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质量考核制度

质量考核制度

2024-08-03 阅读 8336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00-0-00-000-0

文件名称:质量考核制度

版次:1页

次:第1页共5页

发行日期:

1目的:

控制过程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

3职责:

3.1技品部为过程质量考核制度的归口部门,负责质量指标统计和组织分析落实质量责任,并通报考核:

3.2各质量责任部门负责将考核结果分解落实到人。

3.3财务科每月按考核结果在工资中体现到人。

4定义:

4.1批量事故

4.1.1一次性、同一故障的零部件质量报废≥20件;

4.1.2造成总成返工≥10件;

4.1.3造成一次在20件以上的零部件返工或降级让步接收;

4.1.42000元≤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

4.2重大质量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

4.3重大质量投诉

4.3.1造成客户要求停产整顿的;

4.3.2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4.3.3顾客投诉抱怨较大,客户发文通报;

4.3.4被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5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

责任人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记录

质量问题来源

质量问题考核

质量分析

质量目标考核

质量指标

责任落实

考核结果

考核落实

质量通报

考核实施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责任部门

财务科

品质部

5.1质量问题

5.1.1生产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

5.1.2例行检查、检验等

5.1.3检验报表

5.2质量责任分析

5.2.1品质部根据质量指标要求每月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阶段质量指标要求;

5.2.2品质部组织对相关质量检查、质量投诉和质量损失进行分析判断,落实质量责任

5.2.3重大、批量性或责任不清的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确认

5.3质量考核实施

5.3.1品质部根据责任分析结果填写扣款通知单,通知责任部门

5.3.2责任部门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责任者报品质部确认,由品质部通知财务部落实。

5.3.3财务部根据扣款通知单结果在责任者工资中扣除

5.4每月由品质部在公司质量例会上通报质量考核结果

售后质量信息反馈

不合格评审报告

生产质量信息反馈单

检查记录

月度质量统计分析

不合格评审报告

检查记录

纠正预防措施单

质量评审报告

扣款通知单

扣款通知单

工资单

质量通报

6.考核实施条款

6.1月度质量指标考核

6.1.1每年根据公司年度质量目标要求,确定公司质量指标和部门考核项目与指标分解(月度)要求;

6.1.2品质部以质量指标及质量考核细则为标准,在每月月底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报财务科,由财务科根据公司的相应考核制度在每月的工资中体现。

6.2工作质量考核

6.2.2对主观因素导致的工作质量问题:责任心不强、未按流程标准执行、弄虚作假等造成的质量问题按下表进行考核:

序号项目考核标准说明

11未执行工艺制度:50元/次

13未执行产品防护要求,产品乱堆乱放影响产品质量要求(磕碰、锈蚀、清洁度等)10元/次

14未按先进先出10元/次

15弄虚作假500元/次或专案处理

6.3总成装配及制造过程质量考核(负激励)

序号项目考核标准说明

1重大质量事故1000元/次组织专项考核

2批量事故500-1000元/次(不低于直接损失的20%)专案处理

3单件、少量报废(≮20件)(制造过程)零件成本价(报废工序之前的所有成本之和)*50%+20次每

不合格率>3‰

单件、少量漏工序(≮20件)

(制造过程)

零件成本价(报废工序之前的所成

本之和)*50%+50次每

报废

不合格率>3‰

返工工资+50次每

能返工

4

错装、漏装

(总成装配)

20元/次

公司内部发现的

200元/次

客户发现的

5

隐瞒质量问题

300元/件

以次充好(调查确认)

6

冲床加工、焊接加工

(不合格率)

≤1‰

0

考核范围:

1.周期:月度;

2.范围:仅限冲床车间,进入装配装配和出库后的,不在此范围。

≯2‰

报废

零件成本价(报废工序之前的所成本之和)*50%

返工

返工人员工资的100%

7

水箱测漏

(不准确率)

≤1‰

0

考核范围:

1.周期:月度;

2.范围:

≯1‰

公司内部发现

返工人员工资的100%+50次每

客户发现

返工

零件成本价(报废工序之前的所有成本之和)*20%

返工人员计厂工工资的100%

8

(不合格率)

≤30‰

-100(处罚)

1.包装车间零件不合格为参照;

2.检验、返修记录为依据

≤20‰

-50(处罚)

≤10‰

0

≤5‰

+100(奖励)

