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秋季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秋季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4-08-02 阅读 8459

**年秋季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结构:

本考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本试卷在注重语文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有三个版块:

第一题:积累运用芳草地(共26分)

第二题:阅读赏析百花园(共34分)

第三题:作文(共40分)

二、对试题的评价

今年的语文学科试题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新课改理念。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初中语文的实际出发,稳求有变,变在有新,深化了语文考试改革。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作文仍保持较大的比重,命题宽中有严,既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又便于阅卷人员把握分值,淡化文体要求。

2、扩大思维含量,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创思。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阅读题中的《玫瑰树根》,选文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有蠕虫、玫瑰树根和地下水的细流,表现了树根的美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再如戏剧《陈毅市长》,是课内读物,表现了陈毅的诙谐和智慧。

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更趋向人文化、体现的是人性美。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但分值偏低,总分只有100分,考试标准要求语文为120分。

三、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稳中求变。如:

第一题是填空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改错别字,满分6分,要求将拼音写出汉字,改正语段中的错别字,学生得分率为60%,字形相近,易混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

第二小题考查成语,为选择题,此题部分同学判断依然失误,满分2分,但近一半学生失分。

第三小题为病句修改题,这类基础知识一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二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如:病句修改中的中心语,句子成分的删改,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分析“说明”与“表达(表明、表述等)”的区别。这样,认真仔细审题后,问题则迎刃而解。

第四小题,考查的是古诗词默写,学生背诵较好,得分率较高,以后还得继续发扬。但某些同学的字书写不正确,如“蜡炬”“圆缺”“长虹”等字失误教多。

第五小题考查的是课外知识,让学生补写课外文学常识。学生写得均不错。

第六小题考查的是排序,此题丢分的同学很多,没有养成严密思维的习惯,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弄清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此题极容易解决。

第七小题考察的是综合实践,阅读材料,把握依据,得出方法。学生失分较多,看来这方面的能力还得加强。

第二部分阅读题,是由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组成。

现代文如《玫瑰树根》,总体来说得分偏低。此题虽然考点明确,8题对加点词语的理解,9-11题句子和中心的理解及分析,9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0题是短文抒发情感的判断,11题要求学生根概括主题,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审不清题,二是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透。在以后,要继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多训练一些开放性题型的题,教给学生灵活阅读的习惯。

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课内《鱼我所欲也》和课外《外储说右下》的比较阅读,考试之前我们将课内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了重点复习,课外文言文则采用的是学生自由复习,没有进行系统讲解,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部分失分,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老师绝不能放松,还必须认真仔细。

第三部分考察的是作文。一篇命半命题作文《给_________的一封信》,有部分学生写书信格式不正确。另一篇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本身难度大,对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其实,写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确定中心,选取材料,进行构思谋篇即可。但很多学生“紧扣材料”,原文抄袭,大发感慨,空洞不具体。还有学生审题不清,偏离主题,出现跑题现象

从考试情况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四、反思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

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养,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毛质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作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篇2: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概况54人参考,人均分69,最高分97,最低分31,及格率60%,优生率2%

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总分120分。分三个大题: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第二大题阅读理解;第三大题是作文题。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从考试的成绩来分析,第一大题中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和理解掌握扎实,失分较少,书写也较规范整洁。失分较严重的是对一则广告的理解,大多数同学对宣传“臭豆腐”的广告词“臭名远扬,香飘千里”中的“臭”字的含义不懂,对广告词的妙处分析更是难以下笔,即使下笔也未谈到要害之处,可见此类题还需多训练;第二大题阅读分析题占65分之重,得50分以上的10人,得30分左右的占半数,还有一批同学仅得20分,还有极少数更低的,情况很是不妙。分析原因是:(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2)回答问题“拈轻怕重”,无头无尾的回答或“高度概括”。(3)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典型的心明口不明。(4)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全班有10个同学读不懂文意,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题是作文,是以“呼唤”为话题作文。全班优秀作文只有两三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结构混乱,行文无章;语言枯燥,无感染力;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下一阶段教学打算:一是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是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理解文意。三是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要进行定格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