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标准解释

2024-07-10 阅读 4373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组织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过程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的过程。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是这些过程的前提和依据。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提高成本因素改进的方法和要求。

理解要点

●提高成本因素(CCA2101:2008标准第2.2.1条)是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浪费(提高成本的条件)。

●浪费(CCA2101:2008标准第2.2.2条)是指资源的非预期使用或使用和控制不当或没有节制(控制)或这些情况的组合。在没有数量基准的情况下,识别和确定浪费,与人的认识程度相关。浪费与系统状态相关,如汽车燃料的浪费可能与汽车本身的状态相关。浪费在过程中产生,如设计、采购、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等过程。

●浪费源(CCA2101:2008标准第2.2.3条)是浪费的发生源。发生源是指产生浪费的根源,一般存在于组织的场所、设备、装备、活动、事件、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等方面。

●浪费和浪费源是同时存在的,有浪费就有浪费源;反之,有浪费源就会产生浪费。所以,组织应同时对这两方面进行识别、确定、分析和控制。

●提高成本因素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如浪费行为),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如供方提供产品的紧急涨价)。

●造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有人的因素(如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也有物的因素(如因机器设备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人的因素通常被称为主观因素,物的因素通常被称为客观因素。对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人们认识的角度或目的不同,其所属的类别也就不同。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一般有: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重要因素/一般因素;

定性因素/定量因素;

现存因素/潜在因素;

长期因素/短期因素;

一次性因素/经常性因素;

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固定因素/变动因素;

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预期因素/非预期因素;

连续性因素/非连续性因素;

循环性因素/非循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

区域性因素/非区域性因素;

季节性因素/非季节性因素;

可确定因素/不可确定因素;

可追溯因素/不可追溯因素;

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

可发展因素/不可发展因素。

(不限于此)

理解上述分类有助于管理者:

提高对成本因素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开阔视野,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

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程度(见3.5.6风险评价);

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

提高成本意识,更新成本理念。

●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应:

持续。作为活动应定期开展,持续地识别和确定。

全面。识别的范围应全面,不留盲区或死角。

系统。识别和确定组织所有过程中的提高成本因素。

充分。在持续、全面和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找出提高成本因素。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营决策;

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方法、时间和空间等资源;

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管理与控制、后勤保障等过程;

质量、安全、环境、财务、市场等现状;

经营模式、运作方式、管理制度等机制;

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

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时机;

沟通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现场勘察;

专题访谈;

散发调查表;

成本分析会;

头脑风暴法;

合理化建议;

数据分析(如:比较分析、动态分析等);

内部审核;

活动检查;

成本管理小组活动;

管理评审;

专家诊断。

(不限于此)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

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方法应:

具有有效性。可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得到识别和确定,并满足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的要求;

具有科学性。能够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去伪存真;

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范围和性质进行识别和确定;

具有时效性。能够确保识别和确定的时效性;

具有主动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成本具有认可和不认可的特性。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4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应该发生的成本。不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5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不应该发生的成本。这种“认为”是对成本合理性的认识和判定,这种认识和判定体现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如果应该发生,那么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地发生等方面,并受管理者认识程度的影响。“最终认为”是指发生成本以后的最终认可或不认可。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应考虑成本的认可和不认可状态,认可成本不一定是合理的成本,不认可的成本一定是提高成本因素。一旦成本被认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宜性,防止认可成本给组织带来风险。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组织应评价这些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程度。组织在制定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风险和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的程度及效果,也就是说成本目标中应包括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目标。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带来的风险”有两个特性:一是可能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的概率;二是严重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体反映。组织提高成本的情况是经常的、多方面的。所以,成本风险也是经常的存在的,也是多方面的。

●风险评价(CCA2101:2008标准第2.3.4条)是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成本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充分认识风险程度和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并通过权?来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来消除降低现存的或潜在的成本风险。风险评价主要应针对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危险和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成本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以接受。

●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能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的实现,组织应对这些影响所产生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价,为制定和实施《成本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输入,以确保控制、消除或降低成本风险和实现成本目标。

