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体育教学法

幼儿园体育教学法

2024-08-01 阅读 928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幼儿园体育教学法

体育活动的任务和内容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任务

1、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3、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走、跑、跳、投、平衡、钻、爬、攀登等动作。

2、基本体操:①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②排队和变换队形

3、体育游戏:以发展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并有一定的角色、情节和规则。

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

示范:①姿势正确,动作轻松优美。示范位置应根据幼儿队形、动作的性质而定,方向可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决定,可采取正面、侧面、背面示范或镜面示范。一般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练习均可进行前三种示范,“镜面示范”一般用于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②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③与讲解相结合或伴随语言提示。

讲解:①重点突出,语言少而精。②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趣味。

③讲解要富于启发性。

2、练习

①完整练习和分解练习②重复练习③条件练习(变换练习的环境、变换练习的条件、变换练习的动作组合)

3、口头提示和具体帮助

二、体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活动的趣味性2、坚持循序渐进3、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活动量

每次活动时间总和

练习密度=――――――――×100=

活动(课)时

合理安排活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人体生理机能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使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②根据活动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安排活动量。(复习动作为主的活动量要大些)

③根据活动的内容性质、难易程度等,合理安排活动量。

④根据全班大多数幼儿的身体情况和动作的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活动量。

⑤根据幼儿一天活动的负担量,以季节、气候变化和场地、器械条件合理安排活动量。

调节活动量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改变练习条件②改变练习方法③激发幼儿活动兴趣④严密组织教学,合理安排场地、器械和教具,减少不必要的排队等待时间,增加练习机会。

1、注意培养幼儿身体的正确姿势

2、坚持全面锻炼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4、注意安全

5、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体育游戏

一、幼儿体育游戏特点

特点

小班

中班

大班

体育游戏特点

体力比较弱,各项基本动作还没有基本掌握,不够协调准确;平衡能力差,活动不自如;喜好模仿,注意力不集中,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很感兴趣,但对游戏的结果不大注意。游戏内容、情节简单,角色少,有时是集体做同一动作

体力有所发展,动作比较协调灵活;平衡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有很大提高;空间知觉也明显增强,能辨别方向,注意力叫集中;能控制自己,比较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他们喜欢有情节、有角色、具有追逐性的游戏,而且主义游戏结果。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比小班复杂,增加了一些无情节、只为完成任务的游戏和一些分队竞赛性游戏。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带有限制性

身体壮实,精力充沛,熟练地掌握各项基本动作,动作更加协调有力,灵活自如。对周围生活有一定的见解,开始具有组织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喜欢有胜负结果的游戏。游戏竞赛性增强,动作增多,难度增大,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目的

一、体育游戏的组织

1、游戏前作好准备

2、游戏进行的步骤(新游戏、复习游戏、分配游戏角色、游戏结束的小结)

二、游戏中注意的问题

1、适当掌握活动量

2、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规则

3、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

4、注意安全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早操

二、体育课

小班每节课10~15分钟中班每节课20~25分钟大班每节课25~30分钟

1、体育课类型:综合型(新授课、复习课)

2、体育课的结构

开始部分:迅速将幼儿组织起来,使幼儿每个器官迅速、有准备地进入运动状态,集中注意准备上课。这一部分可组织幼儿排队、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些活动量不大的游戏。

基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教材或复习已学过的主要教材。

①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②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

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有组织的结束一节课。可以安排走步、做整理动作、做较安静的游戏或简单的律动动作。

(这三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结构多用于中班后期和大班)

体育课注意事项

1、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

2、以幼儿活动为主

3、及时调整课的练习密度和活动量

4、教师对幼儿要坚持严格要求,保证幼儿身体姿势正确

5、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性格培养

户外体育活动

一、户外体育活动内容

1、做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各种体育游戏,复习课上学过的游戏,或教给幼儿一些简易并具有一定锻炼价值的新游戏。

2、进行上课时不便进行的各种器械练习。

3、运用小型体育玩具(或徒手),三三两两地进行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

二、户外体育活动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及时给于个别指导。对于动作较差、胆小的幼儿,要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心里,尽快掌握动作;对于体弱的幼儿,应安排适合他们体力、活动量较小的内容;对于体质、能力较强的幼儿,要适当控制他们的活动量。

2、教师要随时观察、了解幼儿之间是否团结友爱、是否遵守游戏规则等,注意正面引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3、利用大型体育器械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和保护工作;进行小型分散的体育活动时,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中的体育器械互相追逐打闹。活动结束时可根据幼儿活动量大小,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性的整理动作,使幼儿尽快消除疲劳,同时进行简单的小结或讲评。最后要教会幼儿整理运动器材,将它们放回原处。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2:论述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

论述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众所周知,自20**年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包含了八大领域,信息技术作为新课改之后的技术领域的一员,和通用技术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自学性、创造性。面对这些特征,如果仍然坚持常规教学方法,将违背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规律,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单调、乏味。那么该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学生感兴趣于自行操作?为什么学生玩游戏如痴如醉?究其原因,推广至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和以前的教学方法相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具有以下一些方面的优势。

一.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之后练习,学生一定不爱学或被动地学。让学生单纯去记忆操作指令,他们一定会感到单调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从学科的特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来组织教学,效果会大大改善。那就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个的任务之中,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掌握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来实现。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尽管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学生毕竟经历了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毕竟他们在思考着一些问题:哪些知识会,哪些知识不会。探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面对这样的学科特点及已经具有不同层次信息技能的学生,我们不能再抱着“传道,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来开展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所以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于实现这一学科特点,更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化。

二.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做中学”理论

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记住的、被动接受的、老师告诉的,而是在具体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激活其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这些知识之后有什么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迫切要求通过“做”来学,而不是通过“教”来学。其中的“做”就是操作、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去“做”什么内容呢?那就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在讲新知识或新技能之前,先让学生去完成一项包含这些内容的特定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这时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讲解新知识,重点解决新问题,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铺平道路。这样学生的“学”具有了目的性、主动性、高效性。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学习,以任务评价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学会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未知,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鉴定的能力。

篇3: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法

中学文言文教学法浅谈

临高中学语文组连贞净

文言文同现代文相比,枯燥无味,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有畏惧感,这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教好言文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能力。现分述如下:

一、激发兴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

1.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并且认为文言文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学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祖国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文言文中有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精髓,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有利于提高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列举了一些名人的例子,有力地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其关键在于善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课堂上,教师若能运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法,那么,这节课肯定会像大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例如教初一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时,把课文编成生动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的、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对一些浅易的文言文,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如教《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先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讲得不够好的也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他们已经动脑筋积极思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教《桃花源记》一文时,先描述“世外桃园”美好生活图景:桃花源不仅环境佳优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古道热肠,纯朴善良,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反复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在这样的启发与引导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法是教好文言文的关键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西方教学理论也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这样看来,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光是系统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针对文言文难学的现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能读懂原文。笔者帮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让他们学会自己参看注释、查工具书、正确判断字词的含义,尤其是一字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