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县政府产业转移承接工作部署

县政府产业转移承接工作部署

2024-08-02 阅读 5587

一、总体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挤进沿江第一方阵,进入全省一类县,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空间布局。

我县位于《规划》“一轴双核两翼”的一轴上,属于三大组团“铜池枞产业组团”(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承接集中区建设有很大布局空间。在加强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的基础上,确定从县城沿103省道和318国道呈y型空间布局,在丁桥沿103省道至新河老山一线规划建设12.18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产业承接集中区,在木镇沿318国道至乔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非金属材料产业承接集中区,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个2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中园”。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辟一条**童埠至铜陵的通道,以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二)加快推进产业规划。

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就是工业主攻三大产业,重点打造四大板块。

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达到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7户,产值9.89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主要产品有铜杆、数据线、铅合金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鼎胜矿业、大九华铜业、九华金润、九华铜材、金邦铜业、金阳电器、金田通讯等。

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43户,总产值11.66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其中采选业36户,产值8.86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7户,产值2.8亿元。主要产品:方解石120万吨、方解石粉145万吨、白云石406万吨、轻烧白云石9.5万吨、氧化钙67万吨、石灰石122万吨。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皖南矿业(方解石)、英格瓷颜料(方解石粉)、宝宏矿业(白云石)、兴国矿业(轻烧白云石)、恒基钙业(氧化钙)、元进来龙矿业(石灰石)等。

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户,产值10.34亿元。主要产品有阀门、水泵、矿山机械、农机具、叉车和汽车配件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方兴实业公司、天平机械公司、马东机械公司、铮递阀门、昌利锻造、富莱茵汽配、华瑞汽配等。

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旅游服务业是**富民重要产业之一,旅游服务业收入为22.8亿元。近期发展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为:九华国际养生园、九华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龙泉胜境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新型物流业等。

下步承接产业的重点就是一方面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产品上下游配套和延伸,形成产业链;一方面发挥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规改造,进一步提高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根据我县产业现有基础和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以下产业承接平台,包括**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园中园、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共计55平方公里。

1、**省**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在现有“一主两辅”园区基础上规划扩建,总建设规划面积达到26.84平方公里,其中主园区15.24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园区11.6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

2、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在邻近铜陵市的丁桥和新河老山新选择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12.18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铜材加工产业链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3、规划建设三个特色园中园。在**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特色园中园。

一是在**经济开发区东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宁波园,重点承接汽车配件项目,现已有富莱茵汽配、日隆机械等企业入园。

二是在**经济开发区木镇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铸造产业园,利用产业园平台,重点引进制造业企业。

三是在**经济开发区新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紧固件产业园,主要承接紧固件(标准件)等加工制造企业。

4、其他乡镇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四)加快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突出产业和“园中园”招商。围绕规划的支柱产业和重点板块,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着力引进产业关联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专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园中园”招商优惠政策,“园中园”建设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政企共建、政商共建、政建企用、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

二是突出以商招商。围绕县内企业扩规转型,有针对性地对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强股份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弱强联合,促进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的作用,以商招商,以商带商。

三是突出领导一线招商。充分发挥县级领导专职招商工作队优势,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站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在江浙沪有重点的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以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发展代理招商,实行重奖招商,广泛开辟招商渠道。

四是突出央企招商。继续加强央企对接,在已完成20亿签约任务的基础上,跟踪做好金田通信与中国联通集团合作的数据线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鼎胜钨钼矿的合作、中国铸造协会合作的年产20万吨生铁铸造和镁产业链建设等项目,力争在央企招商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变化,围绕重点投资方向,尽快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交通、水利、节能减排等领域,谋划编报一批带动性强的适合对路的项目,提高项目的获批成功率。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品牌环境。充分发挥**作为“**省首届文明县城、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平安县、**省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最佳投资环境县及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效益,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环境。

2、政策环境。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撑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人文环境。加强政务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4、交通环境。不断加强我县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道路建设,完善对接长三角的交通体系,以更加完善的交通优势吸引产业转移。

篇2:县政府产业转移承接工作部署

一、总体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挤进沿江第一方阵,进入全省一类县,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空间布局。

我县位于《规划》“一轴双核两翼”的一轴上,属于三大组团“铜池枞产业组团”(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承接集中区建设有很大布局空间。在加强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的基础上,确定从县城沿103省道和318国道呈y型空间布局,在丁桥沿103省道至新河老山一线规划建设12.18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产业承接集中区,在木镇沿318国道至乔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非金属材料产业承接集中区,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个2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中园”。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辟一条**童埠至铜陵的通道,以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二)加快推进产业规划。

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就是工业主攻三大产业,重点打造四大板块。

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达到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7户,产值9.89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主要产品有铜杆、数据线、铅合金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鼎胜矿业、大九华铜业、九华金润、九华铜材、金邦铜业、金阳电器、金田通讯等。

