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初中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质量分析

2024-08-02 阅读 6484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试卷,在命题时,我们还是本着与中考保持一致的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次考试均分是79,比预计分略高一点,(当时估分是78)优秀率约30%,合格率较高,全年级只有一个不及格。现就考试情况做个简要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1-3大题是最容易得分的,而若失分也是让人觉得最可惜的一部分。本次阅卷中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学生这个部分能不扣分,或只扣1分;与此同时,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要扣2分以上,少数学生甚至要扣6分以上。这些学生是今后我们教学基础知识部分中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音字难以区分。比如:“端详”的“详”写成“祥和”的“祥”;“生涯”中错别字“崖”找不出来等等。形似字容易混淆。如:“万籁俱寂”中的“籁”写成了“簌簌”的“簌”。二是古诗词背诵不牢固,不同诗词内容、作者、题目混搭;或者虽然能背,但却往往只是出于机械记忆而写错字。

4-5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第4题出现的问题还是几个方面:1.概念不清,未能很好地抓住“神态描写”这一关键信号,进行添加准确而恰当的神情。2.理解偏差,有些同学不能准确地感知此处的神情应传达出“满意、赞许等态度”,却加上了“皱了皱眉”等神态,最后南辕北辙,导致失分。而第5题缘于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长城的多元化价值,就很单一的说其军事价值,最终导致分数的丢失。

二、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个板块: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课外说明文和课外散文。在命题时如中考题一样形成一定的梯度,其中70%的题目较为简单,20%有一定难度,10%是特别难的。

6-10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其中也结合了课内文言文的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虚词“之”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缘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再加上有些许同学对已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故而在考试中就不能很好地辨别“而”、“于”、“卒”、“坐”、“之”和“将”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从而降低了答题的正确率。第9题是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向来要求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的意思不能遗漏,搞错。另外,要注意句式特点,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应视实际情况做适当增、调、删,使译文“信而达”。在具体翻译中,学生的错误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把握以上翻译要领而出现的。部分同学关键词语没有翻译正确,如“若”、“父子”、“执心”。

而11-14题是考查学生上课效率的,在课文分析时,都是讲过的,故而基本都能答到点子上,得分率也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没掌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后复习不到位。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也要加强检查的力度。

之后的15-17题是课外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一道选择题,符合中考出题规范;三道题目一道考信息筛选,一道是内容的把握、一道考说明方法,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虽然所给文本较长,但只要能以平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第15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19-22题考查的是课外散文,这一部分20和22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20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22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都有一定难度;二是散文阅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定的底蕴,学生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一知半解,不能穿透文字,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涵意,学生答题时就会凭自己的臆想而非文本的阅读,导致回答有偏差;三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咀嚼,而散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纵观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平和,比较浮躁而致,比如第14题,明明要求举例说说,相当部分的同学例子就是不举,不是不会举,而是没仔细审题,根本没看到这个要求,或者看到了也没意识。

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如第18题,解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第一句是深层含义,而第二处则是表层含义,学生往往就孤立地去看这个词语,不能很好地联系上下文,故而第一处就回答不准确。

三是表述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缺少条理,表述不清楚。如第21题,(有一生这样作答)“要寻找的就是主人要过的一种真正想过的日子。”究竟是怎样的日子呢,也不再具体说明白,(意思就是阅卷老师你自己去猜吧),这样含糊的答案也较多。

四是文章主旨把握不了,导致有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题目不会做。如20和22题,很多同学认为主旨是思乡或游子要归家,故而回答错误。

篇2:第一学期初二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质量分析反思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1、试卷结构:仍分三大块,由基础积累,阅读感悟,生活写作三部分构成。

2、试题题量:进一步减少,全卷计21题。

3、试题难度:较以往偏难,难度系数0.68左右。

4、试题特点:

①突出基础,重视双基能力的考察。

②突出探究,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呈现。

③体现新课标精神,考察三维目标达成情况。

④贴近生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⑤稳中求变,考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综合。

5、答题情况:

①县均分69.81分,学校间均分差别大(除实验学校81.51分外),一初中、庐中、明中等均超过72分,高出最低64.68分达8分之多。

②县优分率21.22,学校间差距更大(除实验学校64.76外),一初中31.26,庐中25.32,明中24.94,晶中23.51,而最低6.41,达20左右的差距。

③县及格率82.41,(除实验学校99.56),庐中91.85,一初中87.79,明中87.41,另有6所学校亦在80以上。

二、具体情况:

1、基础积累:

①第1题注音写字全出自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其中的“应”主要考察多音字,以引起教师对多音字的重视。

②第2题默写诗文,考察积累情况,以学生答题抽样看,其中的⑦、⑧两小题得分率分别为71%和64.3%.反应出教学中对诗文名句深入理解与相应联系这一环节还较薄弱。

③第3题考察文学常识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得分率为64.2%,说明教学中对这一知识点有忽视的倾向。

④第4题把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考察,是一种新的形式,既考察了学生筛选、分析、归纳、探究的能力,也对学生表述时语言的规范性提出了要求。

⑤第5题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同样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考察学生修改文章,根据要求仿写句子等方面的能力,本题不仅对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出要求,也对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使用标点提出要求。

⑥第6题考察学生观察、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指导意义。

2、阅读感悟:

①文言文阅读:第7题得分率为41.2%,这既反映出学生运用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较差,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文言句读的教学指导。第10题为浅显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和赏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答题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平时对文言文的教学情况,或者说反应了教师对新课标相关要求的理解和贯彻情况,能说出三点以上的学生只有29.54%,可见,文言文教学尚须加强,不能只停留在读一读、译一译的层面上。这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文言文教学能力。

②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的5个试题设计,都出自不同课文后的练习题型,有的是在课后练习题基础上的略微变化,目的是考察学生运用巳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13题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应必讲的内容,但得分率也只有64.95%;第15题为链接题,这样的练习课后习题中频繁出现,但令人惊诧的是得满分的只有5.1%,得2分只有13.06%。得零分的竞有37%,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后练习的利用,忽视了课后练习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指导价值。

③课外阅读:第16题考察了词语的运用,第17题考察了整体感知,特别是对文章主题的多角度理解,18题是句子的赏析,19题是修辞的表达作用,20题是难活题,这些题目的设计也都是以课文文本后的练习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其中16题与18题分别有32.9%和27.3%的学生得分为零,可见,在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的理解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训练。

3、生活写作:

①此次作文为二选一,其中一是话题作文,二是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结合,力图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且不设审题障碍,学生能易于把握要求。

②作文选题都出自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只要平时真正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作文就有内容有情感有材料。抽样看,有41.5%的学生得分在24分以上,且有满分作文。4%的学生得27分以上。

③从选题的价值取向上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关注亲情、关注家乡,与新课标联系紧密,注重人文性。

④从学生写作情况看,选材老、陈、旧的多,编造、捏造的有,对事件的描写不细腻,缺乏细节描写,有些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情感不真,缺乏生活体验,不会从生活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忽视,至少是指导不够。

三、反思:

1、试题要力求明确简洁,不绕弯子,突出重点。

2、试题要考虑广大学生的学情,可成立命题小组,力求典型。

3、本卷具有如下指导意义:

①基础年级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

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④在规范表述结论中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⑤高度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

⑥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