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学心得让我们回归真实课堂

小学教学心得让我们回归真实课堂

2024-07-31 阅读 9157

文章欣赏一个东北青年在广东看到各种各样艳丽的花,很是惊叹,他不敢相信它们是真花,于是不由自主地去摸一摸以鉴别真伪。

“不用去摸,”旁边一位看似园丁的老人说话了,“这是真花。”

“为什么您这么肯定?”青年人有些不相信。

“你看,它们的叶子有的已经干枯了,花朵边缘也有些枯萎的痕迹。真的东西都是有些瑕疵的。”他微笑着说。

青年仔细一看,果然发现盛开的大花朵旁垂下的叶子有几片已经蔫了,边缘的几朵小花也显得有些衰败。

确实,真的东西都是有瑕疵的。老人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每位教师都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理解和信赖,赢得学生的爱戴,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善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并给予点拨,对他们的成长与进步给予赞扬和激励,用成功的教育收获教育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公开教学课上的一种作假现象:老师课前反复演练,提前铺底,上课就像演戏,就连“知道时举右手,不知道时举左手”这些潜规则,“导演”和“演员”都早已烂熟于胸。不知是“打假”成功,还是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课堂假象犹如“卷地风来忽吹过”基本被“清扫出门”。但是,近年来的一些公开课上,又刮起了另一股风:新课伊始,老师便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尽管已读过课文,甚至已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对课文内容已大致了解,仍配合老师提出了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教学便从学生的问题开始了。如此“明知故问”浪费时间,大概只是为了体现课堂是“以人为本”,教学是“顺学导教”。

当教学到课文内容的一个转折点或关键处,老师常这样启发:“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学生一付“疑惑状”,一问问到老师的心坎上。于是,全班同学便带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一来,看似出现了一个课堂生成的亮点,殊不知,学生的“问”是早有答案,老师的教案本是如此设计。

在这些课里,老师虽不是刻意作假,却为了追求所谓“真实”的课堂,而忽视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已知”状况“假不知”,甚至有意回避,这倒成了“真作假”。而在老师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学生已习惯了“心知肚明”、“积极配合”。这样对其小小心灵的影响又与真正的“作假”有何区别呢?

我们已经习惯了听特级教师们近乎完满的课了。我们的脑海里牢牢地记得那些经过千锤百炼,修炼得天衣无缝的课,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是那样的得体,学生的每一次活动,每一句回答是那样的丝丝入扣。新的课程改革追求诗意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当师生释放出全部的创造活力时,这时的课堂最让人沉醉,更让人流连忘返,常常是看着、听着、心里叹息着:这样的课离我们太遥远了。猛然发觉,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遥不可及的课堂,还是真实有效的课堂?

纵观那些轰轰烈烈的公开课,再深入那些看似平淡的课堂,有一种“梦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我们的课堂不可能天天像公开课那样的“精彩”,但可以是一样真实。真实的课堂没有多媒体过多地故弄玄虚,没有教师过多的娇柔做作,没有教学中预设的各种生成,没有课前反复排练的精细表演,一切源于自然,一切流于真实。学生随机的提问,教师智慧的做答,学生的热烈与激动,教师的“无奈”与“顺从”,往往充斥于课堂,整个过程似乎并不那么流畅,但一切又理所当然。

真实的课堂少不了学生的真正参与。这不仅仅是全员参与的问题,还包含参与的有效性问题。课堂上,没有哪一个学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个个凝神静思,人人洗耳恭听。一双双高举过头的手,一张张欲言又止的嘴,让你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都在努力。无论是集体回答,还是个人表达,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自主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都能动手,都能创新。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勇敢地展示自己,接纳他人,不回避困难,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师生和生生思想碰撞中,步步有所收获,人人有所领悟。真理在碰撞中得以显现,效果在交流中得以深化。

真实的课堂能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课堂成功感不在于教学设计的完美实现,而应是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多少知识。真实课堂中的教师,关注的不是自己预定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真正的需要与真实的收获;关心的不是教学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能否从中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学生每一个正确的反馈,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每一个闪光点的出现,都会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有梯度的教学任务,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真实对课堂来说如此重要,我们老师不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家常课,都应抱着一颗平常心,一颗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的心,带着孩子们遨游在真实课堂中。让课堂回归它真实的本色

篇2:教学心得磕磕碰碰课堂最真实!

一堂课,以前我会追求顺风顺水的流畅,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思考,真学习,只顾着教学为上。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融错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知识、经验的冲突,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包容”,学会选择有用的生成资源,哪怕是“错误”的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辩论中,活动的探究中,获得新的认识。

上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难,而上出真实思考、真实学习的课堂,才最难!因此,要出现真课堂,教师课前需要对一些数学问题、知识,站在学生角度,加以思考。

我觉得磕磕绊绊的课堂才最好,因为那样课堂才会出现学生自己最原始、最真实的思考,才会允许不同声音、不同思考、不同观点的迸发,才会出现我们认为不要出现的“错误”,我现在更希望“错误”越多越好,只要学生有理有据,大量有理有据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呈现知识内在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错误呈现本质,争辩提升认识,磕磕碰碰的课堂,最真!

篇3:教学心得也谈课堂教学中课件使用应当注意问题

早就在博客中看到苗校长关于“课堂教学中课件使用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文。我有些不同的意见,一直没有时间写下来,今晚熬夜到凌晨写一些:

对于第一、二点我都是同意的,课件的模版不能太花,应该根据课件的内容选择一些简单大方的模版,如果字少,当然也可以少带点小花。模版的颜色最好是白色打底,这样便于看到课件上的字体。例如3月29日陈建先在晶都名师写作班上的模版是黄色打底,这样打上的字,坐在下面的老师们就很难看清楚。更别说用手机拍摄下来,会更不清楚的。

另外字体字号我觉得也尽量统一。当然小标题或者大标题我觉得还是用大一点的字号或者更显眼的颜色加粗标注更为合理,更会出彩。

对于第三点我是不同意的:课件播放不要带有鼠标的声音。也许是初中生和小学生还是有所区别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所以我们会在每张幻灯片更替的时候或者在每个题目出现的时候设计声音动画:例如风铃的声音、鼓声等等,甚至每张幻灯片进入的形式,是飞入还是陀螺还是棋盘式进入,字体颜色的强调。闪烁等等,我们都会加上去,这样做,可以使课件更能隔几分钟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课件做得比语文数学老师漂亮多了,我们会更多的加入动画、图片,声音,链接进去,包括动作路径的设计等等,让课件更上档次,融音、形、义为一体。所以每次我们英语老师上公开课,都是一场视觉盛宴。

自己的拙见,一家之言,交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