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评价方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评价方案

2024-08-02 阅读 352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为了激励学生进步、改进教师教学,结合本校二年级学生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征,根据等级制的评价原则,主要从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纸笔测试三方面制定评价方案。

在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性评价等各种形式的检测中,考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程度,强化激励和促进的评价目的,不以成绩和排名给家长、老师和学生造成压力,秉着让每个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评价目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本学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力求通过评价对每个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过程性评价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学数学:

1、课前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和课堂发言)(10分)

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上课听讲非常认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率高、勇于开动脑筋为“优秀”;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为“良好”;上课听讲不够认真、还不能很好的开动脑筋、较懒散、不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为“不合格”。

2、日常作业(小学数学和课堂作业)情况(10分)

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干净、很整齐、很漂亮、正确率高为“优秀”;干净、整齐、漂亮、正确率高为“良好”;不够干净、不够整齐、不够漂亮、正确率不高为“不合格”。

(二)用数学:

1、“计算小超人”(5分)(3月下旬、4月下旬)

低年级数学内容中口算不但是基础,也是重点,为此我们组织口算比赛。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估。

1.第一次比赛主要内容是表内乘除法。(3月下旬)

2.第二次比赛主要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4月下旬)

评价方法:任课教师准备口算试卷(100道),每人一份,听老师口令开始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数学日记”(5分)(5月中旬)

形式采用定期记录的方式积分,共10分,占总成绩10%。

每两周写一次数学日记,要求有插图。干净整洁、内容详细为“优秀”。内容详细为“良好”。

二、活动性评价

1、“数学手抄报”(10分)

数学手抄报图文并茂,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独立完成,没有让家长帮忙评为“优”;作品较有创意,基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很少让家长帮忙评为“良好”;作品无创意,不符合老师的要求,需要在家长帮助下才能完成评为“合格”。

评价方式:教师制定评价表,根据学生上交作品情况评定等级。

2、“上学时间”(10分)

3、“重复”的奥妙(10分)

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且能够流利地表达解决问题过程的为“优秀”、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但不能够表达解决问题过程的为“良好”,不能够提出数学问题的为“不合格”。

三、终结性评价

采用纸笔形式共30分,占总成绩的30%。其中纸笔测试20分,卷面和订正各为5分。

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等。

纸笔测试成绩在90分及其以上为“优”,测试成绩在75分及其以上为“良”,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综合评定

1.综合成绩评定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评价,主要是合计三部分纸笔测试总成绩。本学期共进行十次纸笔测试,“优”的数量在7个及其以上,综合成绩则为“优秀”;“良”的数量在7个及其以上,综合成绩则为“良好”;测试中如有三次以上的“不合格”,综合成绩则为“不合格”。定性评价,主要是从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档案资料和检测结果来进行分析,尽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描述学生的进步,对学习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2.鼓励那些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重新参加考核,他们的成绩以复试为准。

3.各部分内容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4.本次考核评价结果用评价表的形式,表格采用阶段性与总表相辅助呈现的方式,使家长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篇2: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数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我校二年级数学组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评价原则

1、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评价。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4、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

5、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日评---阶段评---终评相结合;

三评价内容:

除法、生活中的大数、加与减、时分秒、方向与位置、测量、认识图形、调查与记录

四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分析:

“数与代数”领域: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经过时间。

“图形几何”领域: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认识分米、毫米、千米的长度单位,并建立相应的长度单位概念和换算。

3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统计与概率”领域:根据统计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问题或作出预测。

“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能用数、式和图表等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愿意克服学习中困难,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决心,具有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评价重点:

关注本期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三位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能正确的操作测量和表达图形的特征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观察、理解、分析、表达、创造等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六评价形式与方法:

以第一学段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目标为标准。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测,在活动中恰当的评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考核结果与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相结合,综合确定为过关(优秀、良好和合格)与待过关,对于每项测评满分通过的学生颁以单项奖状给予鼓励。评价要突出激励功能,对于考核待过关的学生采取“延迟评价”和“再次评价”的方式,尽量使其达到过关要求,树立学习的信心。

方法:

(1)卷面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

(2)结合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亲子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方式。

(3)采用“采用满意得分制”,给予学生多次的考试机会,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允许二次评价。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到期末测试冲关的活动,和教师一样,作为评委,对学生进行打分。全面参与到期末的评价工作中去。了解期末评价的操作,以及平时教师为学生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5)在呈现评估结果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主要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不根据分数排名次。

呈现方式:各种测试卷和学习质量检测表等。

七操作方式:

为了便于教师实际操作,把等级评定与百分制评分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采取等级评定法,把每项目标都分为“A、B、C、D”四个等级。为方便操作与划分,管理,教师对各项指标的每个等级,量化为分数。以例教师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客观的划分,输入计算机量化管理。而对对学生与家长呈现等级,不根据分数排名次,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八考核内容设置及标准:

笔试:

1口算100道题,限时10分钟;统一笔试。

2笔算8道题,限时15分钟;统一笔试。

3解决问题5道;限时20分钟;统一笔试。

面试:

1问答题:考查收集信息能力和算理表达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口头列式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思考过程的表达能力。

2辨析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结果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考察学生用加减乘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和计算过程的表述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能用数、式和图表等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会估测长度、辨别方向、认识特征,有一定操作实践的能力。

积累:

1作业书写:书面书写要端正、规范、清洁,网络作业能按时完成并及时订正。

2学习习惯:平时课堂观察评定习惯等级,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堂思考、倾听、发言)等。

3单元测试:各个单元的测试成绩和订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