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工作体会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工作体会

2024-08-01 阅读 9629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工作体会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习课结构。

一、出示复习目标(以下简称亮标)(2分左右)

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复习目标挂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学生易混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共性)为什么折线统计图中横标目的间隔要按实际年份留空?(个性)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是:制图后忘掉写数据,或把标题与图表分开等等。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回忆(8分左右)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级,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中高年级也可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这样课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助。我们常采用如下策略:

1.独立地默写。

2.同桌相互说。

3.启发得结果。

如要求学生用“组词”或“造句”等方式回忆出学过哪些“数”?哪些“形”?哪些“式”?哪些“量”?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联想”式回忆的办法。

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提高回忆的效率。因此,学生回忆时,教师不要过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龙飞凤舞地写,这时只有一个目的:把有关旧知回忆出来。例如,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只要学生讲出锐角、直角、平角......所有的角的名称,不必追问其意义和区别,也不用管这些角的序列。

回忆既是提取旧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这时可让其他学生或由教师补充,也可暂时放一放,之后在“梳理”中完善。

三、梳理(10分左右)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通常采用:

1.边梳理边板书。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

2.先梳理再板书。即师生先一起将旧知的异同点输出,然后出示板书。

3.先板书后梳理。这在低年级比较适用。运用时也可在挂出板书的同时,边看板书边梳理。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如四边形,根据对边关系可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在小学里,一般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思维程度来教学,不必拘泥于完全科学性原则而把小学数学知识太宏观化,这就是作为“学科数学”与作为“科学数学”的区别之一。像四边形,严格地讲,应把两组对边都不平行(不规则四边形)作为一类,小学数学不研究它,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多此一举”。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分类,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分类,而不是将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分类。其实,分类标准本来就是人为的,更何况对有些分类目前专家们也争论不休,如三角形按边分类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大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把等边三角形作为等腰三角形的特例;二是分成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就要看给“等腰三角形”怎么下定义了。到底是分得细一些好,还是粗一些好,可看复习内容的多少来定,复习的内容多要粗分,反之则细分为宜。

四、沟通(10分左右)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个知识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中,正好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

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这就是前面谈到的,回忆阶段只求“是什么”,而这里“沟通”时还要追求“为什么”问题。如约分与通分,它们的意义不同,但本质和操作却是同一个理论根据,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化。操作过程也有差别,约分一律运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而通分则一般运用“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沟通时,既可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可采用板书填空的形式,这要看具体运作情况而定。

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练习(10分左右)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编辑:制度大全)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课上的练习应集中在一起(划定一段时间),而不宜分散进行。这样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

附两份复习课设计

篇2:低年级数学复习课几点做法

浅谈低年级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做法

本学期我校数学科组以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作为数学精品课程的研究主题。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重点是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近段时间通过参与一年级数学精品课程的研究,听老师们所上的数学复习课、课后研讨及反思,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的感受。从教这么多年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进行复习课,怎样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怎样通过有效的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主应用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复习课中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复习是有吸引力的。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明确的提出数学学习中学生应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态度确定一切,传统的复习课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是:学生知识回忆成了复习课的全部,习题评讲成了复习课的主要形式。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往往感觉乏味,积极性不高。怎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复习中去。我听了一年级这几节复习课的研讨,深深感受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一是从数学知识的发展需要出发。鉴于一年级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生活经验比较少,数学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喜欢新鲜活泼事物,所以创设情境时注意以一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素材和生活背景为主。通过熟识的、鲜活的素材,较好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林老师在复习“20以内的数”时,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很好地复习了20以内各数的顺序,以及数的组成。孩子们积极地分辨每个数的大小,流畅说出20以内的各数顺序。而在复习“认识图形”这个环节上,老师通过创设图形王国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快乐地在图形王国中翱翔。从而能正确地区分常见的四种主要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正确地辨认和区分图形。

二、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复习知识的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种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复习课主要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由于数学知识在新授中学习过,孩子们会缺乏新鲜感,没有挑战性,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孩子更认为这些知识自己都懂了,根本不用再学习。因此复习课中我们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复习知识过程中多设一道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们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复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具有挑战性。这样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一点我觉得一年级吴老师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时做得比较好。孩子们对单一的加、减法兴趣不大,但老师在复习中创设了冲关练习,也设计了小组合作比赛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挑战性,充分发挥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关注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复习知识的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由于孩子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尽相同。复习课上更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学习差异,不要形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现象。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复习知识的意义。复习课上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种学生差异设计复习内容,复习内容上要注意层次性和有梯度。练习讲评中需要发挥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孩子们的知识差异有的有的放矢,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经验,这样好的孩子更优,让差的孩子也能通过有效复习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

以上是结合我们数学科组一年级数学精品课程研讨主题“总复习”单元的研讨上粗浅谈了几点复习课的感受和体验,我想数学学习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复习课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不管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灵活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让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者所欣慰的。是的,我们还在路上,而且脚步坚定,一如我们每一个学生。

篇3: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我们都知道复习课怎么上,可是上出来的效果却总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关注以下四方面的有效实施。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复习,必须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实际为基础,培优扶差,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在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还要考虑出示复习目标的艺术,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挂出,也可以师生认标或学生之间认标。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我们都知道复习课怎么上,可是上出来的效果却总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关注以下四方面的有效实施。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复习,必须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实际为基础,培优扶差,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在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还要考虑出示复习目标的艺术,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挂出,也可以师生认标或学生之间认标。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