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批出自我注出精彩

批出自我注出精彩

2024-07-31 阅读 1386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走进龙河小学,心情非常激动。我一直喜欢叫这个老校名,不喜欢海头二小。提及龙河,我的眼前就会展现一条似巨龙般奔流向前不停的生命姿态。今天,走进龙河小学,非常感动,感动于陈校对教学的重视与关注,其二,感动于王校和他的团队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语文教学的痴迷。特别是刚才听了韩小英、尹华、董自凤等五位老师非常精彩的发言,让我对这个团队由衷地折服。

10月21日,在金山小学的全市振兴阅读现场推进会上,市教研室的马建明主任以《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给我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讲座中提到了习主席,他的读书量之大,让我们这些教师自愧不如,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素了一下,发现他对俄罗斯作家的经典的名著读的特别多。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伟人*,堪称读书的典范,他一生批注了二十四史、《红楼梦》《水浒传》等;回溯历史,几乎每一位著名的学者、作家读书时都曾做过批注,可见批注式阅读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遗憾地是这一方法自民国之后很少被运用,而王继聚校长和他的团队,对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进行了挖掘,通过刚才的教学观摩、作业的展览,可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说明了这一方法的生命力之所在。我认为这一方法主要有如下特点或好处:

1批注式阅读,.是加强记忆的一种好方法。小学阶段是孩子进行大量积累的黄金季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批注,孩子进行了“二次阅读”,是在第一次“眼到”之后的“手到”,即使是对一些精彩语句的圈画,相对只依靠眼睛的阅读,记忆也要深刻得多。

2批注式阅读,.是文本深度对话的一种方式。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有个性的感受,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在做批注的时候,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根据老师的要求对教材做出的具有标准答案式的解读。孩子在批注的时候,完全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文本做出自己的解答,如一个孩子认为牛郎和织女“闪婚”式的结合,就不合乎我们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这种对文本大胆质疑的精神,是批注式阅读带来的最好效果。

3.批注式阅读,是思维训练的很好的方式。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顿悟,我理解的读书顿悟,就是犹如流星突然显现的思维的火花,这种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事后,很难再记下来,这种现象我读书的时候,经常出现。因为,这种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经过特殊的碰撞才会产生,就像我今天我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解,如果离开了这样的氛围很难产生。

4.批注式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很好方式。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明锐的感受能力,就是一打开文本就能很快地进入文本世界,能很快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理解文本,超越文本。批注式阅读所训练的无疑就是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孩子一进入文本,就像林黛玉第一次进大观园一样,一切都是这么好奇,这么新鲜,又这么深刻,面对这一切又是如此地审慎、警觉。

5.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体现由注重教,到注重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批注式阅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孩子通过自我阅读,实现了自我发现、自我表达,也实现了时下很时髦的一种说法:知识的自我建构。这也很好地实现了市教研室“建构式生态课堂”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的教学理念。

6.批注式阅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很好方式。美是什么?美学家有太多的界定,我喜欢的是高尔泰的“美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这和哲学意义上人的目的一脉相承,哲学上讲人的目的是“生存、自由和幸福”,审美教育就是要给孩子无限的心灵的自由,孩子在进行批注的时候,就是对文本中所内涵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如一个孩子在老师抛出“有关部门想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为什么大多数青年人不喜欢?”这一问题时,一个孩子说出了很有见地的答案,就是中国的七夕节太悲凉了。是的,外国的情人节为什么被现代青年人所喜欢,因为自由、浪漫。

7.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立足于传统也面向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方法。前面我已经说过,批注式阅读在中国源远流长。这一方法,也契合了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等,特别是对潘新和教授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很好的借鉴。潘新和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统背景的工具,也不是现代的人文教育,而是一种“人的确证”,使我们的孩子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成长为一个具有言语人生的人,一个能读写的人,一个自由和幸福的“诗意”的人。

8.批注式阅读,很好实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技能,我认为其核心的是读与写,批注式阅读很好地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孩子在批注的时候,既是有意识、积极的阅读,也是主动、积极的写,是“我手写我心”,有时可能是两个字,是一句话,但都是孩子对文本独特发现之后的自我表达。并且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个整体,由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怎会不提高?

一种学习方法,既植根于传统教育的土壤,又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有利于读,又有利于写的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就像我们校园里参天的松柏,它们之所以这么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气象万千,因为它们是自主地生长。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这样的生长。

批注阅读,无疑给了孩子这样一种语文学习方法,一种自我的生长方式。

篇2:教研随笔对六环节教学步骤理解

写心得1、“六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六种手段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在一节课中,不一定要把六种手段全部运用,才叫“六环节”。要把每种手段运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个环节,而忽略某一环节。就如同外出旅游,与其被导游领着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点,不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充分欣赏。

2、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环节”的实质,一是要强调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看书、做题、回答问题、实验操作、总结知识结构.......都是自己学习的形式。二是强调交流合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在不断地交流、沟通、合作,即多边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3、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节课既无自主学习的活动,又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就是传统的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老师满堂灌的课堂。

篇3:小学教学管理随笔分层小组胜于平衡小组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式教学势在必行,但怎么分组是个技术活。

许多专家、教师倡议的是平衡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种分组方法比较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讲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鲜有人知道它的执行难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组之间的管理组织困难。老师想要长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得不首先培养一批有毅力、处事公义的组长帮助组织教学并及时统计各组间竞争结果的数据,这个过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实在太大了,没有多少老师会坚持下去。试联想在党纪国法高压限制下仍然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事件,官员们可大都是社会精英啊,他们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况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儿女们,有多少敢让老师放心交托任务呢?第二,组内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学不会需要帮助的类型。他们往往智力更好、反应更机敏,就是“两天打鱼三天筛网”,惰性特别强,单调枯燥的学习任务他们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带得动他们啊!第三,坏习惯强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力。在老师布置任务时,积极参与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温和习惯良好的学生,他们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小组合作任务,其余的组员们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时间利用效率极低,半天也弄不出个像样的小小成果,太耽误事儿了。久而久之,他们干脆就退居二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极其丰富,聊个八卦、传播点同学间的小秘密那是讲的眉飞色舞,不一会儿就把组内的“军心”给动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将班级分成了八个平衡小组之后,很快又确定了分层小组。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大层,每层两个小组。每一次布置任务时,我是分三个层次要求的。每一次统计把关的结果时,我很容易就能找出来各层里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名单,对他们及时进行督促或者批评。在平衡小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学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那些曾经想破罐破摔的学生也不得不动起来。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多,只要他们肯干一定会完成。如果他们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求问。注意,这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辅导或帮助来说,效果绝对不一样。这种分组教学法我已经坚持了两年,班级成绩的确在节节攀升,而且这种分组法也更有利于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太大的学情,我坚持“分层小组”为主,“平衡小组”为辅的分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