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43户,总产值11.66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其中采选业36户,产值8.86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7户,产值2.8亿元。主要产品:方解石120万吨、方解石粉145万吨、白云石406万吨、轻烧白云石9.5万吨、氧化钙67万吨、石灰石122万吨。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皖南矿业(方解石)、英格瓷颜料(方解石粉)、宝宏矿业(白云石)、兴国矿业(轻烧白云石)、恒基钙业(氧化钙)、元进来龙矿业(石灰石)等。

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户,产值10.34亿元。主要产品有阀门、水泵、矿山机械、农机具、叉车和汽车配件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方兴实业公司、天平机械公司、马东机械公司、铮递阀门、昌利锻造、富莱茵汽配、华瑞汽配等。

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旅游服务业是**富民重要产业之一,旅游服务业收入为22.8亿元。近期发展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为:九华国际养生园、九华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龙泉胜境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新型物流业等。

下步承接产业的重点就是一方面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产品上下游配套和延伸,形成产业链;一方面发挥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规改造,进一步提高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根据我县产业现有基础和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以下产业承接平台,包括**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园中园、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共计55平方公里。

1、**省**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在现有“一主两辅”园区基础上规划扩建,总建设规划面积达到26.84平方公里,其中主园区15.24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园区11.6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

2、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在邻近铜陵市的丁桥和新河老山新选择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12.18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铜材加工产业链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3、规划建设三个特色园中园。在**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特色园中园。

一是在**经济开发区东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宁波园,重点承接汽车配件项目,现已有富莱茵汽配、日隆机械等企业入园。

二是在**经济开发区木镇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铸造产业园,利用产业园平台,重点引进制造业企业。

三是在**经济开发区新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紧固件产业园,主要承接紧固件(标准件)等加工制造企业。

4、其他乡镇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四)加快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突出产业和“园中园”招商。围绕规划的支柱产业和重点板块,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着力引进产业关联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专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园中园”招商优惠政策,“园中园”建设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政企共建、政商共建、政建企用、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

二是突出以商招商。围绕县内企业扩规转型,有针对性地对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强股份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弱强联合,促进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的作用,以商招商,以商带商。

三是突出领导一线招商。充分发挥县级领导专职招商工作队优势,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站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在江浙沪有重点的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以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发展代理招商,实行重奖招商,广泛开辟招商渠道。

四是突出央企招商。继续加强央企对接,在已完成20亿签约任务的基础上,跟踪做好金田通信与中国联通集团合作的数据线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鼎胜钨钼矿的合作、中国铸造协会合作的年产20万吨生铁铸造和镁产业链建设等项目,力争在央企招商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变化,围绕重点投资方向,尽快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交通、水利、节能减排等领域,谋划编报一批带动性强的适合对路的项目,提高项目的获批成功率。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品牌环境。充分发挥**作为“**省首届文明县城、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平安县、**省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最佳投资环境县及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效益,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环境。

2、政策环境。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撑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人文环境。加强政务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4、交通环境。不断加强我县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道路建设,完善对接长三角的交通体系,以更加完善的交通优势吸引产业转移。

篇3:区委编办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区委编办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编办的精心指导下,区委编办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法规,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在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职能作用发挥较好,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2023年1-10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后两个月工作预计完成情况及2024年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1-10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体制机制高效率,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和优化新区机构布局

  1.启动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工作

  以我区“六区叠加”行政体制为基础,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指导,结合哈尔滨新区党政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启动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全办集中学习研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二是按省、市委机构编制部门要求,在全省党政机构改革谋划阶段,立足新区实际,对市与市辖区体制机制、党政机构改革内容等提出意见建议;三是落实省、市委机构编制部门部署,对行政编制总量、领导职数、行政区划、职责配置、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领域机构编制等事宜进行摸底调查;四是对我区可能涉及的改革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研;五是按省市要求启动党政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拟定《松北区(哈尔滨新区)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等材料。

  2.持续优化新区行政事业体制

  在前期党政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基础上,以“完善体制、补齐短板”为目标,持续优化完善新区行政事业体制。一是完善行政体制,按疾控体制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二是补齐事业体制短板,根据新区发展需要和各单位反馈情况,调整区政务服务中心内设机构设置,成立工信科技局所属2所事业单位、发展改革局所属2所事业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区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区委党校(行政学校、自贸区研究院)。调整信访和法律援助中心机构编制事项已获批,在党政机构改革后统一调整。三是就各单位遇到的机构编制问题进行研究,对人大、政协、司法局等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方面建议进行研判,并形成初步意见。

