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2024-08-03 阅读 5939

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硬笔书法

大阅读(普通话)

2、选修课程

责任教育等

篇2: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关于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要】: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关键词】:校本课程网络环境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一、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时代意义。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目前我国的教师数量足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自主进一步扩大,责任也相应增加,这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样良好的历史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2、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构建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3、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免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所以,难以反映学校的特殊性,也不能及时吸纳新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

4、以往的课程是政府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使教师成为课程规范的执行者和教科书的奴隶,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就不能达到入心入脑的程度。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篇3: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

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究与思考

【摘要:】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国家新课改条件下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国家课程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已经无法照顾到各省各区的实际条件和特点,不能提供足够的条件来发挥孩子们的特长,具有特色地方色彩的校本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特色校本课程;提升;信息技术

一、地方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1、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对教材的补充

信息技术学科没有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更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学校学生的认知背景和学习特点。并且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受硬、软件条件的限制,城乡间学生的差异较大,再加之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教材上的很多内容已经被淘汰,新的技术和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在教材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好作为一个补充,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

信息时代下,新课改要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各种特长的学生主动发展,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发展意识。

所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性的开发出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是很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自己的意愿,主动的选取课程,学习课程,在发展兴趣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宽度。

3.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成为一条长流不息的小溪。”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角色,教师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生产者,真正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题。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而不是成为教学的承包者。

信息技术教师在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个人的实践经验、知识的累积,同时需要的是大量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所以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最终找到最好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