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服务器性能岗位职责任职要求

服务器性能岗位职责任职要求

2024-07-25 阅读 9735

服务器性能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参与产品功能测试的全流程,包括参与需求分析、设计评审,制定测试计划,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进行缺陷跟踪和软件质量分析等;

2.制定测试计划,分配测试资源,构建测试环境,执行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等;

3.保证被测系统的质量,并通过测试流程和方法创新,努力提升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4.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服务器进行压力负载测试,协助开发人员优化服务器性能。

职位要求:

1.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至少2年以上App软件测试、web测试工作经验;

3.熟练使用FreeMind、Fiddler、Charles等测试工具;

4.熟练使用LoadRunner、Jmeter等常用的服务器性能测试工具,能够独立完成服务器https性能压力测试;

5.精通测试流程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能主动进行技术钻研;

6.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冲突管理的能力;

7.善于团队合作,理解和适应变化,有主动性和责任心。

8.有教育行业经验优先。

9.有java经验的优先。

篇2:电压力锅安全性能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压力锅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额定工作压力不超过140kPa,额定容积不大于10L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压力锅。

本标准不适用于存在腐蚀性和爆炸性介质(如尘埃、可燃气体等)的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电压力锅。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压力锅electricpressurecooker

具有自动控制工作压力的电加热烹饪器具。

3.2额定工作压力ratedworkingpressure

?由制造厂商为电压力锅标称的最大工作压力。

3.3工作压力workingpressure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工作时锅内最大表计压力值。

3.4安全压力safetypressure

?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动作时锅内表计压力值。

3.5泄压压力releasepressure

泄压装置排气或降压时锅内表计压力值。

3.6破坏压力collapsingpressure

电压力锅能承受的最大表计压力值。

3.7工作压力控制装置workingpressurecontroldevice

控制电压力锅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正常工作的装置。

3.8安全压力控制装置safetypressurecontroldevice

?在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失控状态下,控制电压力锅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动作,保证安全的装置。

3.9泄压装置pressure-reliefdevice

?在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失控状态下,控制电压力锅在泄压压力范围内排气降压,保证安全的装置。

3.10受压弹性部件pressure-receivespringcomponents

直接承受锅内压力并通过其弹性变化来控制工作压力的部件。

注:其它有关术语和定义见GB4706.1、GB4706.19。

4产品分类

4.1产品规格

?产品规格按内锅额定容积分为: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L。

4.2型号命名

?CY□□□□-□

功率(以额定功率的1/10表示)设计序号(制造厂商自定)

规格(以内锅额定容积升数×10)

?保温(带自动保温代号B,无自动保温无代号)

型式代号:(采用压力弹性控制方式代号Y,温度控制方式代号W,压力与温度双重控制方式代号S,其它控制方式代号Q)

?电压力锅

?厨房器具

示例1:CYYB50A1—150

?表示设计序号为A1的采用压力控制式自动保温电压力锅,内锅额定容积5.0L,额定功率

?1500W。

示例2:CYW35A—120

?表示设计序号为A的采用温度控制式不带自动保温电压力锅,内锅容积3.5L,额定功率1200W。

5要求

5.1标志

电压力锅上标志应清晰可见、内容齐全、经久耐用。

5.2容积

电压力锅内锅的实际容积应不小于额定容积的95%。

5.3卫生要求

5.3.1电压力锅与食物和蒸汽接触部分卫生要求应符合GB9684、GB11333、GB11678的规定;

5.3.2与锅内气体和食物接触的橡胶件和密封圈卫生要求应符合GB4806.1的规定。

5.3.3新开发的材料必须经国家相关机构鉴定,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

5.4合盖安全性

电压力锅在正常合盖位置上合盖率不大于85%或在非正常合盖位置时,锅内压力不得超过4kPa。

5.5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上限为额定工作压力的+10%。

5.6密封性

锅内蒸汽压力在30%额定工作压力至最大工作压力范围内,不应有滴水和明显漏气现象。

5.7保温温度

具有保温功能的电压力锅,保温温度为60℃~80℃。

5.8安全压力

安全压力为1.2倍~2倍额定工作压力。

5.9耐热压

按6.2.9试验后,仍能满足5.5、5.6的要求。

5.10开盖安全性

当锅内压力在4kPa以上时,受压的锅盖应不能打开。

5.11防堵安全性

电压力锅应有防止排气通道堵塞的防堵安全装置,按6.2.11试验时,其表计压力值不应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

5.12泄压压力

锅内压力应在3.5倍额定工作压力(最大为350kPa)之前自动泄压排气,并释放到安全压力以下,压力不得上升;泄压后应符合5.18.8的要求。

5.13零部件

5.13.1电压力锅应有独立的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和泄压装置,并且在同一锅上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应先于泄压装置动作。

