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2024-08-02 阅读 7986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时光匆匆,这一学年转瞬即逝,为了在最后这几天集中复习,提高效率,使同学们考出优异成绩,愉快地度过暑假,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总体规划

因时间紧迫剩余时间不多,故决定从元月11日开始一天复习一单元。剩余时间复习作文、阅读,各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复习。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复习质量。

二、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三、复习目标:

1)、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读读背背的内容。

2)、阅读: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能听懂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10、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四、复习措施:

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五、复习方法:

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口语、写作等六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注意灵活掌握。

3、阅读部分分为一般阅读、听力阅读。一般阅读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听力阅读主要是通过练习,增加学生听读的理解能力。

4、口语要在复习每一个练习的口语交际时,再一次的交给学生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5、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以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六、各项复习要求:

1、总要求

(1)按照课后要求对每篇课文进行朗读、复述、听写、背诵。

(2)听写字词,课后生字及有关基本词语。

(3)每个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都要做到会背、会默,阅读应理解课后题。

(4)重点复习课文重难点及课后题。

(5)坚持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朗读要求

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读、午间、体活课等。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标准,语速适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不重复,不添字,不漏字,有感情。复习过程中适当增加听力阅读,锻炼学生用耳朵听文章来理解的能力。

3、背诵课文

对于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除了熟练朗读外,还要领着学生熟背,一字不错。老师要对潜能生细致把关,其他小组检查,同桌互背,老师抽查等不拘一格。在熟背的同时,注意学生易错的字,重点词多次强调以加深印象。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同时,学生每天回家听写两课到三课的重点词(包括节假日),第二天老师检查听写情况,及时讲解,区别共性错字,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印象。

4、复习课文重难点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后题,提出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答,对重难点共性疑难要重点强调,准确答疑。

5、复习积累运用

对于积累运用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每个同学都必须会背,会默写、能理解大概意思。可以同桌互相背诵、默写,也可以小组合作检查或单人小组比赛到黑板上默写。评出优良。阅读文章能按要求回答问题并较熟练朗读。

6、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是现代考试中的一大块,课外阅读题答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总成绩的优劣。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迅速捕捉文章中心。能结合语境理解词意,通过反复朗读回答有关问题。同时增加知识,扩大见识。

7、作文训练

首先熟悉每单元后的习作要求,明白本学期的主要习作内容,看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互相交流。老师找优秀作文,尤其是本班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评点效果更佳。学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作文。

六年级语文组

篇2:中学语文复习找提高突破点

中学语文复习,找提高的突破点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陈蔚

语文教学面临着尴尬的现象:虽说是母语,但学生根本不重视,认为学不学都没关系,特别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宁愿花更多的时间用学理科,把语文抛到脑后。当然造成这个原因的有语文教学上的不足,但最重要是学生认为语文复习提高不快,不如花时间做数学,于是就出现了理科学生不学语文的现象。当然,高三复习阶段是绝不允许有这种偏科现象的存,否则高考是将全军覆没。根据这种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摸索出对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的作法是:在进行常规复习的同时,寻找提高的突破点。

我在复习中的突破点是:

1、重视文言文阅读

①、忠实于课本

文言文阅读备考必须立足课本,加强积累。文言文阅读可以说是学生的弱项,学生把它戏称为第二门外语。但高考必考,学生也必须认真。我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虽然高考考的文言文是课外的,但所有的文言知识的考查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对应之处,考的实词、虚词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影子,如文言实词考查一般以直接解释实词和选择非正确答案的题型出现,而其所列解释义项均能在课本里找到相同的用法;虚词往往以例句与文段选择项结合的方式出现,这里的例句大多出自课本,即便少数不是出自课本,也一定能在课本内找到相同的用法。所以熟悉课文是必须的,让学生在做题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复习时,我没有撇开课本,而是重点放在复习课本,且重点课文要学生必须要熟读,尽量能背下来。因为文言文的语感是靠读出来的,而能把经典文言文篇目背诵如流,这对惧怕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奇迹,他们定会对这一“奇迹”惊叹不已,而这种惊叹也正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迸发学习激情的动力,那么文言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训练内容多样化

多做文言文阅读。文段选取多样化,史传类、议论类、抒情类及其他文学作品都要进行适度的训练,史传类散文已考查了多年,有可能退出高考舞台,且文章短小的段落很难表现出传记的人物性格而使命题者很难取舍,且考查形式缺少变化,而古代抒情性或议论性散文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言阅读试题理想的文段。当然,在复习文言阅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本中出现的各种文体样式。此外,除专题训练,每周都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一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模拟题。阅读时,在注重理解的同时,应该学会回头看看,作错的应及时总结。

