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2024-08-01 阅读 2136

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王佳妹

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就能自觉的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发展的群体,在这个阶段抓习惯的养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这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

案例:李创宇,男,7岁,聪明、活泼,但缺乏耐心,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忙于搞生意,很少过问孩子的作业情况,沟通交流也很少。主要问题: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爱搞小动作;写字姿势不端正,握笔不对,有时写字没笔没练习本;同学读书、回答问题不认真倾听;他还常常把书和本子丢在教室的抽屉里不拿回家;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该生怎么有如此多的不良习惯?我从平时的观察、与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等各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归纳如下:孩子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两位老人不识字,只负责孩子一日三餐的吃和住,孩子的学业一概不闻不问。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即便偶尔在家也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情况。小男孩在家就是甩手掌柜,不干任何家务,连地都没扫过,在校的扫地值日习惯也没能养成,注意力和自控力差极差。

综上所述,我采用以下方法帮他改掉不良习惯:

一、小组分工合作,督促完成作业。

我在班上成立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每一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写完作业并上交才可以回家,这样由组长专门负责后,李创宇同学慢慢克服了以前作业完不成或不上交的现象,基本能自主写作业、交作业了。

二、班级小口令训练,调控课堂纪律。

为了调控课堂纪律,我设计了一些小口令,如师:坐姿

篇2:人教版三年级上《可能性》教学案例

《可能性》教学案例

一、案例内容

本案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04的主题图和P105的例1、例2。“可能性”这一知识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案例

(一)利用猜拳游戏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啊?让我们玩猜拳游戏怎样?

谁能保证一定会赢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摸球游戏,引导探索

活动一:通过摸球游戏,体验“一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空的1号盒和2号盒,请大家注重观察(在1号盒里放入黄色的乒乓球)。请问在1号盒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生:黄色。

师:谁愿意实际地来摸摸看。

……

师:那老师想问问大家,假如再请同学们来摸,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呢?(齐说,并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里面放的都是黄色的球。

师: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件事?

生:一定(板书:一定)

师:贴出全是黄色的乒乓球的瓶子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贴出卡片)

活动二:提问,体验“不可能”。

师:请问在1号盒中会摸出紫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没有把紫色的球放入1号盒中。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因为1号盒中,没有紫色的球,所以我们不可能摸出紫色的球。(板书:不可能)

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贴出卡片)

活动三:再摸球,体验“可能”。

师:请大家注重观察,老师还带来了什么,这是一袋什么?

生:乒乓球(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

师:下面请大家接着看?我把这袋彩球(放球)-----请问在2号盒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生: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刚才放进去有白色的球。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摸出的是黄色的球,因为那里面有黄色的球。

师:对,还想说吗?

生:黄色。

生:白色。

师:为什么?

生:因为里面放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可能是白色的球,也可能是黄色的球。

师:那么,谁来实际的摸一摸。

生:……

师:在2号盒中,装有黄色的球和白色的球,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黄色的球,可能摸出一个白色的球,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板书:可能)

师:贴出有白色、黄色的乒乓球的瓶子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贴出卡片)

(三)讨论身边事例,消化提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你们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A、三天后下雨;

B、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C、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D、人用左手拿筷子;

E、太阳从西边升起;

E、地球上天天都有人出生。

师:刚才,我们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已经学会了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表达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四周还有很多很多,那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事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其他的同学给你评价评价,比比谁想得又快又多。(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反馈。)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篇3:适时教育更显成效教学教学案例叙事

适时教育,更显成效教学教学案例叙事

案例: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我们做教师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从感情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激、信任,因而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们,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收获。

一次数学课上,班里有几名男生偷偷地玩航模飞机,这几名男生平时守纪观念差,自我意识强,当课结束时,我并没有指名道姓,而是事后,把这几名学生找到办公室,他们很紧张,认为准挨批评,可我避而不谈,而是告诉他们,学校举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我打算以你们为骨干,带领班里的同学一起进行小制作、小发明,他们先是一愣,继而喜形于色。看到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我说:“科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适当时间、场合。比如:在球场穿背心短裤是美的,假如接待客人也作此装束,还美吗?小制作、小发明也是如此……当时,这几名同学马上承认了错误。后来这几名同学的纪律明显进步,学习也认真勤奋起来。学生对老师产生爱戴亲近感,会对学习,纪律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变化。

反思:

与优等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不守纪律,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是这些孩子往往又是机灵、活跃、反映灵敏、动手能力很强的,在美术课的手工制作上会显露出一定的优势。由于纪律不好,公众形象比较差,所以在优势课上也会经常的犯些错误,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转化工作的难度。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善于把握德育机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总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总是富有时代感和预见性,总是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件,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能充分利用偶发事件,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会促使个别学生的转变,而且会对其他学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们知道,孩子们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观察,好发问,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浅,很多事情都处在似懂非懂之中,这就要靠成人去正确引导他们,但若争取单纯的说教,会显得枯燥无味,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感情教育渗透进去。因此作为教师要具有热爱教育、爱护学生、教学严谨、活泼开朗等良好品质,这对学生都是美好的熏陶。

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的。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人类需要爱,社会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孩子需要爱。切莫因学生的某些不足就对他们放弃培养和转化。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锡北镇东房桥小学潘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