5.13.2喷涂件应符合QB/T2421相关的规定。

5.13.3内锅应有最大使用容量的标记。

5.13.4带有提手的压力锅提手强度要求按6.2.13.3试验后,提手应不松动,不变形、无裂纹、脱离等异常现象。

5.14耐用性

5.14.1开合盖耐用性按正常工作方式开合盖20000次后应符合开盖和合盖安全性。

5.14.2受压弹性部件经受最大工作压力20000周期试验后应能正常使用,工作压力变化应在10%之内。

5.14.3主加热器和附加电热元件经受500周期的快速试验后应能正常使用。

5.14.4控制主加热器的部件工作30000次后应能正常使用。

5.15保护功能

应具有无锅和空锅的保护功能。

5.16破坏压力

电压力锅破坏压力不应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的6倍;按6.2.16试验,电压力锅所有部件不应与锅体脱离。

5.17密封圈

5.17.1耐酸性

密封圈按6.2.17.1试验后,体积的膨胀变化不得大于25%,或皱缩1%。

5.17.2耐油性

密封圈按6.2.17.2试验后,被测物品的重量不应增加20%以上。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环境要求除特殊要求外,试验应在以下环境进行:

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电源电压?单相220V×(1±1%)?

电源频率(50±1)Hz6.1.2其它试验条件按GB4706.1中第4章的相关要求。

6.1.3检验设备

型式检验用电工仪表,除在试验中另有规定者外,准确度不应低于0.5级;出厂检验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

电气强度试验装置的变压器容量应不少于0.75kVA,短路和释放能量分别为800VA和400VA;

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

1.5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

衡器在满量程时相对误差不超过±0.1%,最小刻度值为5g的衡器;

试压泵或类似试压泵;

管形测力计;

秒表;

精度为1级的热电偶温度计,分辨值0.5℃的水银温度计;

感量为1/5g的天平;

量程为30N.m的扭力扳手;

量程为100mL(分度值1mL)的量筒;

疲劳寿命试验机(电压力锅专用);

注:检验用仪器设备不拘型号,能达到目的要求则可。

6.2试验项目

6.2.1标志检查

a)用目视检查,标志内容应符合5.1、8.1的要求;

b)用手拿沾水的布擦拭标志15s,再用沾汽油的布擦拭15s后,标志仍应清晰易读,标志牌应不易揭下并且不应卷边。

6.2.2容积测定

a)把空的内锅放在衡器上称质量为G1;

b)将锅身平放,c)向锅内注满水,d)称锅身带水的质量G2;

e)按下式(1)计算锅身容积V:

V=(G2-G1)/ρ………………………………(1)

式中:G1—锅身质量,kg;

G2—锅身带水质量,kg;

V—容积,L;

ρ—水的密度,取1kg/L。

f)计算容积。

6.2.3卫生要求试验

产品按GB/T5009.72、GB/T5009.80及GB/T5009.81试验;

橡胶件和密封圈按GB4806.1试验;

新开发的材料必须经相关机构鉴定,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卫生要求。

6.2.4合盖安全性试验

a)检查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锅盖是否合好;

b)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阀孔处,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c)在锅内加入容积50%的自来水;

d)电压力锅在正常合盖位置上合盖率85%及在非正常合盖位置时;

e)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f)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连续排气时关闭排气阀或冷气阀自动排气;

g)连续观察表计压力值120s,观察压力锅有无升压,是否超过规定的范围。

6.2.5工作压力试验

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阀孔处,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调压式和多档的电压力锅应测试最大工作压力;

在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电压力锅在工作全过程取最大表计压力值。

6.2.6密封性试验

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b)在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c)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当锅内蒸汽压力在30%额定工作压力至最大工作压力范围内,连续观察电压力锅有无滴水和明显漏气现象。

6.2.7保温温度试验

在带保温功能电压力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在转入保温状态4小时后,记录锅底中心高度为20㎜处温度值。

6.2.8安全压力试验

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5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人为将正常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处于失效状态;

c)在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d)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e)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连续排气20s后,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使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动作开始至120s时间内,连续观察表计压力值并取这段过程最大表计压力值;如表计压力值超过安全压力上限时,应终止试验。

6.2.9耐热压试验

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5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b)在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c)人为使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和泄压装置失效;

d)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e)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连续排气20s后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热并观察表计压力值;

f)当表计压力值达到1.8倍~2倍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内,保持1min,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卸压;然后按6.2.6做密封性试验,观察电压力锅,应无滴水漏气现象。

6.2.10开盖安全性试验

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b)在锅内加入容积50%的自来水;

c)合上锅盖,使锅身和锅盖处于扣合到位状态;

d)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e)参照GB4706.19中22.105的内容进行试验。

6.2.11防堵安全性试验

电压力锅的工作压力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需要排气的结构电压力锅,应进行下面试验;

