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言文教学略谈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

文言文教学略谈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

2024-07-31 阅读 4539

文言文教学略谈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

文昌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邢益育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一点,讲得全面一些、细致一些,生怕自己不讲了学生就不会,就考不好;有的老师也知道要根据学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也希望自己的课堂学生学得活一些、有趣一些,但总苦于找不着恰当的尺度来定位,教学付出很多,但效果自己都不满意。我想,这里面存在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没有抓准的问题。

入选教材的文言课文,应该说可教可学的内容很多。也正因为多,教师就需要对“教什么”这个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我以为,一篇文言课文,可以选择三个方面的内容来教,即文字、文学、文化三方面,简称“三文”教学。

也就是说,思考一篇文言课文要“教什么”,教师不妨重点考虑:教点文字方面的知识,充实学生的积累,增强文言语感;教点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赏析、体验感悟能力;教点文化方面知识,增进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怀。

当然,就“三文”而言,一篇文言课文,不论篇幅长短,均有许多可以积累、可以深悟和可以挖掘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处理时,我们仍然需要作重点的选择、难易的区别和深浅的定位。用过去的话说,所教学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应当“精要、有用、好懂”的。要做到这一点,非教师下苦功夫不可,如逐渐梳理和清晰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入透彻解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若此,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方能得到明晰、适当和有效的解决。

“怎么教”的问题较复杂,涉及到教学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法手段选择,以及面对不同学情的应变处理等等。

下面,仅以初中《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例,具体谈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导读文字,对学生学习有两点要求:“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处理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定位。编者从学和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实,教师的教也是要与之对应的,这也是一种“以学定教”。

在这里,“教什么”的问题似乎明确了。用“三文”的观点看,即文字方面,强调借助工具学习和积累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文学方面,重视了对课文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虽然编者没有具体谈及“文化”方面的学习,但教师可以依据学情与时间,可做适当的挖掘教学。

有了以上的分析、定位,接下来重点工作就是如何设计本课的教学了。

就《湖心亭看雪》一文,可以粗略作如下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依据“三文”教学主张,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确定为如下三点:学习叙事描写类文章的诵读;揣摩想象课文优美的意境;体悟课文叙事描写的语言美。

以上三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三个目标,学生一节课不可能都能掌握,但教学抓到了这几个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就是明确的,学习过程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二)教学过程

我以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抓两个核心点: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很多专家学者及诸多的成功课例告诉我们:教学环节宜少不宜多。就本课教学,可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活动安排:

环节一:熟读成诵

学习文言文,读,永远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这是首要任务。如何读,教师可以八仙过海。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读的教学,主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叙事类文言文的读法,如学习、揣摩体会叙事类文言文的口吻、语调、语气和节奏等;二是通过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体悟文章的境界之美。这当中,当然自然包括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理解。也只有读出自己的感觉,学生才能整体的感知课文,接受对课文的学习。

环节二:揣摩想象

阅读精美的文章,如果没有了阅读者的揣摩和想象的,这种阅读学习一定是不到位的,也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这篇课文,作者写的是在西湖看雪景,在文章中,作者到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精美画面?这个画面,其构图如何,其美在何处?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语句,重点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文中的字、词、句的细心揣摩体会,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方能体验和感悟到课文情景交融的境界美:作者写雪景,落笔极精,在巧妙的对比和点缀之下,呈现给读者的是,在一幅阔大之景下,突显着“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人两三粒”的画面对比。学生通过揣摩和想象,达到“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的学习收获。

环节三:鉴赏体悟

阅读教学,一定要尽量做到让阅读者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理解感受。教师任何精讲细析,只要学生接受不了,都只能说“爵烂了喂给学生”,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了。

而要让学生自己来“爵”、自己来体验感悟,就得做到两点:一是巧妙引导,二是把体验与感悟还给学生。

巧妙引导,就要有恰当的问题导引。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只要用好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编者设计的问题,便可。

本课的“研讨与练习”有两个要求:“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如能把这两个问题当作学生赏析课文的导引,我看就足够了。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怕还达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适当的难度下降。

