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024-07-31 阅读 6589

浅谈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定安县龙河镇中心学校黄琴

本人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将近三十年,谈到语文教学,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与看法。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紧抓提示语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用一课时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第二:紧抓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我们教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读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一课,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前按如下步骤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品味赏析──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第三:有机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略中抓精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第五:内外延伸,善于积累

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如我在教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提倡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另外,我们学习的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模仿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种“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

因此,我们面对一篇略读课文,就要选择其中具有语文核心价值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所谓“用课文教语文”就是这个意思,课文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另外,一篇文章所蕴含的语文价值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又要遵从于本册教材、本组课文、本篇文章的训练要求和重点,着力将教材、单元、篇目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落实为一节课的训练重点,使学生一课一得,切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使本节课的语文训练流于肤浅和空泛。如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第五组,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本课据此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学生能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默读与小组合作,学生能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总结道理的写法。(3)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接受“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的观点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总的来说,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逐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篇2: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除了文本特点以外,都为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自学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如何去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去落实教材的编排意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整合贯通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相结合,整合贯通。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进行略读教学,对于主题一致,内容相近的课文,可以对略读课文进行整合,同时教授。在课堂上的拓展、引导,让学生全方位的感知课文主旨,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重点突破法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三、方法整合法

略读课文是习得的学习方法有效输出的媒介。在精读课文中学得的理解方法,可以在略读课文中加以运用。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起初通过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运用抓重点词“账单”,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第一次“两份账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发现儿子的账单是有价的,而妈妈的账单是无价的;接着通过第二次的对比,发现彼得的账单里所列举的都是他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妈妈的账单中却没有具体的事情。从而去想象妈妈从中付出了什么。第三次通过两个人看账单时不同态度的对比。通过整体感知、抓重点词理解和对比的方法,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母爱的无私、母爱是无价的。

四、头脑回放法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略读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

五、语言积累法

文字很美的略读课文,就要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六、模仿写话法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地,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七、文本插入法

许多略读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为凸显,适时的插入课外文本,重点抓“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及时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另外,在第四幅画面中母亲的四个“立刻”的描写学习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的补充文本。在课外延深、升华情意阶段,再一次插入文本。这三次文本的插入,为学生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总之,上好略读课,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备课,尤其注意讲读与自读的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的衔接,完成“教”向“学”的过渡转化;还要加以充分恰当的引导和适度的调控,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单元教学目标在课文中的体现,使略读课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一致,完成从知识吸收到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篇3: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定安县龙河镇中心学校黄琴

本人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将近三十年,谈到语文教学,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与看法。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紧抓提示语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用一课时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第二:紧抓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我们教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读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一课,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前按如下步骤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品味赏析──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第三:有机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略中抓精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第五:内外延伸,善于积累

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如我在教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提倡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另外,我们学习的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模仿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种“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

因此,我们面对一篇略读课文,就要选择其中具有语文核心价值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所谓“用课文教语文”就是这个意思,课文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另外,一篇文章所蕴含的语文价值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又要遵从于本册教材、本组课文、本篇文章的训练要求和重点,着力将教材、单元、篇目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落实为一节课的训练重点,使学生一课一得,切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使本节课的语文训练流于肤浅和空泛。如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第五组,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本课据此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学生能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默读与小组合作,学生能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总结道理的写法。(3)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接受“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的观点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总的来说,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逐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