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2024-08-02 阅读 3360

通过课堂常规教育,加深学生们对数学课堂常规的认识,懂得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课堂规范,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一、课前要求

1、明确课前应上厕所、喝水、准备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及摆放位置等。如:数学课(数学书、口算本、铅笔盒等的摆放)

2、上课铃声一响,迅速回班静息等待老师上课。

3、教师进入班级后,听到教师喊上课后,班长喊起立,然后向教师问好,坐下(要求问好时声音整齐、响亮,起立时速度快、整齐、安静)。

二、听的要求

1、上课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报告,老师允许后方能轻轻进出。

2、上课迟到者,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轻声走进教室。

3、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臂,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讲话、打闹,不做小动作,不阅读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籍或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

4、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

2、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讲普通话,声音响亮。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写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4、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不做旁观者。

课堂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靠平时不断地强化训练和督促提醒才能越做越好。我相信,只要不断重复的训练,落实细节,孩子们一定能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小结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多数年龄只有6岁左右,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的老师和同学,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充满的吸引力。很多同学自制力不强,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做事不能持久,也有很多同学还不会正确的与人进行合作交流。数学课堂教学常规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组织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时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前儿歌,具体有趣。

最初,课堂铃声响后,很多孩子还不知道进教室,甚至老师来到教室后,他们还迫不及待的跑到老师身边说这说那,并乐此不疲。看到这种情形,我结合数学课堂需要编出课前准备儿歌,通过全班同学对口令的形式,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铃声响后,我和学生对以下儿歌:老师说“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边做边说“快快进课堂,一本书,一支笔,看谁最先坐端正,静等老师把课上。”还有班主任老师教的对口令:是老师说“一二三四”学生说“做好姿势”;老师说“五六七八”学生说“闭上嘴巴”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很快就知道老师来了,要拿出数学书和一支笔,坐端正后等老师上课。

二、扎实训练数学课堂常规。

因为年龄小,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上课了还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听讲,怎么动手操作……所有的一切无不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引导、耐心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比如数学课前学具袋的摆放,站立的姿势、举手发言的要求等等。进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课堂常规训练好了,就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生好动,仅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数学课堂教学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动手的时间留给学生,利用教学用具、学具帮助学生手、脑、口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多看、多想、多摆,深入的感知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如在数字的组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固的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把学具分成两堆。学生的独立或与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很快的掌握方法,进而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深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关键的。最初学生分的过程,一般是杂乱无规律的。当学生分成所有的结果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想一想,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分一分?再操作验证,形成方法。

四、借助儿歌帮助记忆。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我借助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枯燥的内容改变成儿歌,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如学习认识10以内数时,编出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在教完10的组成后,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记住10的组成,我利用以下儿歌帮助学生记忆。“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口哨(6),升红旗(4)、小手(5)小手(5)真伶俐。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儿歌,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轻松活泼。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在进行扎实的常规训练时,也要注意善意的提醒,及时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3:某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小结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多数年龄只有6岁左右,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的老师和同学,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充满的吸引力。很多同学自制力不强,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做事不能持久,也有很多同学还不会正确的与人进行合作交流。数学课堂教学常规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组织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时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前儿歌,具体有趣。

最初,课堂铃声响后,很多孩子还不知道进教室,甚至老师来到教室后,他们还迫不及待的跑到老师身边说这说那,并乐此不疲。看到这种情形,我结合数学课堂需要编出课前准备儿歌,通过全班同学对口令的形式,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铃声响后,我和学生对以下儿歌:老师说“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边做边说“快快进课堂,一本书,一支笔,看谁最先坐端正,静等老师把课上。”还有班主任老师教的对口令:是老师说“一二三四”学生说“做好姿势”;老师说“五六七八”学生说“闭上嘴巴”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很快就知道老师来了,要拿出数学书和一支笔,坐端正后等老师上课。

二、扎实训练数学课堂常规。

因为年龄小,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上课了还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听讲,怎么动手操作……所有的一切无不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引导、耐心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比如数学课前学具袋的摆放,站立的姿势、举手发言的要求等等。进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课堂常规训练好了,就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生好动,仅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数学课堂教学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动手的时间留给学生,利用教学用具、学具帮助学生手、脑、口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多看、多想、多摆,深入的感知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如在数字的组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固的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把学具分成两堆。学生的独立或与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很快的掌握方法,进而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深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关键的。最初学生分的过程,一般是杂乱无规律的。当学生分成所有的结果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想一想,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分一分?再操作验证,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