向锅内加入锅身容积十六分之一的稻谷、十六分之一的绿豆和十六分之一的糯米,然后加水至锅身容积的五分之四;

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内锅盖上,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合好锅盖;

输入1.15倍的额定功率加热;

当电压力锅达到工作压力时,提起或打开第一级排气通道,连续排气2min;

观察表计压力值,锅内压力不得超过最大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

6.2.12泄压压力试验

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5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b)在锅内加入额定容积50%的自来水;

c)试验时电压力锅应置于防护罩内;人为使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及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处于失效状态。

d)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e)连续测量锅内泄压压力不能超过3.5倍额定工作压力(最大为350kPa),泄压装置应能可靠动作。

6.2.13零部件试验

6.2.13.1喷涂件试验

按QB/T2421试验。

6.2.13.2内锅的标记

目视检查。

6.2.13.3提手强度试验

a)提手(包括不用辅助工具用手能垂直提起的部件)的电压力锅,用相当于额定容积3倍水重量的重物均匀置于锅内;

b)用专用夹具夹持此部位使电压力锅离开地面800mm,保持10min;

c)试验后提手应符合5.13.4的要求。

6.2.14耐用性试验

6.2.14.1开合盖耐用性试验

a)把电压力锅固定好;

b)将电压力锅盖按正常开、合方式开合盖20000次(也可以采用模拟正常开合盖的专用设备试验);

c)然后按6.2.4合盖安全性和6.2.10开盖安全性进行试验,同时应符合开盖和合盖安全性的要求(试验后密封圈可以更换,然后进行其它项目试验)。

6.2.14.2受压弹性部件耐用性试验

a)根据电压力锅的受压弹性部件结构特征,把电压力锅放在没有位移台面上进行整锅试验;也可以模拟产品结构把受压弹性部件另行安装进行试验,按测定电压力锅的受压弹性部件在最大工作压力状态下位移量条件下试验;

b)在冷态下,采用整机方式用疲劳寿命试验机(电压力锅专用)进行试验,试验时使受压弹性部件在最大工作压力下,按5次/min频率往复动作20000次;

c)试验后工作压力的衰减在10%之内;

6.2.14.3器件耐用性试验

6.2.14.3.1主加热器和附加电热元件耐用性试验,向内锅加入额定容积80%的自来水,合好锅盖,如果带有调压的将压力设定在最高档,以1.15倍额定功率的加热,按正常程序工作,当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切断电源,放掉锅内汽体,以此作为一个周期,共进行500周期试验,如果有蒸发使锅内的水量降到额定容积的50%时,需补加水,使水量仍达到额定容积的80%,试验后应能正常使用。

6.2.14.3.2控制主加热器的部件未符合GB4706.19中24章要求的,应在额定负载下进行30000次周期试验。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6.2.15保护功能试验

电压力锅以1.15倍额定功率的加热,分别在放空载内锅和不放内锅条件下,按最长工作周期(没有定时功能的电压力锅按8h试验),试验完成后应符合5.15的要求。

6.2.16破坏压力试验

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5级适当量程的压力表安装在锅盖上,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b)用专用接头连接试压泵给水管与内锅盖连接;可用辅助工具使工作压力控制装置、安全压力控制装置和泄压装置不能工作,但不能增加试样原来的扣合强度(有必要时可用专用密封圈进行试验);

c)锅内盛满水合好锅盖;

d)用试压泵加压,排出锅内空气,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有水溢出时,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压(水流量1L/min~1.6L/min);

e)当水从锅口处溢出时,读出表计压力值为破坏压力。

f)破坏压力可用材料强度拉伸试验机试验。

6.2.17密封圈试验

6.2.17.1耐酸性试验

全新密封圈取4㎝~5㎝,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测量试样试验前的体积V1;

b)然后浸在200mL±20mL的醋酸混合液中保持沸点温度72h,醋酸混合液按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醋酸与蒸馏水按3:1的体积比配制;试验过程中用相同浓度的醋酸混合液保持试液容量在200mL±20mL范围内;

c)取出试样冷却后清洗擦干;

d)再用量筒测量试样的体积V2;

e)按下式(2)计算试样的容积变化量△V:

△V=(V2-V1)/V1………………………………(2)

式中:V1—试验前试样的体积,mL;

V2—试验后试样的体积,mL;

△V—试样的容积变化量;

6.2.17.2耐油性试验

a)全新密封圈取3g~6g,感量为1/5g的天平,测量试样试验前的质量G1;

b)置于温度为100℃的食用大豆油(一级)中浸泡72h以上;

c)取出试样冷却后清洗擦干;然后对试样试验后的质量进行测量G2。

按下式(3)计算试样的质量变化△G:

△G=(G2-G1)/G1………………………………(3)

式中:G1—试验前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试样的质量,g;

△G—试样的质量变化量;

6.2.18电气安全要求试验

电压力电气安全试验按GB4706.1和GB4706.19试验。

6.2.19产品装配、包装牢固性试验

6.2.19.1带包装跌落试验按附录A进行试验,跌落高度按表1。表1:跌落体的质量与跌落高度

跌落体的质量(kg)跌落高度(mm)(1)?

