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2024-08-02 阅读 5922

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0604组建于*年9月,由19名男生,8名女生组成。组建至今,该班成员有数名担任学校工作,其中有校团委团日中心主任、acm协会会长、校学生记者团编辑部副部长、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等多个职位,遍布东华大学校园。计算机0604在各领域都有优异的表现。曾开展的“追忆光辉岁月,探寻先烈足迹”被评为“三星级团日活动”并获得“优秀团支部”称号。学习方面,计算机0604有2名学生在第一学年成绩排名年级前五。班级成员有获得“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获得东华大学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等若干名。计算机0604是个极具凝聚力的集体。朝气蓬勃,青春活力。坚信他们今后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一、学风建设

计算机0604班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的班级。在学风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班级同学组织各种学习讨论会,互相探讨题目,共享教学资源,架起了提升学习的桥梁。

通过争创“班级学习之星”,引导同学积极学习。在学习委员的表率下,激励同学奋发图强,做到“平时努力学习,考试轻松过关”,把扎实的学习基础运用于迎考中。班级通过开展“高数考前冲刺”学习交流会,邀请学长指点考试的技巧和复习方法,同时谆谆教导同学在大学里应以何种学习态度去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平时上课计算机0604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保障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又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并做到温习;无论刮风下雨班级同学总坚持晚自习,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

计算机0604班在“培育各类人才群体,引导学生成才”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该班大力开展“学习成才、it成才”活动,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当今时代,网络成为了新时代信息的载体,计算机0604本着“驾驭科技,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互联网上开创班级网站、班级博客、校友录和班级共享。班级网站内容包含了班级事务、班级相册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板块,更有论坛系统畅谈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成为了班级对外的一个宣传亮点。班级博客上记载着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班级活动最近一览,使同学更贴近班级,时刻了解班级动向。计算机0604发挥专业特色,开辟了网络班会的先河,一改传统的班会形式,使之何时何地都能联系班级同学,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计算机0604采用“日读一千字,月读一本,年学一门技术”计划。班级形成了“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的浓厚氛围,同学的学习与开展的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知识水平与道德素养同步提升。

二、寝室建设

寝室文化是计算机0604班的特色文化,它以寝室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寝室活动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该班有多个富有特色的寝室,如“绿色寝室”、“友爱寝室”、“学习寝室”、“阳光寝室”等等,寝室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行为,同时也展现了该班在学习生活之外的风采。例如“学习寝室”不仅在课业学习方,在生活上,也能把互相学习的精神融会贯通,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再如“友爱寝室”被誉为该班最为团结友爱的寝室,寝室姐妹互相关怀的品质值得称道。

计算机0604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集体。27颗心相连,亲如一家;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性格,却能如此融洽的相处。这都源于对集体的热爱。有人说寝室只是大学生的一个寄宿点,但在计算机0604班同学的眼里,寝室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二个家,相信计算机0604班的同学们必将有一份甘美的回忆来细细回味。

特色寝室自述:

优秀寝室4012

我们寝室能连续三次被评上“优秀寝室”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班级一份子,在我看来,计算机0604寝室文化的精髓在于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进取心。就寝室卫生为例,第一学年刚开始,我们寝室的卫生不是很理想,甚至一次跌到13分大关。而有些寝室则是一直保持满分,对此如此反差,实在是一个沉重打击。于是我便身先士卒,每次认真完成卫生任务。渐渐的,满分不仅给室友带来荣誉感,更是作为班级成员的一份责任。因此,打扫卫生成为每个人乐于完成的任务,寝室卫生月月保持满分,并三次被评为优秀寝室。对于寝室卫生我们严厉把好关,学习方面也不容疏忽。游戏成风会破坏寝室风气,虽然班级里也有些寝室爱玩游戏,通过同学帮助指正,将那些“职业”游戏玩家引入正轨,重新营造了良好寝室氛围。班级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我们共同进步,遏制了不良风气。

团结友爱7007

我们寝室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寝室。

有一次全班同学出去通宵聚会,我们寝室的三个人感觉累,就在大家看电影的时候睡着了。朦胧中感觉有人给我们盖被子。原来是吴玉怕我们着凉,找来被子给我们盖上。泪,化为感动,流淌在心里。

这个年龄的我们,总会有些小秘密埋藏在心底。11点熄灯后,是我们很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卧谈啦!我们会慢慢把心锁打开,把开心和困惑倾倒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快乐的事,我们一起分析内心的困惑。

