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斜抛运动课例看学生探究

斜抛运动课例看学生探究

2024-07-31 阅读 1269

斜抛运动课例看学生探究

发布者:林瑞河

《斜抛运动》

物理2司南版第3章第4节

泉州七中林瑞河

[教学课题]斜抛运动

[课标要求](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抛运动,知道斜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能列举抛体运动的实例。

(2)通过实验探究斜抛运动的射高和射程跟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3)了解弹道曲线。

过程与方法(1)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抛体运动,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抛体运动的特征以及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比较、理论分析与论证,得到并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3)通过交流与讨论,展现学生思维过程,认识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探究习惯。

(2)通过对斜抛运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3)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斜抛运动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1)斜抛运动的规律的推导。

(2)用运动的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处理斜抛运动。

(3)怎样引导学生去探究。

难点:(1)学生的探究过程的控制及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斜抛物体运动规律是以往旧教材所没有的内容,比较新,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而有些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的极值问题学生还没有学到,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妥,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甚至会产生物理难学的思想,故整个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能激发学生自动学习的兴趣;尽量从生活实例出发,定性地分析问题。

2、斜抛运动的研究是对解决抛体运动的补充和丰富,在前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平抛问题的方法,因而在本节可以在复习平抛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借鉴前面的方法来处理斜抛运动,通过对斜抛运动的研究找到解决抛体运动问题的共同之处。

3、教学设计的特点: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例子出发,如夜空中的烟花爆炸图片、世界十佳足球任意球集锦、任意球动画图解、NBA蓝球赛,将剪辑录象作为新课引入,并设计多处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如定点投篮,自制飞镖,水枪射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要学习新课引进来,这样结合实际来将新知识,使学生明白学多点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用模拟课件做成的抛物线动画更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针对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们自制实验仪器进行斜抛水柱探究活动,在课上定性地探究斜抛物体运动的抛射距离与抛射角、抛射速度的关系;可视学生接受程度进一步推导出射程和射高公式;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并掌握斜抛的相关知识,达到预期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1.教具:玩具篮球及蓝框、玩具水枪、自制抛射仪(飞镖)、乒乓球、铁架台、细线、细玻璃容器、红墨水、一端带有软木塞的软管(长约1米)、演示用量角器、刻度尺(木米尺)、铁架台、水槽、1.25升的矿泉水瓶若干个、小口径管口滴管、铁夹子、水。

2.硬件支持:计算机、投影仪。

3.视频录像、教学演示课件。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学生探究活动(本节课重点。注意引导和控制探究过程的发散性设计方案)

为了进一步定性分析斜抛运动中的射高和射程的大小与初速度v0、抛射角θ的关系,请同学们用实验进行探究。(介绍提供的仪器并提问设计思路):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抛射角θ不变,探究射高、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再保持初速度v0不变,探究射高、射程与抛射角的关系。(引导提问:如何保证探究过程中相应的量不变?)

探究实验一:探究射高、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

学生三人为一组探究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

探究过程

1.探究射高h和射程s与初速度v0的关系:对照课本方案可改进

(1)细玻璃容器内装有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用橡皮塞塞紧容器口,倒置于铁架台上;用注射针头连接软管组成喷水嘴,再与细玻璃容器相接。

(2)将木尺、量角器及喷水嘴固定在铁架台上,(喷水口与水平木尺等高,且尽量让容器口离固定点远点)在木尺末端的地面上放一水槽,如图所示。

(3)保持喷水嘴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观察随着容器中水位的降低,喷出水流的初速度减小,水流的射程、射高的变化。

s

h

θ

实验现象:水流的射程和射高都变小。

试验结论:(学生:)

2.探究射高h和射程s与抛射角θ的关系。

(1)将实验一的细玻璃容器、软管、注射针头取下,换成:事先已在底部开几个小孔的容积为1.25升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连接有软管的软木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着滴管作为喷水嘴,用一铁夹子夹住软管作为开关。(如图所示)

