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2024-07-31 阅读 932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强,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中学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几点优势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生物教学

“教育现代化”,这一要求促使了我们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的电化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倍受师生的青睐。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运用电教手段可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功能的电教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1、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电教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等。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防御行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动物的伪装”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影视片段,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些小动物绝妙的伪装叹为观止,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内涵和区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自然也就印象深刻了。

篇2: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引导自学型课堂应用

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引导自学”型课堂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并且彼此影响,互相融合,一起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带来很大冲击。而多媒体教学与“引导自学”型课堂正是在这两大趋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成果。本文着重从微观层面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引导自学”型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自育自学;引导自学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各种有效的尝试,最终不约而同地把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放在课堂结构改革上,对于“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改革方向”基本达成共识;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日益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考察当代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者提出了改革课堂结构,建设新型课堂的必要性。而后者则为新型课堂的建设在技术支持方面提供了可能性。

一、“引导自学”型课堂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者并未把“引导自学”型课堂单独列为教学模式的一类,而是在多种教学模式中体现引导自学的理念。如莫礼生提出的单元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单元:试探→提示→自学→组织→复讲,其中自学是核心环节,试探和提示是为了引起自学需要,组织和复讲是为了巩固自学成果;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流程中注重自学,而且把教学目标的选择权也交给学生;另有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阿莫纳什维的师生合作模式、马赛拉斯和考克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他们都强调基于人际关系的自主探索过程,因此被统称为社会互动教学模式。[1]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引导自学”思想最先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代研究者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国情也开始了“引导自学”型课堂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尝试。其中,何炳章提出的“自育自学”论是最具影响力和现实意义的理论系统之一。

我国当代教育家何炳章教授在陶行知、叶圣陶、段力佩和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影响下,把“自育论”和“自学论”融为一体,构建出一套表述完整的理论系统,即“自育自学”论。[2]在合肥市范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实践中“自育自学”论不断完善,现已相对成熟。何炳章指出完整的“自育自学”过程应包括“做、学、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