回忆起过去一年的时光,都会感觉很温馨,很快乐。是我们之间的团结友爱,让我们在离开父母,离开家的日子里不感到那么孤单,这样的大学生活,苦点累点又算什么呢?爱,能冲淡一切,然后溢出芬芳。

三、活动建设

计算机0604根据青年学生特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调查实践、理论竞赛、党史沙龙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理论学习更具实效性,让每个参与的青年学生都乐有所学,学有所得。

该班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大致有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诚信在我心”主题讲座

诚信是从古至今永不褪色的话题,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同学从现在起增强诚信道德意识,了解社会上道德准则并对这些不诚信的现象能嗤之以鼻,认清自我,懂得如何作一名诚信的当代大学生。“诚心在我心”主题讲座通过“艺术抄袭”、“名利炒作”、“拾金不昧”等多个角度谈论诚信问题,发人深省。

活动二:以“爱”为主题,送花与祝福活动

爱,这个主题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一个充满爱的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刚成立班级伊始,同学间仍感到陌生。为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拉近同学间的距离,组织这里送花与祝福活动,在友情中感受到温馨与爱。通过爱的教育,让同学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成为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

活动三:“快乐棋牌”益智棋牌比赛

为了丰富大学业余生活,特别举行了一场益智棋牌比赛。棋牌比赛更重于娱乐,目的是能让每个同学快乐的融入其中,在娱乐中互相交流,促进同学间的友谊。

棋牌游戏是益智游戏,通过比赛象棋、五子棋、军旗等等,激发学生这方面的兴趣,益智益脑,增强同学逻辑判断能力,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四:“高数考前最后冲刺”学习交流会

在大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试前,为了能让同学更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模式,特地邀请了大二高数尖子生为大一讲课。通过交流学习,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使同学在大学学习早日制定自己一套学习方法,并且逐渐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任务,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成长成才。

活动五:“穿越时空,追寻烈士足迹”参观松江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精神。计算机0604开展了“穿越时空,追寻烈士足迹”参观松江烈士陵园活动。活动形式新颖富有特色,在参观纪念馆内设计了题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穿插了拼图游戏,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也考验团结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与组织活动的学生中大都是积极入党的同学。通过活动,能够考察入党分子的组织能力,计算机0604采取实施“小红花”考核制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教育、加快其成长步伐、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

活动六:“放飞理想,与和谐校园同行”记佘山之游

“放飞理想,与和谐校园同行”记佘山之游活动,增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友谊,加强野外生存能力,通过外出活动,放松心情,接近大自然。趣味烧烤,培养了学生野外生存能力,同时也增加的班级凝聚力,使班级与班级之间交流更加融洽。彩弹射击的比赛增强了团队精神,加强国防教育。在极具真实性的军事战斗中,让学生学到国家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主权,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后备力量,才能自由、快速的发展,在世界大国里取得一席之地。

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唯有梦想,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在放飞梦想环节中,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梦想,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开阔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梦想推动青年人把热情投身于国家的事业中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篇2:教研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一、制度健全,保障有力,校领导认真践行*****;立足校本,多元教研,教科研工作百花齐放。

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中学地处国家级移民扶贫开发区,现有学生3298名,这里98%以上的学生是宁夏南部山区贫困移民的子弟,80%以上的教师是近年新聘上岗的老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平均教龄不足6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寺堡中学立足校本,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深入落实*****,在教学科研工作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为了让教学科研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学校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先后制定了《教科研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及业绩奖励办法》、《教师业务学习及考试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研组工作管理制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办法》、《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科研室主任职责》、《教科研干事职责》、《教研组建设制度》、《教研组长考核细则》、《教研组长津贴发放办法》、《备课组长津贴发放办法》、《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等十六项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实施“两大工程”,成效显著。学校认真贯彻实施教育厅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实施方案”,为落实两大工程,学校成立了学科教研组和学校两级质量工程评价小组,将“两大工程”和日程教学科研工作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三轮“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授课评价认定,经上级教育部门认定,学校全体教师“课堂质量工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达标率100%。

