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2024-07-23 阅读 8241

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粗骨料宜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映,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收缩。

科学控制混凝土的配料。配合比的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严禁随意增加水泥用量。

严格控制钢筋的配置。钢筋的配置要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并经过按要求的报批。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裂缝;钢筋间距过大,容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模板工程要严格按规格操作。模板构造要合理,防止模板各构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士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合,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受损坏或造成开裂,但也不能太晚,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也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严格掌握水灰比,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并且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增大。加强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应及时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有效办法。

设计构造要科学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合理地调整个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

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正确地设置沉降缝,限制伸缩缝的间距。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基加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筑物间距较近时,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止基坑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当建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先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篇2:某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核芯筒钢筋混凝土有害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控制的方法与我方在基础工程裂缝控制中所采取的控制方法一样,即采用综合控制的方法来处理。主要分为材料控制、施工控制、结构构造控制、外部环境控制四个方面。

1材料控制

1.1原材料选用

为了控制或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应妥善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

使所配制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的含量小于8%。水泥质量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2)骨料:选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骨料质量分别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骨料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查。

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适量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掺合料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7086、《混凝土泵送剂》JC473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做好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6)钢筋:所用钢筋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778、《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冷轧带肋钢筋》GB13778的规定。

1.2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外,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同时要考虑以下参数。

2)干缩率:混凝土90天的干缩率宜小于0.05%。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建筑物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30mm,建筑物上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30mm。

4)扩展度:钢管中的自流平混凝土的扩展度宜控制在550±75mm。

5)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6)水泥用量:根据不同设计强度等级,确定不同的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含替代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7)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砂率: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砂率。

9)泌水量:宜小于0.3ml/m3。

10)宜采用萘系、聚羧酸外加剂。

11)在箱基工程中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控制箱基的开裂。

2施工控制

钢筋混凝土工程有害裂缝的产生,与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相当影响因素。在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配置相应技能的熟练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2.1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注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必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

4)拆除模板前,应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浇水养护,拆除模板后,应马上涂刷养护液。

5)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6)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2.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

1)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2)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家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3)混凝土运输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光滑平整,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4)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5)运至浇注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应符合要求。

6)由搅拌、运输到浇捣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时,持续时间据试验另行确定。

2.3混凝土的浇捣

1)捣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捣。

2)混凝土的一次浇捣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3)对现场浇捣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4)浇捣剪力墙时,一次浇捣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m,捣平后再浇捣上层,浇捣时要注意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填充至每个角落。

5)要注意混凝土浇捣的程序。浇捣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钢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6)混凝土采用快插慢拔,梅花状布点的方法震捣。每点震捣的时间在10~15秒。振捣要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7)分层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捣完成。在浇捣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便

形成整体。

8)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捣混凝土时,如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捣后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9)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浇捣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

10)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捣完毕后,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1)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捣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12)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前,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处结合良好。

2.4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捣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浇捣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4)底板和楼面等水平结构:混凝土浇捣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或蓄水养护。

5)在本核芯筒剪力墙等竖向结构中:混凝土浇捣完毕,达到一定强度(1~2天)后,必要时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模后,在墙两侧涂刷养护液,沿外墙周边包裹聚乙烯彩条布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并连续喷水养护。

3结构构造控制

结构上的构造措施是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产生的最有效措施。

在本工程核芯筒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对有害裂缝进行控制:

3.1在-18.00标高垫层处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

由于箱基底板直接支承于-18.00标高的中风化岩上,岩层对2m厚的箱基底板大体积砼有很强的约束力。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收缩,徐变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摩阻力将导致底板开裂。

为此在垫层和基础底板之间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可以大大减少其约束力。从而减少有害裂缝产生的机率。柔性隔离层可以采用二毡三油或三元一丙,也可以采取沥青砂的方法。

3.2在核芯筒外壁剪力墙中增加抗裂钢筋网片,洞口处增加放射抗裂钢筋

在结构设计时,设计师所关心的是竖向的结构受力钢筋,对于环向钢筋,大都仅作构造配筋处理。根据以往的施工实践中发现环状结构的有害裂缝主要是竖向裂缝。而混凝土的环向收缩是导致竖向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本工程椭圆形结构施工事中在筒体外壁钢筋保护层内,布置Φ6mm的弧状钢筋网片;在洞口处增加抗裂放射细钢筋的方法,来预控制高耸核芯筒结构竖向有害裂缝的产生。

篇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二)

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