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纪念陶行知征文

纪念陶行知征文

2024-08-02 阅读 4408

博学之,笃行之

――守望行知先生的精神家园

先哲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很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洞察未来。与此同时,与接受知识并重的是我们的努力实践。实践,是我们接受所有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即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知行相一。这一理念贯穿了他整个教育人生。而今思之,吾辈何念?守望先生之精神,博学而笃行。

我,一名普通的初中学生。于我而言,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我未曾有过多的思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脑海里对此也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可能很肤浅。

这一认识,源于我对周围同龄人学与行的观察和思考。

不可否认,作为学生,对我们来说,学习是很重要的任务,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知识。只是,很多人把学习知识作为了第一要务,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我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在校期间,我们的课程安排一节接着一节,课间休息时间也被自己利用,利用这时间来处理作业;放学回到家,放下沉重的书包,想轻松一下,耳边又会传来父母的叮咛:“快一些把作业做完吧”;周六周日,坐公交,转地铁,穿行于大街小巷参加各类补课;寒暑假,记忆中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当然,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困惑已久的题目被解答出时,当晦涩难解的文言变得琅琅上口时,学习带来的快乐,让人为之一振,让人更加上进。只是,在不断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我经常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失去什么了呢?乐趣,目标,思考,活力。我,还有无数如我一样的同龄人,只是在接受,至于接受什么,需不需要,被放在了一边。我们就是那一个个两脚书柜,而已。

我们,丢了“行”。

我们的脑海里里似乎再也没了“行”的意识,周围,似乎也没有人强调行的重要。当然,我们也就谈不上有“行”的平台了。我发现,与获取知识相比,“笃行”二字,被无限地忽略了。且不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类话语,但是就我的生活实际来看,我感觉到了自己“一无所能”。

我发现,除了上课做作业,我似乎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许多知识,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意义不大。尤其面临窘境时,更是手足无措。例如父母出门,要求我中饭自备,但面对陌生的锅炉,我的脑海中空空荡荡,毫无做菜的技术与经验,只能草草在外解决;又如电灯突然熄灭,我只能请父母帮忙,平日里看书再多,也无济于事……此时我渐渐明白,作为学生,我需要的,应该不只是知识。

显然,不只是我有这种感觉,不只是我一个人“一无所能”。放眼周围,似乎是一代学生。

在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大好春光里,我们疲于应付各种试卷,无暇顾及窗外的明媚阳光,更不用说脚踩大地,与自然亲密接触了;在星星眨着眼睛的夜间,我们的身边却垒着厚厚的辅导书籍,再没有了对飞天的追问,没有了北斗星的方向……自然,社会,都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触摸,去感知,但,我们似乎忽略了走进,忽略了接触。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有行才有知,多么浅显的道理。

无人知!

不仅如此,这种现象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子们,补课狂潮永不停息;成年人,宅男宅女宅到底。《弟子规》有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的认识,似乎应该比几百年前的封建士子深一些吧?

不由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先生说得好,知行应相一。先生一生,践行着这一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自生活。在嘉陵江边的育才,先生是这样做的;在扬子江边的晓庄,先生是这么做的;来到长江入海的吴淞口,先生还是如此。

先生早已西去,薪火应当相传。先生的精神家园需要你我守望,就是现在。

守望两境界:博学而笃行。

篇2:纪念陶行知征文

博学之,笃行之

――守望行知先生的精神家园

先哲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很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洞察未来。与此同时,与接受知识并重的是我们的努力实践。实践,是我们接受所有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即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知行相一。这一理念贯穿了他整个教育人生。而今思之,吾辈何念?守望先生之精神,博学而笃行。

我,一名普通的初中学生。于我而言,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我未曾有过多的思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脑海里对此也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可能很肤浅。