、统筹规划,全力保障科研课题工作有效实施,课题研究硕果累累。为保障教科研工作的科学实施,学校立足校本,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三级课题管理网络机制。以国家级课题项目为一级课题,校长、分管教学校长和教科研室主任直接领导参与管理;以区级课题和市级课题为二级课题,由教科研室密切配合学科组参与管理;以校级课题为三级课题,由教科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等共同参与管理;组成各层面课题与各学科组相关联的课题研究管理和运行机制;注重科研课题的实效性,在课题研究试验中要求教师做到让科研课题真正为教学服务。同时,学校教学科研室建立了一整套科研课题立项、论证、研究、实施、调整、总结、反馈、推广的工作机制,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行政和后勤服务保障。我校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推广实验”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课题,承担省级课题“中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指导”和市级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并设校本课题7项。在全国、省、市、校四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年9月,我校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和英语教研组在认真分析校本实际教研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成功申请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专项任务项目课题“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语文分层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数学分层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化学分层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英语合作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英语建构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等五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从而使我校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的总数达到七项。

在国家教育部专项任务项目子课题“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及该项目全国结题验收鉴定中,英语教研组被全国课题组授予“课题组织管理全国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两位课题备课组长被全国课题组授予“课题组织管理全国优秀课题备课组长”荣誉称号,五位课题教师被全国课题组授予“课题研究实验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年度,在教育部全国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英语阅读教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中,我校课题教师的两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两位课题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二等奖;三位课题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三等奖。学校的“课题研究报告”及“课题实验报告”被全国项目组评审鉴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全国优秀成果”。*年5月在中国教育学会“*”规划科研课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全国项目组举办的课题研究实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中,两位课题教师的论文分别获全国一等奖。我校教师陈艳用课题研究成果执教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示范课做课、教学设计及课件设计被教育部全国课题项目组专家鲁子问教授现场确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全国优秀成果”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教育部课题专家特意以一篇“红寺堡、宁夏与中国英语教育的未来”的文章肯定了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课题研究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刊《中小学英语教育》全文刊登发表,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全国项目组专家在全国推广。因为突出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专项任务项目子课题“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全国优秀学校”、中国教育学会“*”规划科研课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全国优秀学校”,并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年4月,经过吴忠市教育局初评、自治区教育厅复评,我校成为宁夏唯一一所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外语教研示范学校全国终评的高中学校。

(四)、五位一体,教科研工作责任层层到人,落实常规教研指导和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成员的教学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和主管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室负责具体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规定由两名副主任级以上领导分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各学科、年级组分管领导责任制和定期述职汇报制;由学校教学科研室统筹指导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科研工作。强化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功能和业务指导功能。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年级备课组建设工作,以年级备课组为最小教研单位,三次改革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采用主讲式集体备课方式。坚持二次消化教材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备课,衔接教学备课原则,坚持聚焦课堂、质量第一等原则,使备课组得以充分发挥其最基层的教研管理和指导功能,这些措施在指导和协调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走出去,请进来,立足校本,实施开放式教学研究交流模式。在办学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学年投入10万余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工作,此举保障了教学科研工作学的顺利实施。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教学科研智力和人才资源,学校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名师做教科研理论指导,形成了一支以校为本的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通过教育科研专项培训工作,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学校先后聘请教育部课标组核心专家、国家级课题专家、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银川一中、吴忠高级中学、吴忠四中及吴忠中学、民进吴忠市委专程组织的市属优秀学校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送教进课堂指导活动,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学校先后选派80名学科骨干教师在周边学校进行听课学习活动,选派2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教学科研学术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使年轻教师迅速转变角色,更新理念,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科研模式,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科研理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

(六)、成立学术委员会,建立学术咨询例会制度和大型学术问题听证制度,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学科和学术特点,学校专门成立了综合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教学科研室主任、教务主任、教务副主任担任,学术委员由高级教师、学校骨干教师担任。学校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针对学校大型学术问题进行听证,学术委员们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对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广纳贤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实行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校内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智力资源,学校专门制定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办法》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用制度的方式保障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每一位高级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定期举办各种青年教师培养指导讲座、教学科研专项讲座和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讲座,最大限度发挥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功能。

