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习作教学目标理解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习作教学目标理解

2024-07-31 阅读 8463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明确了教学目标,了解习作的方向后,我不再惧怕习作课。通过光盘学习,还知道老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习作也是有帮助的,让我知道和学生一起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也许有时写得不是很好,但能通过自己的构思,在习作课上,能现身说法地指导起学生来就会感觉轻松多了,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写作兴趣。下面就自己教学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要求来谈谈感受。

一、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作文素材本册习作训练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对于正处于习作起步的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们在心里真正地认为: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录下来,也就是“我手写我心”。本册习作就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这个中心来进行。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获取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如,我在第七册第一单元作文时,我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于是,我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熟悉的校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大家都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优美的环境给人增添审美情趣。我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从近到远等。由于学生的实践获得的是最真实感受,连平常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也写得既真实又有情感,可见引导学生的写作要联系生活,使其亲身体验生活。

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为学生创设不受形式束缚的氛围,鼓励其大胆地表达,对于所表达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范围,只要是自己的见解、感受或想像等都应该鼓励学生写下来: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解决表达内容的问题.特别提出让孛生表现感受最深的、觉得有趣的内容,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自己最得意之处。让学生在“童言无忌”的氛围中自由、大胆地表达。对于教师来说,不应该把成人或固定的标准强加给学生,哪怕是教师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好恶等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解决学生无话可写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此。因为学生不是无话可写.而是不敢写或不能写。

三、讲究作文批改,肯定作文素材学生写完作文,教师就得批改,肯定作文的素材,不能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要知道享受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批改作文时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当在作文批改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及学生自我修改能力。教师要因人而异给学生自我鼓励,评语要中肯、适当,对待后进生,要让学生能体会习作的优点所在。如:“你这个词语用得好,这个句子用得妙!你的选材很新,你真是一个生活有心人......”这样增强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写出更妙的文章。而对优等生,则使学生在自我欣赏的基础上,鼓励自我完善,从语言、标点、篇章结构上逐步提高。如“这里的排比句写得具体生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观察力真好,能引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你的想象真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这段话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棒”等。另外,可以给学生主动权,去互相修改文章。因为“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学习,积极探索,各抒己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改出自己的风格。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宽了,大胆质疑去修改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学起来开心,写起作文来就会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总之,要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好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七次习作,教师必须认真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训练的目标,走进生活积累材料,把习作写具体,并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技能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课标”的要求,提高作文课堂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教学

篇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星慈航小学五(4)班龙燕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课内外阅读,激发兴趣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好的学生往往都是特别喜欢读书的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喜欢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

一是精读课本。精读课本,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阅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们阅读方法,让学生能从文中品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受到启迪。

二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续,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升华情感,无形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说写结合,强化训练

在课堂习作教学中,要上好“交流评说”这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点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充分的去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如写“人”,在学生说自己熟悉的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人长得怎么样?(高矮胖瘦)说话的时候语气怎么样?说了什么话?语气、表情有何变化?做错了事或做了好事的时候心里怎么样?怎么做的?(什么动作),以此潜移默化教会学生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去描写人物的特点。

如写像“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习作,先提前布置好,让学生在家的的确确去体验一下,再去写,效果会更好。例如“我学会了煎蛋”,就要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后,然后在“交流评说”环节,就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去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与引导。

如写“景状物”,要让学生提前真真正正的的进行观察,并交给学生观察的内容与方法。例如写太阳花,什么时候开花?叶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花朵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气味怎么样?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用上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激发学生写出自己的经历与内心的感受,要写得真实动人!

如写“读后感”,首先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用心去读一读,甚至读好多遍。在交流环节中,充分的让学生说,最打动你的人物是谁或那个情节?简单描述一下,在描述内容的基础上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是怎么做的?通过文中的人物或情节你觉得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明确了写读后感的脉络。先点出读的书或文章,再简单描述书或文章中的打动自己的人物或情节,接着写出自己的感受,在写感受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总结出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最后再点出读的这篇文章给你的收获。这样,文章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丰润、翔实,感悟深刻,就能达到习作训练的目标。

三、评改共进,促进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从审题立意、选取材料、布局谋篇,从字词、句子、修辞以及新鲜的富有创意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提炼、修改。作为修改,可以自己修改、同桌互改、教师评改等方式有机结合。

在每个学期,定期几节修改作文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学习借鉴同学们作文的优点,亦能指出同学们作文的不妥之处。并且使学生作文能够常态化的互相交流。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扬长避短。通过评价,既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发扬自己的优点,树立写作的信心。

评改学生习作,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学生习作,诚恳的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教师有时候可以“粗批粗改”,或“精批细改”,从习作的立意,到写作思路,再到具体的遣词造句,要进行全面的诊断与批改,这样学生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只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阶段性特点,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得当的习作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总结,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反思,探索习作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