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苏教版学年度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和补缺补差计划

苏教版学年度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和补缺补差计划

2024-08-01 阅读 421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5篇,共27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另外,本册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各1个。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安排了“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两个专题,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修改习作的意义,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树立多渠道学语文的意识,懂得多渠道学语文的途径,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关注本次的习惯篇在内容、导向上的变化,即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能“写”,自能“读”,“写”要善于反思,自我修改;“读”要善于拓展,在广阔的生活中时刻“阅读”。人人皆可为我师,事事皆可导我知,这是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新的自我学习要求。在课文的习题中也常常会提出这样的学习内容,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均反映了这种导向。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分别为“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高年级段转变,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的交相互辉映等,可谓文质兼美,富有意蕴。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也更清晰体现了高年级特点。与五年级上册课文比较,我们可以窥其端倪。五上第6课,习题4: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第7课习题4: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这样的习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关注课文内容;2.关注课文某个片段;3.要求相对模糊,只是“交流感受”,并不要求具体细致。五下课文中的练习呢,第7课习题2:说说克隆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第13课习题3: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第15课习题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习题的要求有变化:1.关注整篇课文;2.关注课文的逻辑、文路;3.要求清晰,需“具体”讲述课文如何围绕核心词汇展开描写的。这样的习题提示我们,高年级学生的的阅读水平应有新的高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以调整和引领。

再看第3课习题3: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第4题: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第22课习题4: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26课第3题: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练习明显地带我们告别了小学低中年级,指引我们:高年级的“读”不能再满足于对语句的简单理解,应把重点从“读”出发去结合“写”,逐渐转移到从“写”出发去结合“读”。这是高年级老师刻不容缓的教学使命。

为了继续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册教材推荐的是《上下五千年》,安排在“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联系课文第3单元教学,打通课内外,扩大阅读的形式,利于激发动机,增加阅读兴趣。

3.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仍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与阅读是“各成体系,双线并进”,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与要求如下:

篇2: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读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书香教研组”活动,使本组教师把读书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丰富文化积淀的主要途径,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

二、读书目的及要求:

1、让教师学会读书

教师要将书当作文章来读,需要学会将一本书拿起来之后再通过语言及相关的整体浏览而迅速决断最值得自己阅读的“章”、“节”,将原书读薄。提炼书中的精华,做到有效读书。

2、让教师通过读书获得积极的生存状态。

教师读书实际上是为了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引导教师通过读书以引起他们的“行动研究”,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生态、生活信念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三、读书活动内容:

1、制订个人读书计划。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实际,制订出自己个人读书计划。

2、建立年级组内教师日常读书交流制度。

3、将办公室作为教研交流的主阵地,建立富有书香气息的办公室文化。

四、主要方法及措施:

1、自主阅读与共同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网上博客、论坛、在线阅读,进行阅读。

3、阅读与反思相结合,写出心得体会。

五、推荐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①《课标》②《给教师们一百条新建议》

③《论语》④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2、选读书目:根据自身需要选读有关理论书籍、教学杂志。

六、具体安排:

1、人员安排:

组长:韩慧霞

组员:孙彦朴祝伟芳卢桂霞

2、时间安排:(自学为主)

九月:读书主题:《陶行知教育名篇》

十月:读书主题:《走进论语》。

十一月:读书交流会:《我教书,我快乐》,填写《读〈给教师们一百条新建议〉交流表》。

十二月:读书主题:《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每天下午4:00-5:00以办公室为单位,组织自学。

每天晚上7:30-9:30在家自行阅读。

韩慧霞

20**、9

篇3:构建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发明性研究科研计划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意义

创新能力,是人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发明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一定民族和作为一定民族成员的个体的创新能力,总是在本民族文化的背景和根基上,特别是在掌握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一起语言的教育,或母语教育,与培养中华民族新一代成员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研究中小学语文教育为什么以和如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研究以促进同学素质全面提高,注重培养同学创新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深化改革,实现自身的创新。这是本课题的要义所在。

2、现状

保守的“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同学满堂问,淹没了教学的重点,挤占了同学读书、考虑、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同学学习语文的热情,扼杀了同学的创新潜能,同学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

3、解决问题

要让以发展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发明教育在课堂这一主渠道上得以落实,就得实现一个根本转变:要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传授灌输给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同学的实际动身,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结合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给同学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同学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参与,主动求知,发明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

1、研究目标

教师通过课程内容,运用启发发明思维的方法,鼓励、激发同学运用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特殊才干进行自主发明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合作探究,从而使知识更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层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各施所长;自主研究--质疑问难;合作研讨--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2、同学目标

(1)认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创新动手实践。

(2)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同学的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同学的创新品质。

3、教师目标

(1)加深教师对发明教育意义的认识,提高坚持实验的自觉性。

(2)提高教学效益,以和实验研究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

10、只有一个地球21、第一场雪

14、一夜的工作24、凡卡

16、古诗两首26*向命运挑战

17、“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7、学弈

20、鸟的天堂28、两小儿辩日

四、实验措施

1、学习发明教育理论,搜集典型经验资料,学习优秀教师实践经验。

(1)阅读有关发明教育资讯的杂志期刊,重点内容作摘录。

(2)充沛利用杂志、期刊以和网络资源搜集发明教育典型案例,学习经验,取长补短。

2、将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热情营造适宜同学创新精神生长和发展的心理环境。

①营造自由的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发明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平安和自由”。所谓平安,就是不对同学独特的想法进行干涉,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所谓自由,就是不对同学的思维和行为进行限制,使其有自由表示的机会。为此,作为教师,应坚决摒弃保守课堂对同学的新异思想、特殊行为给予讽刺、挖苦、孤立或否定的做法。鼓励同学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教材的编写作出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即使同学是错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同学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

②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发明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平时教学中,要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同学的学习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