≤1‰

+200(奖励)

6.4质量考核责任分解

6.4.1单件、少量损坏的由责任者直接承担,不能追溯到责任者的由责任车间负责人承担;

6.4.2当批量性质量问题时,相关责任部门负管理责任,工段长承担其中质量损失的10%,质检人员承担其中质量损失的10%;

6.4.3当质量责任为供应商或物流运输时,质量损失按《质量保证协议》或相关规定索赔,公司相关管理部门承担工作质量责任;

6.4.4批量性问题首先由技术品质部进行责任分析,责任部门进行分解,当关联到技术品质部责任时报综合管理部执行。

7质量奖励:

7.1对主动预防和改进产品质量,及时发现杜绝了不合格品流转的人员和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奖励标准

说明

1

质量攻关

售后前三位质量攻关

10000-30000元/项

列入公司年度或月度质量攻关项目的

装配前三位质量攻关

1000-2000元/项

生产过程质量攻关

1000-2000元/项

2

质量改进项目

100-300元/项

每月评定

3

QCC质量圈

100-300元/项

质量部

4

年度质量指标达标

2000元

按车间计算

5

连续三个月质量指标达标

1000元

质量部

6

装配(或生产)过程中,主动发现零部件质量问题

单个、少量

2元/件

经品质部评价属于非本岗位要求的和容易误用的

批量性

200元/次

7

出厂测试合格后,被发现成品质量问题

单个、少量

公司内部发现

10元/件

客户发现

50元/件

批量性

公司内部发现

100元/次

客户发现

500元/次

8

员工提出质量合理化建议

按公司合理化建议规定实施

品质部审核

9

质量之星

100元/人

每月评定

10

质量标兵

300元/人

年度

7.2对已负激励员工,如有积极改进态度,并在半年内未发生任何质量投诉者可以申请减免上期扣款作为奖励。

8、本文件最终解释权归品质部,遇特殊情况由会议评审决定;

9、本文件从批准之日起开始实施。

编制:审核:核准:

篇2:医疗质量考核方法奖惩制度

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质控科定期组织实施检查,结合平时抽查及终未质量考核作出分数评定。

(二)每个科室定分100分(外科系统130分),实行倒扣分制,扣完为止。

(三)科室考核评定分为五个档次,考核分≥95分为优秀,考核分<95、≥85分为良好,考核分<85、≥75分为一般,考核分<75、≥65分为差,考核分<65分为较差。(外科系统按比例计算)

(四)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五)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核心制度管理:

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工作制度、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手术审批分级制度、手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

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抓好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真正做到制度落实。定期检查制度,使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化。新入院病人48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查房;术前(非急诊)、术后必须各有一次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病人入院一周以上,每周必须有一次高级职称医师查房。每月抽查首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及首次主治医师查房制度执行情况、抽查术前小结及谈话、手术审批、麻醉会诊及谈话、输血会诊、输血治疗谈话、科间会诊、入院72小时谈话、术后谈话、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病历质量管理:

(1)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规范》等有关规定。

(2)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

(3)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提高甲级病历率。

(4)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做好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加强病历书写的质量教育,每年新职工上岗前进行病历书写规范教育,特别是实习生及进修生的病历书写质量教育。定期检查病历书写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各类检查结果均纳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与当月奖金挂钩。

3、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

重点以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病种和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及本院制定试点的临床路径管理的三类病种。

(1)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符合路径管理病种严格按路径表执行,认真进行路径变异分析,严格符合标准。

(2)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外科系统还应:

①严格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②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③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4、医疗技术管理:

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水平相适应。开展的医疗技术应当是其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①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并组织实施。

②具有与开展的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该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③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④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⑤进行医疗技术科研,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同时,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⑥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二)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能够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及时接受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诊治。急诊24小时开放,实行医师首诊负责、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重点以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

3、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

4、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5、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6、急诊标志醒目,各窗口标志日夜明显。

7、应诊能力:医院各部门与急诊工作密切配合,紧急传呼系统保证畅通,急诊接诊5分钟内到位。

8、各种抢救设施定期检查,并有记录,保持运行状态良好。

9、进修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不得单独出急诊值班。急诊病历按病历书写要求执行,病历质量检查与住院病历相同。

(三)门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2、临床专科门诊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把关,各科有主治以上医师出诊。