A≤9.5762?

9.5

18.6

注:跌落高度是指准备释放时试验样品的最低点与水泥地面之间的距离

6.2.19.2带包装运输或模拟运输试验

将出厂未开包装的电压力锅立放在载重汽车上(电压力锅和配重应为汽车额定载重量的10%),三级公路条件,汽车经每小时35km的速度行驶200km,或将出厂未开包装的电压力锅放在模拟运输振动台上进行模拟运输试验,其功率频谱的主振频率f1=2.7Hz±0.5Hz,f2=7Hz±0.9Hz,进行2.5小时连续模拟运输振动试验,然后拆除包装检查。

7检验规则

7.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按GB/T2828.1规定,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计算。出厂检验的项目(分为必检项目和抽检项目)、不合格分类、检验水平及接收质量限(AQL)见表2、表3。表2出厂检验必检项目及判别

序号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对应条款判别

1泄漏电流5.18.7?

2电气强度5.18.7?

3

接地电阻5.18.17表3出厂检验抽检项目及判别

序号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对应条款检验水平接收质量限(AQL)?

1工作压力

?5.5?

2密封性

5.6?

3关键元器件5.13.1?

4标志5.1、8.1?

5保护功能?5.15?

6输入功率5.18.2?

7喷涂件5.13.2?

8内锅的标记5.13.3

7.3型式检验按GB/T2829规定,采用判别水平Ⅱ的二次抽样方案,卫生要求检验采用判别水平II的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计算。

7.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关键元器件变更;

正常生产时,每年不少于一次;

产品停产6个月以上重新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的项目、不合格分类、判别水平、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见表4。

表4型式检验项目及判别

序号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对应条款判别水平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1卫生要求?5.3

n=350?

2合盖安全性

5.4

3密封性5.6?

4安全压力5.8?

55耐热压5.9?

6开盖安全性5.10?

7防堵安全性5.11?

8泄压压力5.12?

9关键元器件5.13.1?

10耐用性5.14?

11破坏压力5.16?

12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5.18.1?

13发热5.18.3?

14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5.18.4?

15工作温度下的电气强度5.18.5?

16耐潮湿5.18.6?

17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5.18.7?

18变压器和电路的过载保护5.18.8?

19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5.18.15?

20接地电阻和接地措施5.18.17?

21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

绝缘距离5.18.19?

22耐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5.18.20?

23防锈5.18.21?

24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5.18.22?

25使用说明书8?

26工作压力5.5?

27保温温度5.7?

28提手强度5.13.4?

29保护功能5.15?

30密封圈5.17?

31输入功率5.18.2?

32非正常工作5.18.9?

33稳定性与机械危险5.18.10?

34机械强度5.18.11?

35结构5.18.12?

36内部布线5.18.13?

37元件5.18.14?

38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5.18.16?

39螺钉和连接5.18.18?

40标志8?

41容积5.2?

42喷涂件5.13.2?

43内锅标记5.13.3?

注:

1表中卫生要求检验采用一次抽样方案。

2密封圈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批中另行随机抽取。

3涂层型式检验的样本按QB/T2421要求抽取。

8标志和说明

8.1产品上应有耐久性的标志;

8.2标志和说明应符合GB4706.19中第7章和GB5296.2的要求;

8.3器具和说明书上应标明额定工作压力(单位:kPa),说明书上应注明额定工作压力的功能项。

8.4电压力锅的密封圈上应有电压力锅制造商的商标和规格。

8.5器具和说明书上应标明额定容积。(单位:L)

9包装、运输、贮存

9.1包装

9.1.3装箱

应符合GB/T6543规定。

9.1.4盒内应附有中文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

9.2运输

9.2.1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翻滚和踩踏。

9.2.2运输途中应谨防受潮、挤压及雨淋。

9.2.3严禁与腐蚀性物品同时装运。

9.3贮存

9.3.1库房内应保持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大于85%。

9.3.2产品存放离墙距离保持200mm以上,离地距离保持在100mm以上,不得与有腐蚀性物品同时存放。

篇3: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场地设施要求

第一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规划及布局

汽车检测机构是一个一次性投入较大,经济效益并不太高的为社会提供机动车辆技术数据的服务型机构。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有汽车制造、流通、物流、维修以及质监、公安、交通、工商、环保、政法、保险等行业管理部门。按检测机构的工作性质可分为:为自身服务的内部检测机构,为汽车定型服务的以道路测试为主的检测机构和以室内检测为主的主要服务于在用车辆的检测机构。

