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01 阅读 3913

20**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20**学年与20**学年都带高三,也正好是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转变,发现高考向着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方向在变化。比如:做再多的试题,在高考中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试题总是出人意料;再比如:即使是把教材带进考场,开卷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发现大多问题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怎么办呢?下面结合高三教学,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重基础

虽然高考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不断地渗透新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其核心内容不变,如准确而全面得把握地理主干知识。首先要明确主干知识的内容;再者要透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理解,要会区别概念,要会用地理原理去分析新的地理问题,如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一类知识,它是地理试题的命题焦点。)

二、重视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很重要(高考试题中,把位置的判断作为一种基本地理知识来看待的,所以区域图常作为地理考题的背景。简单来说几乎每道地理高考题都有一幅相应的地图,如果学生辨别不出图中是什么地方那么下面围绕该地方设计的题目就没法做。)但是高中地理没有区域地理的知识(是初中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再者也不清楚到底要复习到什么程度。2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能够了解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总结几点复习的方法:

1、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典型区域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若遇到具体区域时[制度大全为您编辑]一定要结合区域具体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区域也胸有成竹。)

2、把握小区域时应把它放在其所属的大地理区域背景下去考查,对区域要素的定位也应如此。(如世界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全球气候分布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中国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背景下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应放在全球地形分布的背景下分析。所以对区域地理各要素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和全中国的知识背景。)

如20**年的四川卷,考到了很小的地区尼泊尔。很多学生埋怨不认识这个国家,实际上这并不影响解题,只要将它放到南亚的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大地理背景下去分析,那么有关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河流水文等问题就可以用该大背景的特点去解决。

篇2: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建议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建议

发布者:王玲梅

鼓励通过探究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有哪些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都属于人文地理概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因为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认识的要求不是很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成因的认识,则渗透到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是在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因为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两个区域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别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按要素比较。

(2)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

探究学习源于理科教学,因为理科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部分比较适合采用类似科学家研究工作的步骤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形成科学的概念或掌握科学原理,在形成科学概念、发现科学原理等规则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探究学习后来被扩展到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不一定强调实验,但实质是一样,即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

探究学习与地理教师比较熟悉的“发现法”或“启发式”有同工异曲之处,特别是与“发现法”类似,都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带有比较明显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用在系统地理或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上比较多,用在区域地理学习上似乎不容易体现。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怎样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应用探究学习?还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既把对区域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理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理教学模式

摘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中学地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中学地理教师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地理学科实施创新教学创设信息化的环境,推动地理教学信息化,建构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教学模式。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中学地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中学地理教师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地理学科实施创新教学创设信息化的环境,推动地理教学信息化,建构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的议事日程,从当今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