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我对导学案被取消后认识与建议

我对导学案被取消后认识与建议

2024-07-31 阅读 4422

我对导学案被取消后的认识与建议

客观地说,导学案的发明是“天才”的。

起初,它的目的非常明确:教师不教了,但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这就需要在教师“不教”与学生“自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旨在引导学生自学。导学案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方案”,因此可以概述为“引导学习的方案”。

作为新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来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还有别的称谓: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施工图等,我还用过“渡船”这个意象来描述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可以说,导学案是折射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

然而,遗憾的是,导学案在一些学校的具体操作中发生了严重的“异化”,再次“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捕兽“陷阱”,成为升学必备的有效工具。

目前导学案的主要设计误区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

我们必须清楚,新课堂模式是“学中心”,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建构,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中心”,强调的是“教什么、如何教”。如果说传统课堂中的备课是备教学目标、备教学进度、备教学方法,那么,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新课堂则要求“新三备”: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新课堂模式要求借助导学案引导学、促进学、发展学,而不是牵制学、控制学、囚禁学。导学案设计的教案化,是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直观反映,观念不更新,这样的导学案无非是换了名字的“教案”而已。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然而,“问题”和“习题”概念的混淆导致导学案陷入异化误区。必须指出,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导学案,都呈现出这方面的重大缺陷。“知识问题化”又称为“碎片化”学习,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既体现不出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没有深层次的情境设计,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写成一道道习题,甚至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在有些学校,以前是学生学课本,现在是学生学导学案。正确的做法是,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学习的内在关联,从体验和认知途径出发,注重整体性知识架构,其追求不仅是“学会”,更看重“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强调、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体验。然而,传统的备课和时下流行的导学案编写流程,都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的猜测和教学评估而进行的,缺少真正的“学生主体”性设计。尤其是那些“拿来”的导学案,因为完全脱离了“校本校情”,所以缺乏应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丧失了导学案原本应有的价值。

仔细分析,导学案之所以存在这三个误区,根源主要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有待转变;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成长规律缺乏真正的研究和认识;教师对新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我将其称之为“三本”,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认识学习者的成长方式。只有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个性化”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才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认知的方法是感知

篇2:教师参加论文评选及导学案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各小学、幼儿园:

为切实提高我学区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总结、交流和推广各校在校本教研、远教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学习”专题培训活动中的有效经验和理论成果,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有效课堂”课题的探究活动,经研究,决定开展我学区各学科教学(含班主任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远教信息技术应用论文及教师“有效学习”专题培训征文)论文评选及语、数学科导学案设计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一)论文要求

1、论文内容应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可着重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改革评价方式等问题展开。

2、论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报告和课改实验报告要有过程和相关数据。

3、参评论文第一页左上方用波纹框,框内排放“*年度安庆市**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用五号楷体;论文标题居中,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单位依次放在标题下面一行,偏右,用四号楷体;正文用四号宋体。

4、每篇论文以3000左右字为宜。

5、论文严禁抄袭。

(二)活动安排

*年4月3日之前为活动动员、征文、论文撰写与各校评选推荐阶段。4月8日,各校论文上报(其中“有效学习”专题集训学习论文至少一篇)。4月9日中心学校将组织评审,优秀论文推荐参加县级评选。

二、语、数学科导学案设计大赛:

(一)参赛对象:全学区在编在岗教师

(二)竞赛学科:语文、数学

(三)竞赛时间:

4月2日(星期二):下午1:10―3:10语文

4月3日(星期三):下午1:10―3:10数学

(四)地点: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形式:

1、竞赛活动分学科、分年龄组举行。

学科:语文、数学

年龄组:

男:45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5周岁)与45周岁以下学科组

女:40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0周岁)与40周岁以下学科组

2、竞赛内容为本学期个人所授语、数学科教学内容(专职常识、体艺、英语、幼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竞赛语、数学科中任选一科)。课题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确定,同年级同学科同一课题。

3、参赛教师自带教材、教学参考用书,教师用笔自备。除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外,参赛教师不准私自携带其他与大赛有关的资料。

4、大赛所需的导学案设计用纸,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印制。

5、分学科分年龄段评选设奖。

三、活动要求:

1、各校(园)要高度重视本次论文评选与大赛活动,应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校内评选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积极探讨导学案的编写技能,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各校在上报参评征文的同时,要做好本校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及资料建档工作。

3、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教导处请假、备案。

华阳中心学校教导处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篇3: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