(八)、制定青年教师快乐成长计划,确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由于我校80%以上的教师是近年新聘上岗的老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平均教龄不足6年。学校为了让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特别设立了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施培养。通过一对一帮扶、邀请听课、诊断听课、科研课题业务指导等一系列方式长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这些青年教师中的一部分已经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九)、网络教研常规化,远程教育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途径之一。在办学经费及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先进的微机设备,由教学科研室负责创建校园网站,开设“红寺堡中学工作论坛”博客圈,由教学科研室负责网络教研专项工作,通过链接国内著名教学科研网站、发布学校教学科研信息、上传最新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发表教师个人教学科研博文、网上评课、网络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活动,使互联网成为有效教学科研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设立学校远程教育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把现有的课程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利用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最大限度实施新型的远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验,实现了远程教育经常化、常规化。

(十)、实行联片教研,最大限度发掘和利用校际间软、硬件资源。自*年秋季至今,学校开展联片教研专项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有效课堂教学研讨、和兄弟学校优秀教师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先后在校本部举办三次大型联片教研活动,外出参加联片教研活动三次,六次活动中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成绩。

(十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因材施教,实施“音乐、体育、美术特长生培养”专项教学科研工程,成绩斐然。人的发展是多元的,人的智力因素也是多元的,正如古语所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学校专门制定了高考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在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定音乐、体育和美术特长生培养对象,对他们在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并选派专职教师从高一起专门对这些特长生进行为期近三年的专业科目培训,这一举措收到很好效果。*我校体育特长生在高考体育专业科目预选考试中过关率达到35%,音乐特长生在高考音乐科目预选考试中过关率达到80%,美术特长生在高考美术科目预选考试中过关率达到98%以上。

(十二)、实施分层教学、衔接教学,让教学和科研的终极目标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潜能。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学校高度重视衔接教学工作。针对我校学生双基薄弱的情况,学校科学地制定了高一年级学生衔接教学方案,又把这一方案和教育部科研课题项目紧密结合在一起,尝试进行了高一新生的衔接教学工作。重点组织高一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教师在分析高一新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通过实施衔接教学最大限度挽救了一部分在初中学段学习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实施低起点授课,小步子推进,多联系巩固,勤反馈提高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二、敢于创新,行动研究,三次实施教学科研工作深度改革;以研促教,深化课改,实现教学科研工作师生共赢。

(一)、针对教学科研工作成功实施三次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年秋季,为了能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校长杨玉玺同志专门提出了一项大胆而务实的教学科研工作改革方案,先后用了近两学年的时间实施了“人人争上优质课”、“学科专项课”和“有效课堂教学专项活动”三大活动,并把这三项活动同科研课题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科研课题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有机结合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学校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新局面。通过三次教学科研改革活动,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自*年首次高考至今,学校高考升学率年年上升,高考成绩更是喜人。*年,我校在生源极差的情况下,考生中有7名考上重点大学。48人进入二本院校,高考升学率比原来上升了11%。

(二)、角色转换,教师专业成长已见成效。在三次教学科研改革活动中,我校涌现出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使一部分年轻的教师逐步由传统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仅*年至*年两个学年,我校青年教师就脱颖而出,为学校争得了诸多荣誉。王东君老师先后四次应邀在全区做课题研究学术报告,三次面向全国做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参加“第二届国际语言测试与教学研讨会”,他的三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石金海老师因为所任班级高考成绩优异,荣获宁夏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任秀娟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陈艳等先后应自治区教研室的邀请面向全区开设了多节观摩示范课,得到了与会教师和专家的一致肯定,陈艳还应“第二届国际语言测试与教学研讨会”组委会的邀请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会议,她因此荣获“红寺堡开发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陈建华老师在全区英语课题优质课比赛中夺得全区唯一一个一等奖,马慧娥老师在“全国英语教师风采大赛”中获宁夏赛区一等奖,何凤玲等十余名教师先后被开发区评选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敏等参加开发区和吴忠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均获一等奖;李学宝等指导的五名学生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分别获全国二等奖和宁夏区二等奖、三等奖;李立东等在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活动”初赛中成绩优异,进入决赛;王维虎等的三十余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分别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品评选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李季等指导的十名学生在*年全国中学生物理化学能力竞赛中分别获宁夏区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文学作品征集活动中,全开发区有67人作品入选,其中我校教师有18人作品入选,占入选人数的27%。

另外,学校教科室每年积极向各级各类杂志推荐投稿,近三年学校老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学校先后推荐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开发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1名,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篇3:小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一、立足以校为本,倡导实践第一

