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让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2024-07-31 阅读 9148

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篇2:小学语文教学做到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生活化

论文摘要: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性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治。

关键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寻找结合点巧妙设计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治。

一、联系生活,学习语文。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学中的每一篇课文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吧,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读懂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佛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湖游,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寻找结合点,巧妙设计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上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饭费主动交给老师,本班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矩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小学生的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的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性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配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置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开花,结果。

篇3:边缘地区数学有效运用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边缘地区数学的有效运用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摘要: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和适用的。因为我们地处偏远山区,以藏族为主,所教班级学生中90%以上都是本地藏族,这些学生在家里基本上都用藏语与家人交流,汉语只有在学校里面才用,因此,他们的汉语基础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或听过的东西一点也不能理解,更别说应用了。正因有以上因素,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和截取生活中适用的例子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生活化了的数学问题才会真正的为生活服务,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关键词:数学问题;藏族;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和适用的。因为我们地处偏远山区以藏族为主,目前我所任教的班级,虽说是属于城关小学的,但从学生的生源来看,只有个别学生的父母是单位上的,其余大部分来自乡下;从族别来看,班级58人中,仅有3人是州外的汉族,其余均是本地藏族,还有少数羌族;从家长的文化层次来看,少数家长有一定的辅导能力,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等管教,这部分家长只会藏话,不懂汉语,当然就更不具备辅导能力了;从班级的现状来看,每个学期学习基础好的,总会设法转学到外地,补充来的是乡下的或留级下来的孩子。因此,班级中学生的流动很大,也造成了学习的不稳定;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看,一直在城关小学读书的和家中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孩子学习基础稍好,学习积极性也高,从乡下转学来的或留级下来的以及家中无辅导能力的孩子学习很吃力,由此形成班级中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由于班级学生中90%以上都是本地藏族,这些学生在家里基本上都用藏语与家人交流,汉语只有在学校里面才用,因此,他们的汉语基础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或听过的东西一点也不能理解,更别说应用了。正因有以上因素,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那怎么才能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呢?我想从下面几点粗略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让生活化了的数学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应该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学生们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运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同时再加上我们这里的学生汉语基础差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所备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学生见过或听过没有。如:学习1亿有多大时,课本中是用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比较,我们这里的学生想象不出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也就不能想象1亿有多大,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我把1亿张纸的高度拿来和我们学校对面的电梯公寓进行了比较,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不由得发出:“哇,真高啊!”这样的感叹;同时尽量做到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干巴巴地讲,如:学习平行与垂直时,这两个内容对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学习知识,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利用健身器材逐一学习这两个内容,学生不仅有了直观的感受,而且还深深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陌生的例题,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由于学生对克隆鼠没有见过和听说过,因此,对这道题不感兴趣,我就将此题改为:“我们学校共有学生823名,分6批去参观客龙沟(客龙沟是本县一旅游景点)。平均每批多少人,还剩多少人?”;能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如:长方形面积的学习,除利用学生自带的学具分组讨论,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长方形上,从而揭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外,还配合利用多媒体揭示面积公式,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总之,时时体现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