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开展好区域活动

开展好区域活动

2024-08-01 阅读 1367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浅谈如何开展好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对班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现将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小结如下: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能否有成效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区域环境的创设,因此每位教师都想方设法的为幼儿提供活动场所,例如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建构区等等。可是有在多得区域,孩子们喜欢的总是那么几个,有的区域人满为患、有的区域人寥寥无几,即使教师经常调整,结果不尽人意。《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针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按照主题的开展投放材料,例如在刚刚过去的《神通广大美猴王》这一主题中,在主题开展前,我们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西游记》图书以及动画片,并且与幼儿共同观赏,给幼儿讲解相关故事内容,让孩子有初步的了解;主题开展中,我们请家长帮孩子们制作《西游记》中人物的面具与他们使用的兵器,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与孩子在家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歌曲,欣赏孩子表演。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关于《西游记》的图书,供幼儿阅读、观看、讨论;美工区,让幼儿自己创编连环画《西游记》,提供橡皮泥,让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猪八戒等《西游记》中的人物,给孩子提供皱纹纸、报纸等材料让他们制作金箍棒与面具;角色区,张贴出自己制作的演出海报并让孩子带着面具表演《西游记》的故事;建构区,让孩子用积木搭建花果山。多种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表现的都很积极,能够看着图画简单的讲出《西游记》其中的故事;能够捏出猪八戒的大体形状,做出像模像样的金箍棒;在角色区孩子们也能够投入进去,对话中带有人物鲜明的语言特点,尤其对孙悟空、猪八戒的身体动作、声音等模仿的特别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还要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活动区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在创设活动起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我们规定每个活动区只能进5至6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他决定着幼儿游戏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1、全面观察,适时引导

在区域活动开展时,首先要做的是观察,所以我园每位教师都配有《区域活动个案观察记录表》,在观察中发现幼儿行为特点,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如在建构区,积木不够用了怎么办?孩子们自己动脑想办法,当然教师在旁边孩子们都会忍不住问你:“老师,积木没有了?”但是我没有对孩子说“来,老师帮你”之类的话,只是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自己动脑筋试一试别的方法,又如在美工区的折纸中,我看到洋洋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对折整齐,他用询问的眼神望着我,我没有动手帮他折好,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张画有对称线的纸张,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帮助他成功地把纸对折起来。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帮助他们找回了差一点被挫伤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己富有特色的发展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在区域活动中。如在益智区《五子棋》过程中,鑫鑫跟琪琪是一组,而琪琪对这个没有接触过,对此鑫鑫产生了抱怨,去我那告状:“老师,琪琪不会下,老拿着棋子在那乱摆,弄得到处都是,我不愿意跟她玩了。”“五子棋你会下吗?”我问,“会”“那你想不想当个小老师来教教她呢?”“咦!这是个好主意呢,我怎么没想到呢!”鑫鑫带着微笑回到琪琪身边,并给他认真讲解五子棋的玩法。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性,并且还能让能力弱的孩子增强信心让他们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让幼儿以更积极态度投入以后的活动。

三、区域活动后教师的评价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后教师的总结与评价也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它是区域游戏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成为评价的主人。幼儿本身是游戏的主人,在活动结束后,他们往往还没有从游戏中走出来,还在兴奋的讲解、谈论游戏的内容,所以在评价活动中应尽可能地让幼儿想说就说,多说,表达他们的各种想法,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和想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作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在组织区角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多观察,少干涉;多尊重幼儿的活动,少包办代替;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把活动目的转化为幼儿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和行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使新理念得以落实,教学体现出最优化。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篇2:《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研讨学习有感

《如何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研讨学习有感

研讨内容:如何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选的活动,在这儿幼儿有了更多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机会,满足了个体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来开展区域活动呢?是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

研讨之前,林园长先让我们说说目前进行区域活动的困惑,老师们纷纷谈了自己的困惑,我总结如下:

1、孩子喜欢建构区,不喜欢其他区域。

2、区域要限定人数吗?如果不限制人数,那么其他区域都没有人了。

3、个别孩子进行区域活动串频繁,材料摆弄几下就不玩了,活动不吸引孩子。

4、怎么样让孩子喜欢上美工区和阅读区?

5、孩子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孩子?

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大家相互交流,一起研讨解决问题,这次研讨学习,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具体说说: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在班级区域位置的划分不科学,动静区域放在一起不科学。因此,我班在区域位置的安排上做了合理的调整,每一个区域活动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建构区需要较为开放的空间,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余地;益智区、阅读区就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操作、阅读;而在科学活动中,因为有的活动易受干扰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进行,有的活动则需要较宽敞、灵活、通透的空间,甚至需要到室外进行;还有的就是关系密切的区域要求放在一起,主动和主静的区域要求分隔开来。除此之外,在环境的创设上要具有美感和教育作用。比如:阅读区创设要舒适温馨,建构区要有建构技巧示意图和建筑图形,表演区要生活化等。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孩子串区频繁和只喜欢建构区就是因为材料不够吸引孩子。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我班在材料的取材上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作为主要的区域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收集材料。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使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所以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可变;要蕴涵教育目标与内容;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同时材料还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探索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三、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幼儿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充满热情;在活动中是否富有挑战而独立;态度是否专注,情绪是否愉悦;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结果;是否遵守活动规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经验背景与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建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幼儿学习的个体风格与态度,了解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品质,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分享交流评价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活动、以及与社区或家庭的互动提供锲机,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

四、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五、区域活动结束有分享

区域活动结束前,分享很重要,通过几分钟的分享交流,会让区域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享就是把你在观察孩子区域活动时是发现孩子好的方面或不好的方面跟孩子交流、总结。比如:孩子在操作材料的时候探索出了新玩法;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良好品质;孩子的合作行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活动中不良的行为;展示孩子的成果,分享交流等。在班上,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我请展示孩子展示他的新玩法、作品,孩子很高兴很自豪,分享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其他孩子会学着他的好方法玩,又或者激励孩子,我下次会玩得更好。经过几天的活动分享,孩子们比以前更加喜欢区域活动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让每一个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社会性,主题,情感,个性,如何