这一认识,源于我对周围同龄人学与行的观察和思考。

不可否认,作为学生,对我们来说,学习是很重要的任务,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知识。只是,很多人把学习知识作为了第一要务,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我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在校期间,我们的课程安排一节接着一节,课间休息时间也被自己利用,利用这时间来处理作业;放学回到家,放下沉重的书包,想轻松一下,耳边又会传来父母的叮咛:“快一些把作业做完吧”;周六周日,坐公交,转地铁,穿行于大街小巷参加各类补课;寒暑假,记忆中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当然,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困惑已久的题目被解答出时,当晦涩难解的文言变得琅琅上口时,学习带来的快乐,让人为之一振,让人更加上进。只是,在不断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我经常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失去什么了呢?乐趣,目标,思考,活力。我,还有无数如我一样的同龄人,只是在接受,至于接受什么,需不需要,被放在了一边。我们就是那一个个两脚书柜,而已。

我们,丢了“行”。

我们的脑海里里似乎再也没了“行”的意识,周围,似乎也没有人强调行的重要。当然,我们也就谈不上有“行”的平台了。我发现,与获取知识相比,“笃行”二字,被无限地忽略了。且不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类话语,但是就我的生活实际来看,我感觉到了自己“一无所能”。

我发现,除了上课做作业,我似乎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许多知识,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意义不大。尤其面临窘境时,更是手足无措。例如父母出门,要求我中饭自备,但面对陌生的锅炉,我的脑海中空空荡荡,毫无做菜的技术与经验,只能草草在外解决;又如电灯突然熄灭,我只能请父母帮忙,平日里看书再多,也无济于事……此时我渐渐明白,作为学生,我需要的,应该不只是知识。

显然,不只是我有这种感觉,不只是我一个人“一无所能”。放眼周围,似乎是一代学生。

在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大好春光里,我们疲于应付各种试卷,无暇顾及窗外的明媚阳光,更不用说脚踩大地,与自然亲密接触了;在星星眨着眼睛的夜间,我们的身边却垒着厚厚的辅导书籍,再没有了对飞天的追问,没有了北斗星的方向……自然,社会,都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触摸,去感知,但,我们似乎忽略了走进,忽略了接触。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有行才有知,多么浅显的道理。

无人知!

不仅如此,这种现象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子们,补课狂潮永不停息;成年人,宅男宅女宅到底。《弟子规》有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的认识,似乎应该比几百年前的封建士子深一些吧?

不由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先生说得好,知行应相一。先生一生,践行着这一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自生活。在嘉陵江边的育才,先生是这样做的;在扬子江边的晓庄,先生是这么做的;来到长江入海的吴淞口,先生还是如此。

先生早已西去,薪火应当相传。先生的精神家园需要你我守望,就是现在。

守望两境界:博学而笃行。

篇3:争做四有好教师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争做“四有”好老师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根据《*师范学院工会关于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征“四有”好老师正文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征文比赛活动:

1、指导思想

以***记的讲话为指导,通过举办争做“四有”好老师征文比赛,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2、征文主题

以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主题。

3、参赛对象

物电学院全体教职工

4、征文要求

(1)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领域结合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体现“四有”好老师的主题。

(2)原创作品,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3)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文字精炼。

(4)题材不限,字数3000字以内。

(5)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5、活动事宜

(1)征文阶段(10月10日――11月10日):各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在11月10日前将文章发送到指定邮箱qnn1**。

(2)评选阶段(11月11日――11月15日):学院组织相关评审老师将征文进行审阅评比,最终按方案中的奖项设置比例评选出各奖项名次。

6、评选的基本标准

(1)主题内容

①选材能否紧扣主题,是否丰富生动;

②内容与主题是否统一(是否切题);

③整体表现力如何。

2.文体结构

①选材角度是否新颖,观点表达是否清晰;

②文章整体布局、结构条理是否严谨、清晰;

③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优美;

3.抒发真情实感

①行文中是否有感人实例等亮点;

②语言是否真挚感人。

7、奖项奖励设置

一等奖5名,每人*x元

二等奖8名,每人*x元

三等奖12名,每人*x元

优秀奖16名。每人*x元

参赛费:50元

8、经费预算

(1)评审费约**元

(2)奖励费约**x元

合计:**x元

学校庆祝“建国66周年”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小学“我与安全”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永新红色历程”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军训征文比赛策划书范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感恩节活动征文比赛策划书

环保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家爱感恩”有奖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纪念公司成立周年征文比赛策划方案

征文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