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工作总结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工作总结

2024-08-01 阅读 7345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工作总结

11月23日和10月19日,我校六、七年级,共417名学生,分别参观了《公安博物馆》和《上海昆虫馆》。

我校非常重视这次“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工作,由副校长牵头,教导处、政教处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

一、针对特点,确立主题

针对我校要参观的两所基地:昆虫馆和公安博物馆,首先,由教导处分别要求综合理科教研组和综合文科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两所基地的特点,分别确定参观主题,参观昆虫馆的主题为“庞大的蜂家族”,参观公安博物馆的主题为“寻查隐患学会灭火”,制定出两个年级的学习任务单。

二、分工协作,抓好细节

参观主题确定后,由大队部、年级组、班主任负责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在参观基地、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去基地之前,分别由综合理科教研组长和综合文科教研组长对学生进行培训,讲明参观的任务要求。参观结束后,除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外,每位学生还写出了这次活动的感想、小结。学习任务单由各班中队委员批改后交大队学习委员,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秀学生,报两教研组长,再报教导处。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我们也把这次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活动后学生既感到轻松愉快、又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篇2: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实践活动材料。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如计数器、钉子板、立体模型、校园设施)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

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和智力资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上模拟“圆锥体积的实验”,以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同时,教师要加强交流,共享资源,避免课件的低水平重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改进。

(三)其他学科的资源。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例如可以展现细胞分裂的过程(1个分裂成2个,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影响概率大小的因素;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等等。

(四)课外活动小组。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

(五)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图书馆、书刊杂志社,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六)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要充分地从中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有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

(七)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一方面可以从这些场所中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如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中的人文遗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智力资源。

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智力资源,如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和教师讲课;就一些问题向专家请教;查阅有关数学教育的资料。

(九)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经验交流、表达个人意见的平台。每一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感受的生活体验也不同,认识事物的层次也有参差,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并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让生活经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实现两者间的畅通、互补与融合。

(十)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作用的过程。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产生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教师要善于从这些意外中学会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

篇3: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关于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我侧重研究的是教材本身课程资源拓展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着眼于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雪趣》一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里有许多生动的词语,如:争先恐后、涌出、欢声笑语、眼帘、充满、分享、恋恋不舍、诗意浓浓……

语文课上,我引导学生学完生字、熟读课文之后,我让他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孩子们的语感是很强的,一个个生动的词语脱口而出,我顺手将它们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孩子们把词语写在自学笔记上。随后我又让学生将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画出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让他们在读中听中更好的感受词语的美感。

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同学们,开学了我们愉快的大课间又开始,老师觉得我们大课间的许多场景都与这篇课文很相近,今天我们的日记题目就是《愉快的大课间》。老师有个要求,日记里必须用到自学笔记里的词语,不许少于两个,大家有这个信心做好吗?”听了我布置的任务,许多孩子都显得很有兴致,一副跃跃欲试、想要挑战的样子。

第二天早晨日记收上来了,我一翻阅,真的有些兴奋,大部分学生写的日记都用上了“争先恐后、欢声笑语、恋恋不舍”等词语,所以读起来比以往写的日记流利、生动了许多。

我班的田志力在日记中写道:铃铃铃,一阵悦耳的铃声响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涌出教室来到操场。看吧,他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玩丢手绢……忽然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仔细一看一幅美丽的长蛇阵图映入我的眼帘,原来他们在玩老鹰捉小鸡呢!……

王彦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每天第二节课做完眼保健操之后就是我们期待的大课间。大课间的音乐一响起,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教室。操场上顿时充满热闹起来。映入眼帘的是同学们快乐玩耍的场景,老师们也来和我们分享游戏的快乐。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校园。……

王睿川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下课铃声响了,又到了大课间的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出教室,跑到宽阔的场上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操场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时间在欢乐中悄悄地溜走了。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的走进教室,可是我们的笑声却留在这美丽的校园。

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结合诗歌形式,让学生大胆想象,仿写诗歌: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那里可有……那里可有……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许多生动的诗歌呈现在我的眼前。

在教学《我们去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我让学生想想落叶会说什么,蟋蟀会说什么,大雁会说什么,秋风会说什么,然后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加到诗歌中,对诗歌进行了二次创作。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虽然力图充分利用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但是还是存在着方法单一的弊端,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积累少,让我在教学中存在了许多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取得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