1、“以校为本”使科研工作主动适应学校的需求

我们的科研工作立足“以校为本”,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以校为本”是以本校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作为课题研究的真正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校情的研究,其关键是研究主题选择上的校本性,教研形式运用上的校本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教研活动的关注从数量性管理向质量性管理转变;从维持性研究管理向效能性研究管理转变,从学校整体教学发展来对待具体的研究管理行为,以提高科研管理的协调性,从而主动适应校本的需求。

2、“实践第一”促教师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集合

我校的课题研究历来倡导“实践第一”,强调研究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发展。我们认为科研工作应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主,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思想浅表的理解上,停留在重复他人的话语,停留在把教材,教参作为备课的唯一依据而缺乏自己的解读课程文本的能力。“实践第一”通过发展教师的认知转换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课题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实践,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会变成缺乏研究的实践,主要表现在研究活动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主观性强,以话语强势为转移,缺少运用科学方法来探索教学,从而成为一种盲目的研究活动,而非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实践过程。因此,我们的额课题研究重视探索过程中方法的科学性,从现实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研究方向,提出研究主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研究实效。

二、依靠合作研究,重在提升素质

1、合作研究是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的有效形式

我们的科研工作依靠合作研究,通过多元的组织形式、多种的活动方式,以促进学校科研由单一、封闭走向对话、开放,引导教师在专业上互相深度探讨、研究和共享,从而提高研究主动适应教学的可能,提高研究组织的群体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让教师走向自觉的、深度的合作,实现科研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2、合作研究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与传统科研关注教学工作本身、工具性强烈相比,合作研究增加了教师参与研究的选择性和适应度,更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比较容易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并以研究为纽带,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教师伙伴合作,实施“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和行动跟进”的行动研究,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得到更多的关注,使每一位教师可以更好地参与和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在与伙伴合作研究中获得个性化、情景化的知识,获得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在要求,促进专业发展。

3、合作研究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有效策略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途径,一是提高学校办学投入,二是提高办学质量。在不增加办学经费投入的条件下,我们通过提高合作研究的质量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合作研究通过对研究活动的评价,从制度上形成了对研究活动的质量监控,提高了研究的质量,使之适应和满足教师的专业需求,从而达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的。

三、聚焦课堂教学,依托同课异构

1、科研工作聚焦教学,研究教学

聚焦教学,必须聚焦课堂。我们的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从教学设计抓起,使课堂教学形态发生变化;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从教学设计抓起,研究课堂的“教”和“学”,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课堂教学形态发生变化。我们的研究从备课、练习设计、考核评价等教学五环节入手,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研究链,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学什么”;二是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强调各年级的特点和衔接,注重各学科特色,让每一位教师对本学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认识,便于系统、准确地把握。“两个明确”就是帮助师生教和学时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分寸”。

2、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注重反思

我们依托一课多磨“滚雪球”;同课异构打擂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重点关注“两个把握”:一是教师是否把握有效的学法指导,包括方法、训练途径和训练量等等,二是学生是否把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运用方法学习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两个把握”可以促使师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将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四、注重组织创新,形成人才梯队

1、成立学术委员会,促进学术繁荣

除科研处外,我们还建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它是立足于学校的合作型学术组织,在学校里具有专业上的权威。学校学术委员会是教师治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活动自然涌现教师领导者(teacherleader)。

通过自荐和互荐方式我们评聘在专业上拥有发言权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委员,审议课程实施方案、评审课题申报、鉴定科研成果、指导教研科研工作、组织和承担教学评优活动。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校“文化校园”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了学校的“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

2.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辐射效应

为集聚研究优质资源,我们建立了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制度:学员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经过专家的面试,专家、学员双向选择确定参与名师工作室的人员,签订了“带教协议书”,明确了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也明确了研究专题,每周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对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优秀教师,进行目标性带教,包括“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室教师与特级教师沟通、对话和研讨,接受专家个别化的辅导、指导,虽然有压力,但都有各自的收获和提高。这一举措使成熟期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另外,我们还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建立了三至四个由骨干教师领衔的工作室,明确权利、义务和工作流程,明确研究任务和方法等等。目前,工作室有明确的研究课题,领衔教师带领几位志同道合的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综合素养,促进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为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奠定基础。

回顾几年来走过的研究之路,我们感到学校的科研工作通过以点带面、骨干带头、经验带教,形成了学校的科研骨干力量,形成了以科研凝聚人,凝聚教师于课题周围:以科研开发人,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以科研引导人,引导教师与大师为友;以科研提升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