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对体育教学和终生体育意义

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对体育教学和终生体育意义

2024-07-31 阅读 6842

谈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体育教学和终生体育的意义。

发布者:肖国盛

在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就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创造者。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改变过去"官兵"式的关系、确立平等、合作和互动的关系,用和谐、自然、默契的氛围替代"令出必行"、"军令如山倒的气氛,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以便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要素,它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认知的对象、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而精选出来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具有很高的认知价值,而且有较高的发展和教育价值,是学生身心素质赖以发展的"养料"。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全面性外,还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弹性化和特色化。

3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选择教学内容。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的分化。男生喜欢活动量大和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武术、田径等。女生则喜欢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柔韧、机智和美感的项目,如艺术体操、排球等。但是对脏、累项目如长跑最不喜欢。因此,我们可根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生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4改进标准化体育器材,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由于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普遍使用标准化、成人化的体育器材,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与女生)在体育活动中难以体验成功的乐趣,以致于对一些项目失去兴趣。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器材进行简化和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篮球教学中,可降低篮圈的高度或增加篮圈的直径,以提高命中率;也可对比赛规则进行小改革,按学生打篮球的水平高低定进球得分,篮球水平最低的投中得5分,中等水平的投中得3分,最高水平的投中得2分。这样可使更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

5教学手段方法要多样化。体育教师必须善于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入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组合方案。教学过程中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争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大胆放手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在教学中,把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配合起来运用,力求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重视因材施教。

6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忽视了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是不公平的。

7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从课程目标出发,应该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个体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改善程度做出评价。

8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我国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它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等级评定。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学习的各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9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在刚入学时,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一套学生个人的体育档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的摸底,并把它们作为学生入学起点成绩。通过将每学期结束时终结性评价结果与学生个人入学起点成绩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进步的幅度(相对成绩=绝对成绩-起点成绩),从而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幅度。相对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

体育,的,教学

篇2:小学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学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一)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检查

体育设备,对已损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学生使用,并及时报修并出示警

示标志。

2、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活动要领,做好示范,指导以及

防护工作,运动前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3、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

的活动,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4、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组织,指导的责任,因组织指导过错造成学生身体伤害

事故老师要负责任。

5、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二)体育教学: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6、体操练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保护,帮助。

7、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往校医务室或医院,并及

时向校长室汇报。

8、学校任何人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训练。

篇3: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