●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组织在设置风险级别时应考虑并确定经常性浪费和一次性浪费的严重程度,并对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和排序??风险级别的设置组织应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规定。严重程度是指浪费或损失影响组织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严重程度的评价和判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成本事件(CCA2101:2008标准第2.条)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提高成本的重大情况。何为重大情况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定,如重大决策失误、大量资金沉淀、人身伤亡安全事故、环境事故、劳资纠纷、原材料紧急涨价和自然灾害等。成本事件的发生有的是人为的(如重大决策失误),有的是自然的(如自然灾害);有的来自于组织内部(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来自组织外部(如原材料紧急涨价);有的是可预见的(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是不可预见的(如有些自然灾害或战争)。认识这些性质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预防成本事件的发生。成本事件本身是提高成本因素,当某些提高成本因素被管理者认为或判定为重大的提高成本情况时,这些提高成本因素应上升为成本事件来进行控制。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CCA2101:2008标准第2.8.5条)是指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的文件。其目的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是成本策划的结果,应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逐一制定。

●组织在策划和制定成本改进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性质;提高成本因素的风险程度和成本优势的利益程度;成本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影响程度;人员素质情况和履行控制职责的难度;改进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时机;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和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所需资源的提供。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成本控制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见下表)

成本改进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成本改进方案

纠正措施

概念

活动时机

目的

对象

依据

工作重点

活动

活动时间

结果

逻辑关系

执行人员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之后

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报告或清单

改善成本水平。主要是处置

改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

较长

降低成本

成本改进方案包含纠正措施

成本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不合格发生之后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实际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报告

改善成本管理水平。主要是分析原因

改善管理水平

较短

不再发生不合格

纠正措施不包含成本改进方案

责任人员和管理人员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涉及所有要??条款。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组织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过程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的过程。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是这些过程的前提和依据。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提高成本因素改进的方法和要求。

理解要点

●提高成本因素(CCA2101:2008标准第2.2.1条)是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浪费(提高成本的条件)。

●浪费(CCA2101:2008标准第2.2.2条)是指资源的非预期使用或使用和控制不当或没有节制(控制)或这些情况的组合。在没有数量基准的情况下,识别和确定浪费,与人的认识程度相关。浪费与系统状态相关,如汽车燃料的浪费可能与汽车本身的状态相关。浪费在过程中产生,如设计、采购、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等过程。

●浪费源(CCA2101:2008标准第2.2.3条)是浪费的发生源。发生源是指产生浪费的根源,一般存在于组织的场所、设备、装备、活动、事件、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等方面。

●浪费和浪费源是同时存在的,有浪费就有浪费源;反之,有浪费源就会产生浪费。所以,组织应同时对这两方面进行识别、确定、分析和控制。

●提高成本因素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如浪费行为),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如供方提供产品的紧急涨价)。

●造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有人的因素(如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也有物的因素(如因机器设备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人的因素通常被称为主观因素,物的因素通常被称为客观因素。对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人们认识的角度或目的不同,其所属的类别也就不同。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一般有: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重要因素/一般因素;

定性因素/定量因素;

现存因素/潜在因素;

长期因素/短期因素;

一次性因素/经常性因素;

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固定因素/变动因素;

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预期因素/非预期因素;

连续性因素/非连续性因素;

循环性因素/非循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

区域性因素/非区域性因素;

季节性因素/非季节性因素;

可确定因素/不可确定因素;

可追溯因素/不可追溯因素;

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

可发展因素/不可发展因素。

(不限于此)

理解上述分类有助于管理者:

提高对成本因素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开阔视野,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

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程度(见3.5.6风险评价);

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

提高成本意识,更新成本理念。

●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应:

持续。作为活动应定期开展,持续地识别和确定。

全面。识别的范围应全面,不留盲区或死角。

系统。识别和确定组织所有过程中的提高成本因素。

充分。在持续、全面和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找出提高成本因素。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营决策;

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方法、时间和空间等资源;

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管理与控制、后勤保障等过程;

质量、安全、环境、财务、市场等现状;

经营模式、运作方式、管理制度等机制;

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

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时机;

沟通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现场勘察;

专题访谈;

散发调查表;

成本分析会;

头脑风暴法;

合理化建议;

数据分析(如:比较分析、动态分析等);

内部审核;

活动检查;

成本管理小组活动;

管理评审;

