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为了孩子》读后感

《为了孩子》读后感

2024-08-01 阅读 8143

《为了孩子》读后感

我在书架上无意中看见了《为了孩子》一书,就顺手翻了起来,没翻几页几个红体大字就印入了我的眼帘《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这不正是我们所碰到的一个问题吗!于是,我就认真的阅读了起来。

文章一开始就出示了一个案例。案例中讲到了一个叫洋洋的5岁小男孩,特别调皮,在幼儿园总是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师讲道理他不听,还大哭大闹地耍赖。老师叫他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就奖励他大大的红五星,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丈着有爷爷奶奶护着,不管爸爸妈妈对他多“凶”,他都不怕,而且还说:“我才不怕你们呢!”真是一个“软硬不吃”的小家伙。针对这个案例专家找出了为何“软硬不吃”的原因,同时给出了“软硬兼施”战略,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我当然都不吃”这是孩子“软硬不吃”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任何有效的办法都要“到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与愿违。“大人一会软,一会硬,我也不知道该吃哪一套”,当情绪好的时候,大人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常常“宽大处理”,说几句就好了;而心情烦躁时,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则会“狂风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但是大人这种情绪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的表现往往使孩子觉得行为结果取决与大人的情绪,与自己怎么做无直接关系。

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我当然都不吃”这是孩子“软硬不吃”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任何有效的办法都要“到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与愿违。“大人一会软,一会硬,我也不知道该吃哪一套”,当情绪好的时候,大人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常常“宽大处理”,说几句就好了;而心情烦躁时,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则会“狂风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但是大人这种情绪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的表现往往使孩子觉得行为结果取决与大人的情绪,与自己怎么做无直接关系。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育人的方法,也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篇2:《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五指山市畅好学校王丽萍

“没有孩子是差生,只有老师不会教。”这是我在读完山东济南七里小学朱国红老师(网名清澈小舟)所写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这本书后,给自己立下的教育誓言。一直以来,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差生”总伴我左右,既不能任意挑选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冷嘲热讽…可怎样才能很好地转化他们?这又成了我心中抹不掉的隐痛。

《没有孩子是差生》书中马媛媛同学这样发言:“…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公开争抢着验证自己班的某某同学是最笨的,某某同学是弱智,某某是朽木不可雕也,某某不可救药了。虽然,他们可能也给这些学生补过课,但补课的同时不会忘记冷言冷语几句。缺少爱的补课费时费力,不会有好的效果。我就经常想,老师怎么那么笨,不知道“攻心术”吗?只有学生喜欢你,他才愿意学你所教的科目呀!…”这种情景,我常常见到,甚至参加过,现在想来真是无地自容啊!

“差生”为什么差?“差生”差在哪儿?“差生”又是怎样形成?…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朱老师都在书中做了全面分析,咀嚼这些文字,我觉得自己以往对待“差生”的态度,真是糟糕透了,怪不得我怎么努力辅导总不见多大成效呢!原来问题出自我身,或许我还曾制造过差生呢!“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身为老师又是家长的我举双手赞成这句话,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孩子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包括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生活环境等等。面对班里四五十个孩子,他们的“千差万别”我还没看清楚,就先给他们扣上了“优生”“中等生”“差生”“特差生”帽子,这是教育心态问题。现在,我愿意把“没有孩子是差生,只有老师不会教。”这句话铭刻于心,以此为目标,时时鞭策自己。这样想这样做着,竟然发现自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差生了,以前总是越辅导越不耐烦,现在却可以亲切地鼓励,耐心地引导…只要每天能见到差生的一点点进步,就会兴奋不已,幸福万分!以黄仕茁为例:前几年,我教他的哥哥时,情况和现在差不多,一个生字要带读*x遍,才能勉强记住。当时,我给他单独辅导了近两个月后,自己就没精力再坚持了,因为看不到多大起色。读完《没有孩子是差生》后,我重新接一年级,遇到了黄仕茁,就尝试着以“没有孩子是差生,只有老师不会教。”的心态去面对他、辅导他,坚持一年多了,虽然他的进步缓慢如蜗牛,我还是不觉得他令人讨厌,我还愿意辅导下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吧!

朱老师在书中这样描述:对待“差生”,我们要舍得多投入。投入什么呢?情感!多在他们身上动动脑子,想想他们喜欢什么,看看他们爱做什么爱想什么,设身处地诱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自身的弱点,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为孩子们终身愿意为之的一项活动,还愁学生学不好吗?我把这个策略用在本学期刚转来的张展文身上,他比黄仕茁的情况糟糕,不会写字不会读书,上课又如坐针毡,也许是曾经的“差生”身份让他练就了“滚油刀”的功底。我观察了他两个星期才开始单独辅导,第一次我教他写字,手把手一笔一划地教,还不时惊叹:“原来你会写字呀!”“你认真写的字挺漂亮的!”…“这支铅笔送给你,希望你每天都能写这么漂亮的字。”…三个星期后,我与他妈妈偶然相遇,她兴奋地告诉我:“我孩子有进步了!他会写字了,他愿意读书了。”…期中考试,我们交换监考,黄仕茁和张展文都只考了十几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想保护他俩的学习兴趣,我想给他俩证实我平时辅导他们所说的话

篇3:《决定孩子命运12个习惯》读后感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林格所著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在打开电子文件以前,不由得回忆起13年暑假时在蓝海汇州培训的那次养成教育。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好习惯的人,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尤其重大。

本书中所提到的十二个习惯是:一、把一件事做到底;二、孝敬父母;三、做事有计划;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六、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七、耐心听他人说话;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九、微笑待人;十、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十一:认真写字;十二、在错误中反思自己。本书作者给我们培养五个步骤的习惯:(1)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在习惯感兴趣。(2)明确的行为规范,是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3)行为训练的持久性,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自动,养成良好的习惯。(4)及时奖惩性评价。(5)形成环境。我认为步骤3和步骤4是最关键的两个步骤,这需要从细节的父母和教师,坚持训练,反复提醒,制定计划,及时地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奖惩,让孩子们从被动开始活跃,然后形成一种自动的行为。这些看似小的习惯,正是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甚至是我们这一辈子都需要的,换句话讲,它关乎我们一生的成败。如果将这些至关重要的人生习惯传授给我的学生们,那一定是作为一名老师今生中最大的成功!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努力都能掌握这十二个习惯,掌握人生的大智慧,从而走向自己的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