(2)放开铁夹子,从小到大逐渐改变喷水嘴的与方向,观察水流的射程和射高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抛射角小于450范围内,随着抛射角的增大,水流的射程增大,射高也增大;当抛射角等于450时,射程达到最大;当抛射角超过450,随着抛射角的增大,射程反而减小,射高仍增大;当抛射角等于900时,射程为0,而射高达到最大;抛射角等于300和等于600时,射程一样。本次实验考虑到其准确度,可点明要求:得到定性表述即可,不强调450的临界值问题

归纳实验结论:斜抛运动中的射高和射程的大小与初速度和抛射角都有关,且当初速度不变时,抛射角逐渐增大,射程逐渐变大到某一最大值后又会逐渐减小。

运动

篇2:使用游戏促进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用游戏,促进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毫无疑问地,兴趣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巧妙的游戏化教学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因它能将枯燥的探究活动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从而促进探究活动的成功。《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即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表达、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游戏化的探究情境,实现发现式探究

儿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是科学探究的问题“药引”,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面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学生总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如果教师在科学教学的开始就让学生去观察的话,学生会由于缺乏对认知对象的充分感知和细致观察,他们所能得出的结论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并且渴望得到终极的直接答案。这种做法将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相违背。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自己桌面上的电器元件:一节电池、二段导线、一个小灯泡、灯座等,再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比赛哪一组先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当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成功,都为自己成功鼓掌时,我趁机去个别组对他们组成的电路动了一个小动作,等他们回过神来,一看自己的小灯泡怎么不亮呢?满脸委曲地看着其他同学们,可那些同学们却出现嘲笑表情,这样就急坏了小灯泡不亮的组员们,他们仔细观察自己刚刚连接的电路,观察后提出的问题有:灯泡坏了?电线断了?电池没电了?哪儿没连接好……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还争先恐后地去拨弄着,有的组很容易就弄好了,有的组很难让自己的小灯泡再发光。对于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思考了如下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在他们讨论后,我抽生回答,让他们说出自己连接的电路出问题的原因。我根据他们说出电路出问题的原因,从而引申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探究电路故障。有了刚才的经验,同学生对自己组成的电路进行了严格的保护。我看着他们的举动,笑眯眯的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竞赛游戏规则:1、我们交换组,给对方电路设故障;2、设电路故障前小组内讨论一个设故障的方案,并做好记录;3、在解决自己组电路的故障时,同样也要整理好造成自己组小灯泡不亮的原因;4、谁能让对方的电路出故障越多的组就算赢。

同学们热情高涨,绞尽脑汁地想法设法难住同学,其实在给同学的电路设故障的同时,也为自己解决问题作好铺垫,进行一设一破的游戏活动,他们就很容易理解电路出故障有哪些原因会造成,也就顺利的填写好四年级下册书中第9页的内容。

二、开展游戏化的探究过程,实现接受式探究

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较差,教师开展游戏化的科学探究过程,能确保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保有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我们从所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条件出发,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篇3: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水平

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推广,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以新颖性、艺术性和直观性刺激学生的感官,它比起传统教学中教师“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而言,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探究;整合优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等各种情境,还可以使得许多传统的数学教学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变的容易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启示,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粉笔加黑板”,大多是呆板的、单调的、枯燥的,教师虽力量耗尽,也未必能充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以新颖性、艺术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以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音乐,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多媒体画面上依次出现色彩鲜艳的*、飞机、蜻蜓、蝴蝶、孔雀、窗花等图形,由于多媒体影像具有生动形象、画面活泼、刺激感官等作用,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是我指出在图形王国里其实它们都是一家子,然后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使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时,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很自然、很直观的导入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真正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利用这个功能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索轴对称图形中点的坐标的特点,并进行图案设计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缺乏生机,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用直观的表现形式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之美同时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强烈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突出重点的目的。如在学习《射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射线的特征,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这样一幅画面:在浩瀚的夜空里,从一点将几束光线朝不同的方向分别射向遥远的一方,教师通过这样的演示使学生明白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有时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往往难以想象、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伴随着图形的闪动、变化,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如让学生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屏幕上分别出现一个立体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依次将相应的每两个面用相同的颜色与其他两组对应的面分别区分开来,通过“闪动”各个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直观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