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利用多媒体促课堂高效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促课堂高效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024-07-31 阅读 2189

利用多媒体促课堂高效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小学罗爽

【摘要】:在多媒体资源的伴随下,我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我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了多媒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激发兴趣丰富内容提高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主要在英语课堂上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从而打破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央电教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英语教师大开眼界,近几年来,在多媒体的伴随下,我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了多媒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生动的画面面前,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在直观的电脑软件面前,学生会感到英语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

例如,在教学《OurSchool》这一课时,我先播放英文歌曲《ToSchool》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愉悦的视觉享受中走进美丽的校园情境中,学生听了几遍音乐后,我又问学生:“在歌曲中你们听到了哪些单词?”学生欢呼雀跃,纷纷回答说:“听到了操场(playground).”“听到了计算机(computer)……。”当我教学生这课的单词时,又把预先准备的图片与单词相结合,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轻松多了。不到一节课,学生已记住了这一单元的8个单词,还会熟读“Let’stalk”这组句型了,并争先恐后地起来读句型。还要求分角色朗读。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饱满热烈的情绪中走进文本,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以境育情,激发学生情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

如我在教学《What'sYourFavouriteFood?》一课时,我采用了课件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我用课件展示茄子、鱼、西红柿、羊肉等不同的蔬菜时,教室里响起了学生的惊叹:“啊!太美了!”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好像身临其境,学生会充分感受到食物的确是太鲜美、太有营养了,简直让人垂涎三尺。学生在学习时,看到形、色、音兼备的课件就不会感觉到这些英语知识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个自己早已认识的好朋友,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同时,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巩固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了解各种相关的课外内容,同时深化课内知识,系统地巩固所学的英语内容。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如在教学四年级《It'sWarmToday》这一课时,为了更好的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搜集了有关《四季》的英文歌曲以及表示四季的很多图片,还有表示气候炎热、凉爽等特点的资料建立了一个资料库,上课时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如我教“春天(spring)”这个单词时,就把一年四季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表示夏、秋、冬的单词,学生一会儿就想起来了summer、fall、winter这几个单词,当教Let’stalk对话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的这一部分的课文朗读课件,学生仔细

篇2: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从而引发了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等问题的变革和思考。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已经势在必行,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辅助教学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计算机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信息素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利用播放投影片、录像、录音等,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地表达一节课的内容,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以找一些关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短片、电视剧片段、历史电影节选等先用计算机媒体播放一下,激发起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兴趣,再由老师根据书本进行详细介绍,这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就会非常的深刻,解决同学们“记忆难、易忘记”的缺点。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速度惊人。“十年寒窗,终生受用”的观念不仅被抛弃,而且还意味着只要停止一段时间学习,就将成为信息社会中的“功能性文盲”。现代人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但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信息世界日新月异,无穷无尽,而每个人的精力却有限,要学习哪怕某一学科的所有知识也决无可能,更谈不上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另一方面,人类对于学习的认识仍处于盲目状态,而造成巨大的浪费,致使人类学习潜能不能被快速开发,不能高效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彻底变革学习方式,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学习。

2、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大力提倡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吃”的饱,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学习、及时“消化”。计算机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多媒体教学网上,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要多给孩子鼓励性的评价,要注意引导孩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以防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人机交互式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掌握自己力所能及的知识,也可以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出路一是“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开设综合课,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以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这为实施综合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针对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同时应该适当淡化计算机课程与技术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之间的界限。这样做,有利于计算机课的教学,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同时可以提设备有效的。

计算机课程应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今后从事任何职业,他们中小学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在计算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突出“基础性”的原则。教给他们的知识必须是基本的,可迁移的。我们不可“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我们可以把许多教学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能不实用;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其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也就是说在重视基础的同时,更要重视它的发展。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力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培养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目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还要锻炼其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3、在教学中计算机发挥的作用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同媒体的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善于改进教学管理,目前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较低。并且多是被动的,积极主动参与者少,学习的民主气氛不浓,发展空间的自由度小。而在合作理论指导下,实施网络系统分层协作辅助教学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了,不再是单纯的,惟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一面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有取的知识,一面利用网络主张获取无取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出新问题,迫切需要教师成为自己学习的伙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个主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提出不同问题,又可相互讨论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即要参与又要指导,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

篇3:多媒体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按照教材设定的思路,我们可以设想:学生手拿三角形,听老师布置完任务。怎么拼,能拼出什么都不太清楚,只能先随便的拼一下试试。如果运气好或者预想能力较强,可能直接拼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学生在试验时,会发现不等边拼接没有后续效果,因为这些组合图形都不规则,不能把握。然后,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特殊图形上。一类是那些中心对称的平行四边形,这是学习过的内容;一类是那些左右对称的凸多边形,这是好奇心驱使,随后即会放弃。学生的试验,开始可能是无序状态,随着注意的集中,目标一个一个的出现,学生的意识中必定会对自己刚才的所有拼凑进行回顾(很多时候这个回顾是无意识的),找到拼出所有图形的方法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顺次拼出三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使自己的思维进入有序状态。

教材把这个过程缩减了,有些教师则更希望把它压缩成一个或几个动作,为后面的讲解和练习挤出时间,不愿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个非目标、非重点、也非难点的中间环节上。认为只要知道了转换的道理,就有了“等底等高,面积2倍”这个重点的突破。在动手操作上延长时间,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讲解和强调。

其实这是个误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也是对公式的熟悉过程,过程熟悉了,结果也就熟悉了。以后也就无须用多的吓人的练习题让学生做,把公式强印到学生的脑子中。举一个化学上的例子: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这是先决条件。但是反应所需要的环境如加热、电击、搅拌或是放在溶液中使其反应更充分,以及催化剂等这些控制反应进行的因素也很重要,甚至是必须的。学生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就是知识发挥作用的控制因素。一般上,我们认为把知识放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知识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但是,问题从何而来?来自思维。思考什么?思考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如果对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相互作用、矛盾冲突以及相似性、特殊点,没有任何的反应,就不会产生问题、提出问

如果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呢?

1,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三角板

(师)那三角板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呢?

2,动手操作、观察、思考

(师)将三对三角板分给三个小组,分别拼凑、小组讨论。

(师)你们发现可以拼凑什么图形呢?

(生)可以拼凑成长方形,有的说可以拼凑成平行四边形。

(师)说的很对。它的面积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生)他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边说变拼凑给大家看。还有的同学说: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们真棒!说的非常好。

(师)底乘以高适合所有的三角形吗?当拼凑出来为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还是底×高÷2

(师)你们说的很对,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面积都适合公式:底×高÷2

3,(师)利用课件将拼凑过程演示给同学们看,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加强直观教学,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快感。

(师)提问: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板能拼凑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生)不能

(师)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给同学们看,发现拼出的只能是不规则的图形。

4,完成推导

根据这节课,同学们一起拼、摆,老实课件演示,我们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d,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成:S=d×h÷2

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锐角、直角、钝角三角板各一对,围绕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面积技术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情况,学生的知识建构就会产生困难,甚至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意外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去引领学生探究,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教学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