目前,以室内不解体检测为主的服务于在用车辆的检测机构(即安全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以下简称汽车检测站)拥有量较多,承担的检测任务较重,服务面较广,该类检测站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证更好地服务社会,确保机动车辆安全运行和检测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原则

1.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检测站是利用现代技术,使用不解体的方法,让车辆快速通过检测设备仪器即完成检测、诊断工作,故车辆检测过程是一个快速运转的流水线作业过程。对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及其发展状况,汽车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体现,车辆的拥有量及增长状况等因素,是确定检测站的规模的重要依据。

2.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原则和要求

?检测站是一个一次性投入大,长期见效的工程,其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建设相吻合,符合城乡发展规划思路。交通应安全、方便,由于进出检测站的车辆较多,不宜规划在人口密集区和车辆流量较大道路不畅的地段。

3.规划应有利于检测站的可持续发展

在检测站的规划时,应充分满足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同时应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场地、检测车间、设备、设施和控制系统应留有扩展的空间,以保证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更新时用较少的投入或不投入就能满足要求,使检测站能持续有效的运行。

4.合理利用资源

在检测站规划时,应充分根据现有的检测业务和今后能够开展的其他业务,进行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厂房的合理布局,作到功能齐全,组合方便,以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汽车检测任务的要求,使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检测站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的总体规划

检测站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其他工业企业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必须考虑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的因素,必须依据车辆保有量确定检测纲领,根据检测纲领配置检测设备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及工作人员数量,最后,根据总体规划的设计,确定投资规模并进行检测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形成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可行性报告。检测站的总体规划是检测站的工艺设计和建筑施工设计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先进。

2.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

检测纲领是检测站根据服务的对象、检测项目参数、适应车型等因素,全年能检测的车辆辆次。具体涉及到当地现有车辆数、年度增长数、年度报废数以及车辆管理规定、车辆维修质量检验规定等因素,一般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和计算而获得的。

要达到检测纲领,必须对检测性质、检测项目分类,通过统计分析,才能制定检测线(检测车间)的具体工艺设计。该设计是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化,若总体规划不能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检测站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投资浪费,并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3.与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

检测站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在具体工艺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涉及到有关检测站及机动车管理、检验(检测)、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现行要求,而且还应考虑到标准的更新及与国外检测机构接轨等因素,在规划设计时应留有发展(扩展)的空间。

4.合理设置汽车检测线、检测车间、计算机控制系统、停车场、试车道路、业务厅等辅助设施

检测站在规划设计时其各种设施应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中的第7条的规定。

检测线的设置应在总体规划中根据检测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检测线与业务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试车道路、车辆进出、行人及行车安全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位置和功能相匹配,不能有流转不畅、堵塞和瓶颈现象。在检测线上根据工艺流程保证各检测工位有足够的空间,各工位间应根据所能检测的最大车型的长度确定安全距离,保证既能形成流水作业,又使各工位间不相互干涉。在检测线入(出)口处应有足够长(一般为1.5倍最大车型的长度)的引车道和醒目的交通标志,以保证车辆进出安全。检测线内设有非工作人员行走区域,并有安全防护装置,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同时,还应考虑检测站功能的扩展和发展的需要,应留有相应的位置。

检测车间的设计首先应根据检测站承担的检测项目及车辆保有量和执行的技术标准来决定检测线的条数和长度。目前,一般有单条、双条及三条(多条)检测线布置方式。具体为安全线+综合诊断线、综合线+诊断线、安全线+综合线+诊断线等方式,也可按车型分别设置大车线和小车线。考虑检测项目的多少、检测工位数量和检测车辆的长度尺寸来决定车间的长度及宽度(一般为五工位,单条线时,80*7m)。

考虑到车间内的噪音、空气污染及车辆通行高度,合理确定车间高度。车间内的废气污染,在车间布置时应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资料,车间的进口应与风向逆向,对废气排放较重的工位置于进口处,同时在车间两侧增设自然通风装置,这样既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污染,保证了空气流通,同时节约了强制通风的动力能源,减少了因采用强制通风带来的噪音污染,使检测车间的卫生指标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要求。

根据检测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设计车间的采光面积和保暖面积,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以保证检测车间的光照和温湿度,使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以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检测车间在检测站所处的位置应略高于其他设施,以保证车间排水畅通。

检测车间地面一般采用彩色磨石地面,以保证车间的美观和整洁,其纵、横向坡度在全长和任意10m长范围内应不大于1.0%,平整度应不大于3.0‰,在汽车制动检验台前后相应距离内,地面附着系数不低于0.7。在进行车间动力能源设计时应满足《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要求,车间需要供给电源、气源和水源,一般采用电缆沟布置,为保证施工、检查和维修的方便,电缆沟采用分层设计(即水路、气路、强电、弱电由下至上分层设置)。

