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研讨学习有感

《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研讨学习有感

2024-07-31 阅读 1612

《如何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研讨学习有感

研讨内容:如何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选的活动,在这儿幼儿有了更多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机会,满足了个体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来开展区域活动呢?是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

研讨之前,林园长先让我们说说目前进行区域活动的困惑,老师们纷纷谈了自己的困惑,我总结如下:

1、孩子喜欢建构区,不喜欢其他区域。

2、区域要限定人数吗?如果不限制人数,那么其他区域都没有人了。

3、个别孩子进行区域活动串频繁,材料摆弄几下就不玩了,活动不吸引孩子。

4、怎么样让孩子喜欢上美工区和阅读区?

5、孩子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孩子?

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大家相互交流,一起研讨解决问题,这次研讨学习,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具体说说: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在班级区域位置的划分不科学,动静区域放在一起不科学。因此,我班在区域位置的安排上做了合理的调整,每一个区域活动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建构区需要较为开放的空间,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余地;益智区、阅读区就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操作、阅读;而在科学活动中,因为有的活动易受干扰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进行,有的活动则需要较宽敞、灵活、通透的空间,甚至需要到室外进行;还有的就是关系密切的区域要求放在一起,主动和主静的区域要求分隔开来。除此之外,在环境的创设上要具有美感和教育作用。比如:阅读区创设要舒适温馨,建构区要有建构技巧示意图和建筑图形,表演区要生活化等。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孩子串区频繁和只喜欢建构区就是因为材料不够吸引孩子。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我班在材料的取材上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作为主要的区域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收集材料。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使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所以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可变;要蕴涵教育目标与内容;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同时材料还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探索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三、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幼儿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充满热情;在活动中是否富有挑战而独立;态度是否专注,情绪是否愉悦;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结果;是否遵守活动规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经验背景与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建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幼儿学习的个体风格与态度,了解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品质,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分享交流评价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活动、以及与社区或家庭的互动提供锲机,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

四、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五、区域活动结束有分享

区域活动结束前,分享很重要,通过几分钟的分享交流,会让区域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享就是把你在观察孩子区域活动时是发现孩子好的方面或不好的方面跟孩子交流、总结。比如:孩子在操作材料的时候探索出了新玩法;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良好品质;孩子的合作行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活动中不良的行为;展示孩子的成果,分享交流等。在班上,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我请展示孩子展示他的新玩法、作品,孩子很高兴很自豪,分享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其他孩子会学着他的好方法玩,又或者激励孩子,我下次会玩得更好。经过几天的活动分享,孩子们比以前更加喜欢区域活动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让每一个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社会性,主题,情感,个性,如何

篇2:听管建刚执教《月光启蒙》及讲座有感

5月16日,在宿迁市实验小学,听取了管建刚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课后又听了他的讲座《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很早就读过他的一些文章,了解到他起初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后又转向阅读教学,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感觉到一位特级教师总是在不段地钻研自己的课程,提出一些崭新的观点,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于是,发自内心地钦佩他。

今天,又听了他的课和讲座,尤其是他谈到自己曾经患病、养病、从商后又回归课堂、十年磨剑被评为特级教师的人生经历,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听过很多人执教《月光启蒙》,还清晰地记得特级教师陈萍执教这一课的一些片段,她将文中的歌谣谱成曲给孩子们吟唱,她那感情充沛的范读,绘声绘色的讲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以为。管建刚老师践行着自己指向写作的教学理念。他打着节拍与孩子们一起说唱歌谣,让学生明白这些童谣歌谣,以及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都与《月光启蒙》有关,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材。接下来,又让学生发现写故事,仅仅提到名字,没有讲故事,让学生明白这是详略得当的写法。然后,管老师将自己修改的文章发给学生,让他们与原文比较,发现将写月光的语段删掉了,进而体会描写月光不仅渲染了美好的意境,而且这美好的月色里有浓浓的母爱、柔和的母爱。

我当时很不能理解,管老师为什么没有关注文章第四段,那里有“芳香的音韵”“不长庄稼却长歌谣”等需要品味的词句。后来才明白,这样的句子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学生能读懂的,老师自然不必教,老师要教的是学生还不能读懂的那部分。

听了管老师的讲座,我更加折服。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仅是编写班级作文周报,就坚持了15年。这是真功夫,也是真研究。管老师谈到,学生读了不少东西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那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只是指向情感和情节,只关注写什么,不指向写作,不关注怎样写,所以读了很多,写作水平没有提升。他从自己的写作经历中悟出了指导写作的真谛。他总结出学生写作中的一百多种语病,他在班级中编写作文周报,开展作文积分活动、抢分活动、稿费活动、稿费换书活动等等,让学生体验到发表的快乐、作文成功的快乐。

读了不少特级教师的文章,也听了不少特级教师的课。我认为,特级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把课堂上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能让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尝试,特级教师总能找到办法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激发好奇心,享受成功的快乐。他们把心思全部倾注在让课堂怎样吸引学生,让教学怎样变得轻松,让课程如何粘住学生上。

感叹特级教师的聪明才智,

篇3:生活经验跟不上《除法估算》教学有感

生活经验跟不上《除法的估算》教学有感

当老师这么多年,觉得就数“估算”最难教了。倒不是说教不会学生估算方法,而是觉得学生生活经验有限,难以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今天教《除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加减法和乘法的估算,学生已经懂得估算一般是先估后算,那么除法的估算也应该是“先估后算”,所以学生很快就懂得除法的估算方法是:“先把被除数估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然后再除以除数。”

不过,实际应用起来,却又不懂灵活运用了。因为,有些题目,他们不知道是用精算还是用估算。特别是题目中没有提示说“大约是多少”时,学生就想不到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了。例如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的第5、6题,题中没有提示用估算计算,所以很多学生都是用精算。尽管精算也能算出正确答案,但是简便的方法还是估算。

尽管讲解后,学生才恍然大悟,但是,我觉得他们今后遇到这样类似的题大都还是用精算的方法来解决的。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学生能懂的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懂得怎样列式计算就已经是了不起了,他哪还会想到说用估算呢?所以说,教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要先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