体验与感悟,是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起来,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不失为好的做法。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和交流,学生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如果学生能力较高,教师可适当增加学习的拓展,如让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深入的思考与体悟,在比较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就文言文教学,细思下来,我有两点很深的感触:

(一)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由于缺乏新的教学理论指引和新的教学理念支持,我们的教学一直在“字字落实、句句分析、串讲灌输”的旧套套里打转,教学实效不高。而今天,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纷呈更新,又让我们一些教师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原因,我想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我想,教师有无想法、如何想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教学想法和教学坚持,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

(二)要用好教材、落实要求

“用教材教”已经提了很多年,可我们“用”的情况如何呢?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不会用教材的建议、要求和问题设计来教学。如单元和课文的导读文字、课后练习设计等,教材这些现成的好东西,常常被老师们忽视,甚至抛弃。常听老师说“不会教”“不知如何教才好”,其实是教师不理解教材,更不会运用现成的教材资源所至。

另一方面,总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无限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贪多求全,教学过程只能是以讲代学,不然时间不够。其实,教材编者多在单元导读里提到了具体的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只是教师放不下,生怕不讲或少讲了学生就学不会、也考不好所至。

叶老早就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那么,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做到“一课一得”,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篇2: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法

中学文言文教学法浅谈

临高中学语文组连贞净

文言文同现代文相比,枯燥无味,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有畏惧感,这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教好言文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能力。现分述如下:

一、激发兴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

1.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并且认为文言文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学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祖国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文言文中有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精髓,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有利于提高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列举了一些名人的例子,有力地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其关键在于善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课堂上,教师若能运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法,那么,这节课肯定会像大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例如教初一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时,把课文编成生动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的、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对一些浅易的文言文,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如教《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先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讲得不够好的也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他们已经动脑筋积极思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教《桃花源记》一文时,先描述“世外桃园”美好生活图景:桃花源不仅环境佳优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古道热肠,纯朴善良,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反复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在这样的启发与引导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法是教好文言文的关键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西方教学理论也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这样看来,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光是系统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针对文言文难学的现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能读懂原文。笔者帮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让他们学会自己参看注释、查工具书、正确判断字词的含义,尤其是一字多义。

篇3: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之困惑与收获

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之困惑与收获

**年版课标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初中语文里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较大,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由于年代久远,平日学生接触不多,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学习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之前在校内上过一节语文公开课,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授课对象是考试平均分为五十几分的基础较差的班级。备课时,最让我伤脑筋的就是课堂的容量问题,从作家作品到朗读,到字词理解到文段翻译,从作者论点到到分析论据,从中心主旨到写作特点,短短的四十分钟,我该如何既能让学习保持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让传授文本知识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着眼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内字词与作者观点等等,太难的内容就避重就轻,投机取巧绕开了。课后的评价有褒有贬,虽然好评居多,但这节仍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对于如何上好文言文脑海里也总有太多的疑问。

这次的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应永恒老师的《“和”教文言文》。老师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量的课内例子从“宽度”、“深度”与“长度”三方面来具体阐述了文言文教学,这让我受益匪浅。

我忽然醒悟,教学多年,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们似乎已了然于心,因为总是为了迎接中考而将学习重点放在考点之上,这种功利性教学似乎对于考试屡试不爽,但长时间后,学生对文言文只有厌恶,因为学得辛苦还容易丢分。在不知不觉中,文言文教学语法讲解大行其道,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热情像浇了凉水,教师的讲课热情也不自觉锐减。于是学生的能力培养缺失了,文言文的美感在单纯的字词解释中越来越远。

应永恒老师的一个“和”字唤醒了我,在文言文中,影响学生成长的决不是哪个文言字词或者句子的解释,而是文章蕴含的深邃思想。这提醒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课前备课对文本的理解要细致有深度,要有前后关联的广度,还要有人生思考的高度。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对“语文”的全面内涵的理解。不仅仅要关注语言的理解,还要重视古代汉语独有的语言魅力,更要重视古代汉语中强烈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对提高语言素养的影响。只有这样,文言文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