汽车检测线的控制操作模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工手动控制阶段、计算机半自动控制阶段和计算机全自动控制阶段。目前,许多已采用了计算机全自动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又可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检测站的核心,是检测站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体现。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应满足《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JT/T478)的要求,同时应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息快捷录入能力;检测线各工位灵活调度能力;工位控制和数据采集的稳定能力;工位检定/校准的方便能力;检测数据信息的储存、查询、输出、复现和数据修改能力;检测财务处理能力;检测标准方法更新的修改能力;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扩展能力等。

在规划设计检测站的停车场地时应根据检测工艺流程、检测节拍和日检测数量进行综合考虑。按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GB/T17993-200*)的要求,检测站应设置有停车场,停车场面积应与检测能力相适应,不允许与检测场地、试车道路和行车道路等设施共用。停车场地一般分为待检停车区和已检停车区,应有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分和分开设置。进检车辆、待检车辆和已检车辆的行驶路线应符合检测工艺流程,不能有相互交叉和碰头现象,以保证检测车辆行进有序,安全行驶。综合考虑已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车辆计算)数量的1.5-2.5倍即可。待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车辆计算)数量的3-4倍即可。若检测站通行能力强,且日检测数量较多时,可在已检停车区、待检停车区设置专职人员对车辆进行指挥和调度,以充分保证场内车辆安全、有序,从而确保检测线高效运行。

检测用业务大厅的规划设计一般采用与检测车间成“T”形或“L”形的设置。业务大厅应宽敞、明亮,其面积应根据检测工位数、停车场能容纳的车辆数及试车道的车辆数的总和所带来的客户人数(按2-3人/车计)乘上客户所需活动面积再加上业务大厅内各种设施所需的配套面积来设计。大厅内的业务办理台布局和色调应给客户一种亲近感,充分体现“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大厅墙上应设置检测站的检测工作程序、员工工作守则、服务质量承诺、检测收费标准以及其他信息资料。同时,在大厅内设置上线车辆检测动态显示装置,增加检测工作的透明度,以充分展示检测的公正性。

检测站的辅助设施是为车辆检测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各种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检测所需的能源供给设施,办公设施,职工休息生活设施以及车辆调修设施等。在规划设计时在充分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应相对分隔,以保证安全生产。

虽然,检测站没有高大建筑,但站内强电、弱电分布复杂,而检测站是一个向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的技术服务机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检测数据安全是正常开展检测业务的保障,在规划设计时对各种设施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满足《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GB50057)的要求。

检测站的能源消耗为电能,虽然电能消耗不大,但检测用电设备较多,且为了保证站内美观,各种线路一般都铺设在地下和走暗线,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由于检测站的控制系统多使用计算机控制,为保证其控制可靠有效,数据信息不会因突然停电而丢失,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在条件许可下,应配置发电设备,以保证检测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开展。

5.消防设施、环境绿化符合相关规定

检测站的设备多,机动车辆多,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消防条例、法规的规定执行。应设有消防通道、消防栓,根据仪器设备的分类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根据检测站规模的大小设置专(兼)职安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宣传消防知识,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检测站的功能在逐步增加,检测站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检测站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美化环境,设置应有的绿化面积应符合当地的规划,满足当地的要求。一般可采取在各工作间区域设置矮小绿化带以示隔离,在检测车间及试车道路周围设置能吸收有害气体的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有降低了污染,使检测站环境卫生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要求。

6.试车道路的要求

按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GB/T17993-200*)的要求,试车道路的承载能力应满足受检车的轴荷需要,试车道路应符合《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4)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等标准的要求。检测站在规划设计时应从场地的长度,试车安全等方面考虑。首先,应根据检测站检测项目确定站内需进行道路试验的参数;再根据确定的参数考虑试车道的长度和宽度,且宽度不小于8m。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试车道路设置在检测车间后面,试车方向最好与检测线车辆行进方向一致。同时,在试车道进出口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和非试车车辆自行进入,以免引起安全事故。在试车道路设计时应根据检测站所能检测车辆的最大轴荷确定道路的承载能力,应保证试验车道路为平坦、硬实、清洁、干燥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7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且试车道路的纵、横向坡度在0.1%以内。

三.案例分析

根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模拟规划设计了一个汽车检测站总规划图(如图6-1)。

在规划设计中检测站设置有检测车间、办证(办公)大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外观检视车间、试车道路、驻车坡道、淋雨试验台、转弯试验场、附属设施、调修车间及调修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图体现了以下特点:

1.总体规划各种设施的布局是以办证大厅为中心。办证大厅与检测车间呈倒“L”形,这样布局可以将检测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再设置车辆进出站两道大门,使进入检测站的车辆有序行驶,检测流程清爽明朗。

2.根据当地的车辆保有量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设计检测纲领为50000辆次/年,检测站所需占地面积为20000m2,其中建筑面积3180m2,停车场面积3712m2,试车道面积2840m2,绿化面积3480m2。

