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氨中毒危害及预防措施

氨中毒危害及预防措施

2024-07-14 阅读 1612

1.概述

氨(NH)为无色强烈辛辣刺激性恶臭味气体,易燃,燃烧后生成氨氧化物有毒烟雾,氨和空气的混合物有爆炸性。氨在常温下可加压液化。氨又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即氢氧化铵(NH4OH),此为极易挥发的无色溶液,为强碱性,有刺鼻气味。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主要见于使用氨的工业生产,如硫铵、碳氢铵、尿素等多种化肥生产及制碱、制药、鞣革、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有机化学工业,还常作制冷剂使用。一般在这些职业活动中很少发生吸人事故。但往往由于液氨钢瓶、储罐的爆炸、运输管导或阀门的破裂,或运输中的意外等而造成中毒事故。此外,在下水道内氨常与硫化氢同时存在,对下水道维修工人是一种隐患。

氨对人员健康的危害与当时环境中氨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侵害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人,并伴有对眼和皮肤的损害。低浓度氨主要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等。高浓度氨可产生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皮肤及上呼吸道黏膜化学性炎症及灼伤、肺充血、肺水肿及肺出血等,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乃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脑缺氧。严重氨中毒除呼吸道病变外,还常有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使病情更为复杂和严重。氨被吸收后使血氨升高,可引起糖代谢紊乱。脑氨增高,可产生神经毒作用,开始兴奋,随后惊厥,继而嗜睡、昏迷。还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心跳和呼吸骤停。

空气中氨浓度与中毒征象间的对应关系为:氨浓度为0.7mg/m3时吸入45min可闻到气味;浓度为67.2mg/m3吸入45min鼻咽部有刺激感;浓度为175~300mg/m3吸入28min鼻、眼明显刺激,呼吸心率加快;氨浓度达350~700mg/m3时,工人不能工作;氨浓度达1750~4000mg/m3时可危及生命。在氨的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若大量泄漏被人吸入或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3.临床表现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吸人高浓度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并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咽痛、胸闷、头晕、头痛等。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射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2)眼或皮肤的灼伤

眼和皮肤接触氨或氨水均可造成灼伤,眼灼伤主要表现为眼结膜水肿、疼痛、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浊,严重者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皮肤灼伤一般以颜面、颈部、腋下、腹股沟及阴囊等潮湿部位为主,出现红斑或水疱,或因水分吸收、脂肪皂化而坏死。大面积灼伤还可能导致休克。

(3)轻度中毒

表现为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肺部出现干啰音,胸部*射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符合急性气—支气管炎表现,或有I一Ⅱ度喉水肿。

(4)中度中毒

出现支气管肺炎,表现为声音嘶哑、胸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有时有血丝痰;呼吸频数、轻度紫绀、肺部出现干、湿啰音;胸部*射线影像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边缘模糊的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呈低氧血症;或有Ⅲ度喉水肿。

(5)重度中毒

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喉水肿或并发较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或窒息。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胸闷、气急、心悸、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双肺满布干、湿哕音。胸部*射线影像检查显示两肺野有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有的可融合成大片状或蝶状阴影。血气分析呈现重度低氧血症。

4.救治原则与其他处置

(1)现场救护

①脱离接触现场,迅速将伤员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②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眼和皮肤,必要时可用硼酸溶液彻底冲洗眼睛。

③呼吸道如有烧伤,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④用弱酸喷雾剂经呼吸道吸人中和,以防止氨继续产生腐蚀作用。

(2)治疗原则

①早期防治肺水肿,应根据中毒情况尽早、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莨菪碱类药物,尤其要注意严格限制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气管解痉剂、除泡剂(如10%二甲基硅油等)、雾化吸人疗法,必要时应予气管切开术,以清除气道堵塞物,防止窒息。

③对腐蚀引起的皮肤、黏膜烧伤,应按烧伤治疗处理。参照GBZ54或GBZ51。

④合理氧疗,并防止继发感染,及时合理应用抗菌素。同时应及时进行*射线和血气观察,加强护理。

(3)其他处置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回原岗位工作。中、重度中毒者,视疾病恢复情况,一般应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岗位。对留有喘息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纤维化或气道狭窄等后遗症的患者,可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518—1996)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

为预防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发生,首先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①工程条件控制:密闭系统,做好通风。

②防火防爆。

预防火灾与爆炸措施:在作业场所禁止明火、禁止火花、禁止吸烟。现场所用电器和照明灯具应有防爆安全设置。

消防与灭火方法:周围环境着火时,允许使用各种灭火剂。着火时可喷水保持储氨钢瓶冷却。

③储运安全:在储运氨气钢瓶时,应避免受日光及热辐射的影响和相互碰撞,以免瓶内压力升高而发生爆炸。氨气钢瓶应与氧化剂、酸、卤素分开存放,并保持阴凉。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处所。需做好防火工作。

④树立安全健康、劳动保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和定期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现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重点企业还应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⑤在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修阀门和管道是否密闭,并应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一是吸人防护,采用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器;二是皮肤防护,使用隔冷手套及防护服;三是眼睛防护,使用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器。

⑥做到工作环境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空气中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的容许浓度为30mg/m3。

⑦劳动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应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或有明显的肝脏或肾脏疾病,或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均应禁止上岗或脱离氨气危害作业。

篇2:餐饮公司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餐饮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为了加强我公司餐饮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企业员工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及《广东省集体食堂预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进入的设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购

(1)到持有卫生诉、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必须索要对方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产品检验合格证,并相对固定采购场所。

(2)采购新鲜洁净的食品原料,不买不卖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一、豆浆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为2-10毫克%。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四、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⑵加强宣传、不要误食亚硝酸盐。

五、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付伤寒甲、乙等。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乳与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食品引起。

3、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潜伏期一般12-24小时,短的数小时;长则2-3天。前驱症状有恶心,头痛,全身乏力和发冷等。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痛,粪便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粘液。一般发热38℃-40℃。重病人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病程为3-7天,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如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也可导致死亡。

4、预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⑶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六、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含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

1、中毒原因:这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经有些细菌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鱼肉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秋刀鱼素。

2、中毒表现: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中毒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少有死亡。主要症状为皮肤潮红,结膜充血,似醉酒样,头晕,剧烈头痛,心悸,有时出现荨麻疹。一般体温不高,多于1-2日内恢复。

3、预防措施:⑴加强鱼类食品卫生管理;⑵过敏体质的人不能食用;⑶对容易产生大量组胺的鲐鱼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