专家诊断。

(不限于此)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

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方法应:

具有有效性。可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得到识别和确定,并满足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的要求;

具有科学性。能够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去伪存真;

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范围和性质进行识别和确定;

具有时效性。能够确保识别和确定的时效性;

具有主动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成本具有认可和不认可的特性。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4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应该发生的成本。不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5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不应该发生的成本。这种“认为”是对成本合理性的认识和判定,这种认识和判定体现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如果应该发生,那么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地发生等方面,并受管理者认识程度的影响。“最终认为”是指发生成本以后的最终认可或不认可。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应考虑成本的认可和不认可状态,认可成本不一定是合理的成本,不认可的成本一定是提高成本因素。一旦成本被认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宜性,防止认可成本给组织带来风险。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组织应评价这些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程度。组织在制定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风险和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的程度及效果,也就是说成本目标中应包括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目标。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带来的风险”有两个特性:一是可能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的概率;二是严重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体反映。组织提高成本的情况是经常的、多方面的。所以,成本风险也是经常的存在的,也是多方面的。

●风险评价(CCA2101:2008标准第2.3.4条)是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成本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充分认识风险程度和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并通过权?来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来消除降低现存的或潜在的成本风险。风险评价主要应针对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危险和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成本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以接受。

●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能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的实现,组织应对这些影响所产生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价,为制定和实施《成本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输入,以确保控制、消除或降低成本风险和实现成本目标。

●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组织在设置风险级别时应考虑并确定经常性浪费和一次性浪费的严重程度,并对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和排序??风险级别的设置组织应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规定。严重程度是指浪费或损失影响组织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严重程度的评价和判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成本事件(CCA2101:2008标准第2.条)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提高成本的重大情况。何为重大情况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定,如重大决策失误、大量资金沉淀、人身伤亡安全事故、环境事故、劳资纠纷、原材料紧急涨价和自然灾害等。成本事件的发生有的是人为的(如重大决策失误),有的是自然的(如自然灾害);有的来自于组织内部(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来自组织外部(如原材料紧急涨价);有的是可预见的(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是不可预见的(如有些自然灾害或战争)。认识这些性质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预防成本事件的发生。成本事件本身是提高成本因素,当某些提高成本因素被管理者认为或判定为重大的提高成本情况时,这些提高成本因素应上升为成本事件来进行控制。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CCA2101:2008标准第2.8.5条)是指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的文件。其目的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是成本策划的结果,应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逐一制定。

●组织在策划和制定成本改进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性质;提高成本因素的风险程度和成本优势的利益程度;成本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影响程度;人员素质情况和履行控制职责的难度;改进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时机;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和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所需资源的提供。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成本控制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见下表)

成本改进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成本改进方案

纠正措施

概念

活动时机

目的

对象

依据

工作重点

活动

活动时间

结果

逻辑关系

执行人员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之后

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报告或清单

改善成本水平。主要是处置

改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

较长

降低成本

成本改进方案包含纠正措施

成本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不合格发生之后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实际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报告

改善成本管理水平。主要是分析原因

改善管理水平

较短

不再发生不合格

纠正措施不包含成本改进方案

责任人员和管理人员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涉及所有要??条款。

篇3: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办法

一、目的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范围

  适用于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全部工作。

三、内容

  1、住院病历书写及内涵质量控制:通过对运行及归档病历书写情况以及内涵质量检查,客观评价病历质量。内容包括病历规范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诊疗计划、会诊记录、手术患者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手术分级管理、切口愈合等级、抗菌素合理使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记录须规范,内容翔实可靠。

  2、诊疗方案合理性控制:由质控科专家组根据病案的内容、临床检验检查报告结果,了解医技科室工作质量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诊疗方案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检查内容包括病史的采集、无创及有创类检查、临床检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3、门(急)诊病历书写及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二章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要求书写,内容须客观、真实、准确。

  4、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按护理质量考核制度执行。护理部质控人员每季度全面检查护理质量一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各护理单元应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质控组长,每月对科室护理质量全面检查一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护理部跟踪检查整改效果,落实质量持续改进。

  5、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控制办法:按西安市卫生局设在医院的“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医学影像质控中心”、“医学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制定的质控方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