3.根据检测纲领,按检测车辆长度12m计,车间内设置大车线(5工位)、小车线(6工位)及诊断线(3工位)共14个检测工位,并考虑车间与周围建筑物的匹配,所需车间尺寸为80*22*10m。在车间进口处设置汽车废气、动力性、经济性检测工位,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和噪音污染。在距车间进口18m处设置两道侧门,二级维护及安全检测车辆从侧门进入,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该站能从事营运车辆技术等级检测、车辆维修检测、安全检测及接受交通、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和司法机关等部门、机构的委托项目的检测。

4.在总体规划中按检测车辆长度12m宽度4m计算,检测车辆流程按图中箭头所示,使车辆在站内任何一个区域内都能安全畅通行驶,不会发生调头、会车和检测工作相互干涉现象。

5.停车场分为待检、已检和调修三类,以办证大厅为分隔线,使各类车辆停放有序,不会发生混乱。各类停车场面积由检测纲领决定,保证了检测的有序进行,不会发生拥堵和瓶颈现象。

6.试车道路设置在车间后面,且试车方向与室内检测方向一致,不会出现交叉和会车现象,同时在试车道路尽头设置驻车坡道,保证了试车安全。

7.水、电、气等辅助设施集中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且远离工作区域,有利于安全,减小了噪音污染。

8.在待检停车场与车间处设置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既保证了车间的消防安全,又使车辆与行人分道行进,确保了行人安全。

9.设置调修车间以方便客户,调修车间采用计算机管理,且与办证大厅联网,使调修与复检一次完成,提高检测效率。

10.在检测站中心地带设置大型绿化带,将车间出口与待检停车场分开,进一步增加了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同时,美化了站内的环境,可在绿化带内设置检测站的形象标志,反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站内四周设置绿化带,使绿化面积站总规划面积的17.4%,营造了一个绿色环保的服务社会的现代化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11.总体规划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当规划、经济相协调,同时又满足了检测功能要求。

第二节?工艺设计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1.基本要求

?汽车检测是要在不解体条件下测试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环境污染等项目、参数和故障诊断。

?依据国家、行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汽车检测项目和参数分属汽车产品、综合性能、安全性能、环境保护、汽车维修产品、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进出口商品等检测。

?工艺设计是要根据检测站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产业方向,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工艺布局,根据业务方向确立工艺路线,配置设备设施和人员,计算机网络、生产纲领、投资预算和经济分析,环境和安全评价以及水、电、气资源论证等。

汽车检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是属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既有服务性质,又有生产性质,其产品是检测的数据和实验报告,因此检测工艺既要合理配置资源,又要以充分的资源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同时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条件下追求检测的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已广泛运用,所以汽车检测站在工艺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成熟的现代技术,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汽车检测站的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为汽车检测涉及汽

车制造、改装及改造、道路运输、汽车维修、运行安全、环境保护、保险、进出口商品、汽车商品交易、交通事故处置、旧车市场交易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的实际体现。在投资分析、总体规划、确定检测规模、纲领时,要充分论证,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和检测纲领,不然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汽车检测涉及的行业多,依据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也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领域。目前汽车检测以其所承担的检测任务,其管理分属于国家经贸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保险公司及工商部门等。各部门在汽车检测方面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有相应的检测标准,这是检测站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检测站的工艺设计时要依据各部门的要求,综合分析,使之能有效的贯彻有关规定和标准。这就要求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参数、配置设备设施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2)?符合检测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要求

检测站的建设是一个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而且形成文件,这是经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法律性文件,这是进行工艺设计的依据。

工艺设计时,要依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服务方向、投资规模、市场趋势来合理配置资源。遵循这些依据,在工艺设计上具体体现就是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检测项目、参数,布置工艺流程,配置设备设施、人员和其它资源,确定检测纲等。

(3)?先进性

先进性体现在合理的工艺布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如配置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设施,执行各种标准的适应性,信息、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机构、质量体系的先进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检测数据与国际接轨的可行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符合性等。

(4)?可行性

工艺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场地、车间、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要适用,不能好大求全浪费资源和重复投资。要将别人成熟经验与本站实际结合。既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设备设施、车间工艺,要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来确定,项目参数又由服务对象来确定。所以配置的设备设施尤为重要,若性能达不到要求,或运行不可靠和稳定,将不可能实施所规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工艺布局不合理,不但影响检测效率,也影响检测数据的稳定。

(5)?前瞻性

工艺设计要适应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变化的需要,要适应检测标准的更新和变化。也就是工艺灵活、项目参数的增减要留有空间,技术手段要能随时更新,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1)设计依据

一般是指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有关标准等。

(2)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动态

?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情况,为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配置设备设施、标准创造条件。