  3.管住用好机构编制资源

  根据各行业改革需求和实际运行情况,持续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一是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充工作人员工作需要,调整区内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二是按照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有关工作精神,按照“退一收一”原则,收回事业编制;三是为保障优秀村(社区)书记专项招聘用编需求,调整相关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四是根据利业街道办事处、区自然资源局工作需要,在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内部调剂所属事业单位编制;五是按市委编办要求,对原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中心松北区社会保险分局对应下沉人员及编制情况进行调研,为下步调整编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六是会同有关部门推进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为相关单位核增事业编制。六是根据教育局意见,在总量范围内调剂中小学校编制等事宜。

  (二)聚焦中心大局高站位,全面强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能力

  4.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编办将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积极服务、主动作为。成立以编办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全体干部职工齐上阵的调研工作组,赴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利业街道办事处对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认真了解两个领域下步改革发展方向,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三区一极”功能定位、“六区叠加”体制等,对两个行业已经和可能遇到的机构编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机构编制角度提出初步意见。

  5.升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落实黑龙江省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升级的工作任务,改进机构编制“实名制”办理方式,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一是全面升级编制通。通过部门(单位)网上申请、编办网上审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单位“少跑腿”的服务模式。二是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办理时效,完善内部工作运行机制,根据平台特点,创新岗位职能设置模式,定责到人、轮岗轮值、工作不断、平台不乱,实现服务无缝隙、业务不断档,打好时间差、减少数据差,确保工作有序运转。三是高质高效完成“实名制”管理。配合新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选聘优秀教师、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本年度截至目前已办理落编、减员、信息修改1422人次,为24个行政机关核准行政用编26名,为103个事业单位核准事业用编486名。

  6.夯实日常工作基础

  一是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报送相关材料几十余份,向区内部门提供用于决策参考的机构编制数据十余份。二是受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70次;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144次,完成2022年度全区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办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申领、换领19次。三是继续推进解决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事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机构编制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四是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关于对外公布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的通知》的印发、公示等收尾工作,做好清单运行的日常管理及“回头看”工作。五是参加牡丹江市政府赴新区调研座谈会、自贸区立法调研座谈会等多个调研会议,提出机构编制方面意见建议。

  8.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落实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要求,一是按照省委编委要求,与有关部门建立两项监督检查协作联动机制;二是配合市委编办完成2022年度机构编制目标完成情况考核;三是对近三年机构编制发文合规情况、机构编制平台数据信息进行自查;四是配合区信访等部门,对部门间工作分工等事宜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做好相关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五是配合区民政和人社局等部门做好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及编外人员清理工作。

  9.不断推进能力建设

  用好用活“四个体系”闭环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走深走实。一是责任到人。对标区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任务、重点要点,研究制定8项年度重点突破性工作,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形成《区委编办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二是覆盖到位。围绕机构编制业务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举办业务讲堂6期,组织“每季一测”2次,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走流程”活动3次,详细了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平台办理要件、审批流程、政策解答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不断优化办事环节,提升服务水平。三是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影响工作质效的“低粗差”突出问题,按照“月梳理-季通报-及时改-跟踪督”方式建立“三治一创”工作台账,采取即时通报的方式,见人见事内部通报典型问题。截至目前,共梳理“低粗差”问题14个,内部通报问题2个,均已整改完毕。

  1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突出抓好党员干部节假日廉政风险教育,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提醒,切实增强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10月共讲授党风廉政专题党课2次,开展红色教育1次,通过传阅资料、工作群共享等方式发布党风廉政、政策理论信息20余条,切实增强了全办人员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办内学习计划,明确任务要求,靠实工作责任,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1次,专题学习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2次,坚决筑牢思想防线。

二、后两个月工作预计完成情况

  在2023年的最后两个月,一是认真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二是继续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从机构、编制、职能等角度进行预研,根据上级部署,落实好专项改革任务,配合行业部门做好行业改革等工作;三是继续走进基层开展深度调研,了解街镇清单和全区各单位机构编制运行情况,并适时提出优化清单事项以及编制资源配置的意见建议。  三、2024年工作谋划

  2024年,区委编办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心谋划全区机构编制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的贯彻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提升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持续做好机构编制核查工作,按照省市部署,做好清单运行“回头看”和评估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层一线等方面的机构编制保障力度。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等有关规定,不断强化机构编制使用的评估问效。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向上征求机构、编制、职数资源。

  (二)完成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工作及其后续工作。按省市委编办要求,结合新区实际,统筹做好党政机构改革、“三定”制发等工作,并根据党政机构改革情况做好事业单位调整工作。持续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改革,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做好执法改革工作,建立更完善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做好街镇体制改革调整工作,并加强对乡镇机构运行情况的常态化管理。

  (三)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效能。持续狠抓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数据,严把调配人员、配备干部用编审核关,维护机构编制权威性和严肃性;管好用好保密设备,积极推进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率。切实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加强和完善登记相关制度建设。加强构编制监督检查,开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四)着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强化学习教育。坚持集中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干部党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规定,坚决抵制“四风”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管理。严格机关管理,树立风清气正的机关形象。继续加强安全、保密、机要、档案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文运行、后勤保障的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