂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我的学生基本都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我觉得每个人都须在各方面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要求,否则就太对不起自己和家人了。我们现在的小组,称之为真正的小组,因为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学习、纪律、还是各项活动等等,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组的力量不可低估。

比如: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数学无师课,是关于期中考试试卷评价。我把卷子发下来后,给学生提供了全班试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让小组代表领任务,然后给出一天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给本小组同学讲题,如果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就在本小组内克服解决。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向别人请教,忙得不亦乐乎。能给小组同学讲明白了,还担心给全班讲解吗?领到任务的孩子把这当成了一件大事,非常重视,立刻行动起来。我发现孩子们在自己的卷子上写啊写的,写的是自己怎么展示、如何表达才能使语言更清楚易懂,我不但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更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自信!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在无师课那天,我自己坐在教室的后面,我的任务就是倾听和拍照。主持人像模像样的开始了,我之前是没有给出任何指导的,因为她是我们的班长梁耀丹同学。平时就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我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放心去做。课件是我提前做好的,给她看了便于熟悉。课堂按照预设顺序进行着,小老师们既有自己的讲解,又有提问环节,还有板书。没有耽误一点时间,这个讲完了,那个就接着上了,主持人点拨的也很及时到位。我观察到的最大的亮点就是有的小老师竟能结合我平时引导大家总结的结论引以致用,我在教室后面坐着,没有任何插话,但心里是快乐的、知足的。我为孩子们点赞,并把当时拍的照片和录制的小视频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不用猜触动一定是很深刻的。孩子的成长在于大人们是否给他们提供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一节课悄无声息的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兴致远远没有结束。剩下还有几个题目没有讲完,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节课时间。有的小老师为了展示自己更加精彩的一面,在对子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练了又练,试了又试。终于,两节无师课圆满的画上了句号。不管是展示的学生,还是听讲的学生,让我看到了合作、努力、勇敢、自信、倾听、进步等等。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一些表达有困难的学生,不敢在全班发言,至少在小组内不再沉默。这就是希望!

篇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每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每周班会内容必须有关于合作小组情况的总结,坚持“表扬到人,批评到组”的原则。

篇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城乡差别等原因,使得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都是从零开始,也就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教起,这就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很被动,很难掌握教学内容,教的深了、浅了都达不到教学效果,很难两者兼顾。然而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最佳教学形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团队意识评价机制

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城市中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早已掌握了课本上的操作内容,实际操作也很熟练,因此上课时根本不爱听,不是上网,就是玩游戏;而有一部分农村来的学生,由于从来都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甚至连鼠标都不敢动,生怕把计算机弄坏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学生接受不了,教得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又坐不住了。讲操作技巧时,我边讲边在主机上演示,自认为做的尽心尽力,可是到下面一看,会的学生在干其他的事,问他们为什么不听讲,说是会,让他们操作,有时他们比我操作的还熟练;另一部分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是一问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连个合格的观众都没有。因此刚上班那阵子特苦闷,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摸索,我觉得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我个人认为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