(3)市场情况和任务来源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本地汽车检测站发展动态,明确任务来源,特别是服务于哪些部门等,这便于在设计中选择工艺路线,制定检测纲领,确定投资规模,经济预测等。

(4)确定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项目参数要由服务对象来确定,要看承担的检测任务,如产品质量检验、安全性能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测、环境保护检测及其它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委托检测等,其要求检测的项目参数有所区别,因此其投资规模、设备设施、工艺配置、工艺路线、机构、人员、管理等都有所区别。

(5)总规划图和车间工艺布局图

总规划图要求如第一节所述。

车间工艺布局图包括车间空间的设计、工位设置、设备的布局、水、电、气管线的布局、通风、照明、检测过程指挥系统、排污、排水等。

(6)?检测工艺路线的设计

检测工艺路线是指检测车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作业流程、顺序,其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车辆流程、工位设置、设备设施的组合、检测节拍及时间、检测的项目和参数、人员配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报告的生成、检测纲领等。

(7)?检测纲领的确定

检测纲领是指年检测车辆数。它取决于服务范围、检测的项目参数、设备设施的配置、工艺路线、人员情况及管理等诸多因素。

(8)?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组织机构方面,要确定机构的法律地位,部门的设置,主要岗位人员的条件,岗位的职能分配等。

人员配置要有对人员数量、素质、相应技术能力等方面要求。

(9)?水、电、气

对水、电、气要进行用量核算,提出设备设施配置的要求。

供水系统如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电气系统,如变压器、配电器、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停电应急系统、防雷和防防静电措施等;供气系统要求如压气机的选择、压力、确定用气点及用量等。

(10)?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对汽车检测站,一般有土地使用费(包括征地时按政策规定的各种补贴)、基本建设费(设计费、场地整治、房屋建设、停车场及道路、绿化、水、电、气)、检测设备设施、按政策规定的各种税费、银行利息及其它费用组成。

(11)?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主要是成本构成和分析,投资效益预测,投资风险的规避和投资可行性的论述等。

(12)?可行性结论

最后对工艺设计的可行性作出结论。要从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的符合性、适应性;技术手段、工艺条件;机构、人员、管理;投资及经济分析;环境及安全措施等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二.?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

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依据是有关检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检测项目和参数有:A.1车辆唯一性确认(12个项目);A.2整车装备完整性基本检验(22项目);A.3发动机性能检测(17项目);A.4使用可靠性基本检验(5项目33个参数);A.5动力性检测(4个项目或参数);A.6燃油经济性(一个项目或参数);A.7整车滑行性能(三个项目或参数);A.8噪声控制(4个项目和参数);A.9车速表、里程表核准检测(二个项目或参数);A.10制动性能检测(16个项目或参数);A.11转向操纵性检测(6个项目14个参数);A.12前照灯检测(5个项目或参数);A.13排放污染检测(2个项目,点燃式发动机3种方法3个参数;压燃式发动机2种方法各一个参数);A.14悬架特性检测(5个项目或参数);A.15客车防雨密封性检测(1个项目或参数)。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检测的内容不相同,检测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其检测的参数和项目也有所不同。如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汽车产品的3C认证检验、汽车定型试验、汽车安全检测、汽车进出口商品检验、汽车环境保护检验、汽车维护修理质量检验、汽车综合性能检验等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其检验项目和参数各有不同。在工艺设计时,要根据所承担的检测任务,依据有关标准综合分析、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和参数。

三.检测设备设施的确定

1.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评价、选择

检测设备设施是影响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

检测工作的质量和信誉(置信度),检测站应限定使用有充分质量保证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这是一个原则。如果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无独立质量保证(即无第三方质量体系保证或无第三方产品质量保证的),那么仪器、设备、设施、材料、服务质量无法控制,将直接影响检测质量。

在评价外部服务和供应商时,首先对检测设备设施要有明确的、完整的要求,然后评价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许可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状况、产品性能价格比、满足检测参数和标准要求的功能及精度(或不确定度)等。

在工艺设计中,虽然不直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但要对检测设备设施提出明确、完整要求,为今后这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2.确定检测设备设施的依据

确定检测设备设施要依据有关标准。对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确定设备设施时要依据GB/T17993-200×《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18565-20**《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5746.1-1995《汽车修理质量评定标准?整车大修》、GB/T18344-20**《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等。

如果要承担其它方面检测任务,如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汽车产品3C认证检验、汽车环境保护检验、汽车商品检验等还应参照这些检验的有关标准配置相应设备设施。

3.检测设备的配置

检测设备设施配置的原则:覆盖所承担检测任务所依据标准的全部项目和参数;设备设施符合标准要求的功能、范围、精度(或不确定度);性能稳定;检测数据具有溯源性;有良好的性价比;有生产许可证明等。

以下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承担任务不同,按有关标准应配置的设备设施列表说明。(表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