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加强门诊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各类申请单书写质量检查制度,每月检查一次门诊处方、门诊病历质量,并与奖金挂钩。

4、三次门诊未确诊的病人,有相应的会诊讨论。

5、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门诊病人满意度≥90%。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奖金挂钩。

(四)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病理工作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严格执行各项病理管理制度。

3、建立并严格执行标本验收、核对、登记、归档制度。

4、努力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

5、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

6、室内质控:

①严格执行病理上级医师复片制、科内疑难病理读片制和会诊制。

②每月进行一次制片质量、诊断质量检查,并有室内质控评价分析记录。

③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④定期检查实验用试剂及器械的性能,并有记录。有毒及易燃、易爆物品有专人保管。

7、室间质控:参加省级病理质量室间评价活动,力争达到同级医院较高水平。

8、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度。

(五)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如:常规X线、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3、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4、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审核签名方可发出。

5、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6、建立放射科统一管理体系,实行放射科主任对常规X线、与放射诊断及相关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医技人员实施相应固定。

7、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常规X线诊断统一读片。

8、严格执行接诊登记、影像片保管、借阅及值班、交接班制度。

9、严格执行设备专人负责与维修保养制度。

10、积极参加省级室间质控评价活动,力争取得名次。

11、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

(六)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种检验制度。

2、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3、临床检验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应当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4、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5、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没有质控的临床检验项目或科研项目,不得以创收为目的,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

6、室内质控:开展项目均有室内质量保证措施,室内质控项目每天有质控记录,质控图齐全,失控分析按月小结,有改进措施。有差错事故登记本,如实登记,并有整改措施。

7、室间质控:积极参加部、省两级临检质控中心组织的生化、细菌、血液、免疫项目室间评价活动,并要求四项全部达标。

8、临床及临床实验室报告项目必须开展室内质控,有具体措施及记录。

9、试剂购进渠道正规,无三无产品(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营业执照),无过期失效试剂。质控品需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执行。

10、开展项目结果正确,无明显误差及漏检。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可长期保存,报告单有专人审核。

11、不断加强对放射性试剂、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药)品、污物、废弃标本的管理。

12、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符合要求,结果有信息反馈,急诊和重要标本采集时间需记录。

13、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

14、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

(七)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落实《献血法》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医院严禁非法擅自采血。

2、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

3、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定期召开输血管理会议和科学合理输血知识培训。提高成份输血使用率。

4、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5、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6、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安全检验和核对制度。

7、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8、定期检查血液检测试剂原始凭据及使用记录。定期冰箱消毒、细菌培养。

9、定期检查血液出入库专用登记簿记录、核对、检查双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10、严格执行输血会诊制度(一次用血、备血1600毫升以上需按规定会诊)及输血前告知制度。

11、根据临床用血量,上报临床用血计划,并做好临床用血统计及上报工作。保证最佳库存量。

12、输血用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三证(产品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

13、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输血部门服务满意度。

(八)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

2、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3、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4、药剂部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

5、药剂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师数量合理,负责临床药物遴选、处方审核,参与查房、会诊等。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指导医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监测。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

7、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剧、毒、麻药做到五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处方、专登记)。

8、严格执行由正规渠道进药,从药品招标中标企业按招标结果购进,保证药品质量。有验收记录制度。进药厂家必须有三证(生产许可证、生产合格证、营业执照);药品必须有批准文号、注册商标、有效期。

9、药事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并有会议记录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10、每月发布一期临床用药信息,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用药咨询,设立用药知识宣传橱窗,每年至少更换宣传内容四期。

11、每季检查分析临床用药及合理用药情况。

12、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剂部门服务满意度。

(九)其他辅助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B超、心电图、内镜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报告书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检查所见描写应客观、完整、准确。内镜检查前必须有乙肝表面抗原过筛检查,阳性有相应措施。内镜使用后严格按常规清洁消毒。

2、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其他辅助科室服务满意度。

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控制办法: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情况由经管院长在院周会上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

3、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4、科室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各科室制订医疗服务质量目标管理,每季度自查措施落实情况。

5、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科室要对医疗制度、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劳动纪律、医德医风与规范收费、门诊医疗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与仪表、环境卫生、综合满意度、临床教学、治安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认真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增强激励机制。每月按《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6、结合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以及省卫生厅“医院评审标准”质量管理规范,逐步完善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