③、相关的文言句式理解即可

在做文言文阅读时,不常见的文言现象只需带过,不必深究,掌握文言现象重点不在各类术语,而在于多多积累典型的例句。学生一般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的考查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就行了,有些文言文的语法讲不明白的,没关系,只要学生知道这种句式如何翻译就行了,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等等,学生弄不明白就算了,高考考的是理解,不涉及语法。

④注意掌握答题技巧

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将文言选段、试题、作者等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作孤立的理解。特别是要认真阅读文段,决不能脱离文段做题,更不能肢解文段,注意上下文的联系,特别是翻译这一题,更应该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其次要注意将所考的文言知识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尽量利用课本中相同的意义或用法去推断。最后要将考题与原文一一对应,仔细排查,认真筛选,耐心做完题目,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2、文言名句的默写

这个考点尽量不让学生失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默写是规定篇目。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背熟。我一般规定学生在什么时间里背熟几篇,就在这个时间段里检查,背不熟的,默写不出来的,教师就必须多下点功夫进行监督,一定让每位学生过关。我的作法是高三第一学期把规定的篇目背熟,第二学期每节课前十分钟进行默写,篇篇默写篇篇改,不允许错一个字,然后从背诵篇目中抽出名句印发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这题上不丢一分,可以说这是一道送分题。

3、作文

作文在语文卷中占的比重很大,写好作文,关系到语文分数的高低。高三的作文不是在“改”而是在于“导”“用”和“评”。作文提高的突出在于:

⑴审题

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题都没审好,多好的作文也是离题。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重在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2)、材料。

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事例,而是在那里为某种情绪而抒发,或是议论文就在空喊口号,这样的作文没有可读性。要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就必须让学生心中有材料,学会应用材料:

①、积累的材料

如感动中国的人物、与高考相关的社会热点等等,一个班分八个小组,自己搜集材料,整理、归纳、积累。做到心中有“材”,灵活运用。

②、材料的运用

教师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学会列出观点,或用一句话把材料概括出来。或是教师出话题,然后学生根据话题搜集材料,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理解材料,运用材料。或是以材料的观点去搜集相关的材料,注意材料的相关性。

做法:

教师印发一些材料,每则材料上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a、列出材料的观点(多元化)

b、拟二个标题

c、写出文章的头尾

d、学生写文章,学会运用这些材料。

(3)平时注意细节的规范

抓字体,字体不清晰,不工整、不美观,会影响作文的得分;抓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定时间,时间把握不好,会影响写作的质量和数量,字数不够,扣分也比较重。

语文复习并不是没有提高的可能,关键是教师如何针对学生、针对学科特点,做一些确实有效的复习,找到了突破点,自然就会见成效。这样学生在备考时就充满了信心。

高考试卷,正确答案,高三复习,海口市,文言文

篇3: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提高语文复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四小李会丽

我们复习首先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做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其次依据学生实际。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村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如何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复习阶段用最少的时间去完成课后的复习工作,达到最佳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通过实践发现,“及时回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回忆,对于学困生,回忆的方式最好是采用结对子的方法,两两合作,互相启发、补充;回忆的线索最好按课堂程序方式,这样可以使回忆上升到对课堂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升华,把学生的遗忘率降到极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回忆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其次就是及时整理错题本。让每个学生都准备错题收集本,收集错题并加以错误的原因分析,知道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考点地去收集错题,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易错部分的辨析。并使错题收集在有限而紧张的复习阶段中成为他们进行复习的重要途径。

再次还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复习四字词语,强化易错的字(通过读音或字义),先全面检查,如:举办一次四字词语填空比赛。从中找出依然有错误的词语,每天与其他类型的题目作为作业。反复强化。

最后以练习为主,: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练出新花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对比练习。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让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总之,把住一个原则: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

另外在复习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求实。首先,对字词句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清楚,在复习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课标”中的要求。其次,复习的过程要踏踏实实,严格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能走过场。再次,要讲求实效。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使学生每次复习都有所得,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

第二、要求活。机械重复是复习的大忌,应该努力避免。所谓求“活”,就是要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变式、变序、综合”的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在“活”中求得扎扎实实的复习效果,在“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活”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还要注意分析试卷,把握试题类型,训练学生正确审题做题,教给审题的方法。

第三、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去积累梳理,让学生去训练对照,让学生去反思检讨,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复习中来,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学语文。

第四、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知识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它的出现一定要具有深度。这种深度体现在知识上、能力上或者是语文的思维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状况把握好这一深度,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下潜”到这一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复习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